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 我来答
怒TV
推荐于2019-09-09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14
展开全部

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2、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3、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4、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5、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6、劳苦功高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后驻守函谷关,项羽听说刘邦攻占咸阳,就气急败坏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封侯,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7、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8、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拓展资料

《历史典故》是2011年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历史典故(珍藏版明信片)》以中国古典文学、神话中的典故为内容。既有三国故事“甘露寺”、“华容道”,也有神话传说“八”、“天河仙牛”、既有成语故事“闻鸡起舞”、“三元及第”,也有表现民族英雄薛仁贵、岳飞精神的“征东图”、“忠贤图”,传达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历史典故

美剧风向标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2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1.背水一战。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3.指鹿为马。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卧薪尝胆。《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5.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鱼美食解说
2019-09-19 · TA获得超过1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89
展开全部

经典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九指金牛
2019-08-31 · TA获得超过16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万
展开全部
三顾茅庐(刘备)
毛遂自荐(毛遂)
暗度陈仓(刘邦)
胸有成竹(文与可)
手不释卷(吕蒙)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惊弓之鸟(更羸)
负荆请罪(廉颇)
东山再起(谢安)
有勇无谋(吕布)
破釜沉舟(项羽)
乐不思蜀(刘禅)
东窗事发(秦桧)
刮目相看(吕蒙)
南柯一梦(淳于棼)
入木三分(王羲之)
图穷匕见(荆柯)
东施效颦(东施)
路人皆知(司马昭)
退避三舍(晋文公)
围魏救赵(孙膑)
呕心沥血(李贺)
举一反三(孔子)
程门立雪(杨时)
画龙点睛(张僧繇)
凿壁偷光(匡衡)
开卷有益(宋太宗)
指鹿为马(赵高)
神机妙算(诸葛亮)
纸上谈兵(赵括)
完璧归赵(蔺相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娱乐悦翻天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2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87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1451万
展开全部
1、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2、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出 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典故:《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
3、破釜沉舟 [ pò fǔ chén zhōu ] 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釜:锅。舟:船。
出 处:明·陈孝逸《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为射贼擒王计;必不败;而后杜门却轨。”
典故:《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4、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出 处: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典故: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
5、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比喻颠倒是非。
出 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典故: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