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指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吧: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与父同名。小施特劳斯从小非常热爱音乐。耳濡目染受到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熏陶。老施特劳斯是宫廷圆舞厅乐长,又会创作,名震欧洲。小约翰·施特劳斯7岁已创作一首圆舞曲,并在父亲的反对下学习小提琴。他中学毕业后,父亲让他考入工业学校,然而,他决心要跻身于音乐界。幸而母亲悄悄给他买了乐器,并拿钱供他学习。父亲发现便大发雷霆,严斥母亲,并闹到夫妻分居的地步。工业学校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干着使他厌烦而又不得不干的工作。19岁时,在维也纳指挥演出他父亲的乐曲和自己的作品,在演出中,他父亲的乐曲仍很成功,而他自己的作品6次返场,受到热烈欢迎。这次成功的演出,决定了小斯特劳斯的命运。此后,父亲便不再反对他当音乐家的决心了。父亲死后,他自己任指挥并作曲,带领乐队巡回演出,走遍欧洲,直达俄罗斯。1863年,他任宫廷圆舞曲厅指挥。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酒与女人之歌》、《维也纳性情》、《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糖果》和《春之声》等120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其父老斯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还作有《雷鸣与闪电》等120多首其他舞曲。1870年,他45岁后写作了16部轻歌剧,如:《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为维也纳轻歌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关于《蓝色多瑙河》:
作于1866年。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与父同名。小施特劳斯从小非常热爱音乐。耳濡目染受到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熏陶。老施特劳斯是宫廷圆舞厅乐长,又会创作,名震欧洲。小约翰·施特劳斯7岁已创作一首圆舞曲,并在父亲的反对下学习小提琴。他中学毕业后,父亲让他考入工业学校,然而,他决心要跻身于音乐界。幸而母亲悄悄给他买了乐器,并拿钱供他学习。父亲发现便大发雷霆,严斥母亲,并闹到夫妻分居的地步。工业学校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干着使他厌烦而又不得不干的工作。19岁时,在维也纳指挥演出他父亲的乐曲和自己的作品,在演出中,他父亲的乐曲仍很成功,而他自己的作品6次返场,受到热烈欢迎。这次成功的演出,决定了小斯特劳斯的命运。此后,父亲便不再反对他当音乐家的决心了。父亲死后,他自己任指挥并作曲,带领乐队巡回演出,走遍欧洲,直达俄罗斯。1863年,他任宫廷圆舞曲厅指挥。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酒与女人之歌》、《维也纳性情》、《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糖果》和《春之声》等120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其父老斯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还作有《雷鸣与闪电》等120多首其他舞曲。1870年,他45岁后写作了16部轻歌剧,如:《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为维也纳轻歌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关于《蓝色多瑙河》:
作于1866年。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