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美在何处

亦是如此
高粉答主

2021-10-03 · 往前看,不要回头。
亦是如此
采纳数:6378 获赞数:54460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美在: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写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从清晨到黄昏,从猿猴、飞鸟到水中的鱼儿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如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白话文释义: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1qaz2wsx121212
2011-1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整篇文章动静相称,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昏沉变化之美。从感观(视觉、听觉)视角(高低)动静来描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黑米呀黑米5t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1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7万
展开全部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丿雪丿
2011-12-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7万
展开全部
从好几个器官方面来观察 给人以动静之美的意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12-30
展开全部
p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