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为什么?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因为:实践是事物成为客体的必要前提,客体并不是主体派生出来的,它自身是外在于主体的存在。这对于潜在的客体,如原始自然是如此,对人化的自然也是如此,其客观实在性并未消解在实践中。
物质(它不同于我们生活中所讲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所讲的“物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主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纯粹自我意识活动中创设客体和生成客体。只有在物质世界存在的绝对前提下,主体才能在自己的活动中设定客体。
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
扩展资料:
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观实在性
2024-12-03 广告
这里的物质性指的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具有客观物质的特征。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手段可能会一些工具,它们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当然是客观的物质的了。
如果理解不到物质性的话,马克思是这样理解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那么物质性就表现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扩展资料:
规律特点
实践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同思维和认识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主体行为,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作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实践、思维和认识是统一的整体,是前后相继、水乳交融的主体日常行为。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人的实践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实践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的实践是社会的实践,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
因为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
即实践的主体(人)
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
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