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电子政务的发展难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两个主要的难点。第一个难点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既然要实现“一站服务”和“无站服务”,涉及跨部门和跨地区的政府业务处理就必须实现一体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许多业务流互相关联,实现相关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对政府的交叉监管意义非同小可。例如,国税的征收就涉及许多部门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协调。此外,如企业管理、税收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居民注册管理与税收管理、工资管理的一体化等都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为此,除了业务流本身要在部门或地区间畅通之外,数据、技术、安全等都需要遵循某种程度的统一的标准。
但是,由于职责的划分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要实现部门之间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法国和英国这种中央政府比较强势的国家,事情稍微好办一点。中央政府除了制订目标和政策之外,也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引导部门和地方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德国和美国这类联邦的国家以及意大利这类地方政府非常强势的国家,中央政府基本上无法对地方的电子政务发展进行干预或引导,电子政务的一体化就遇到相当的困难,成为一件头痛的事倩。从国外的经验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需求来看,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比较有利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换言之,就电子政务的建设而言,一个“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模式对国家比较有利。“逻辑上集中”是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规范。
第二个难点是所谓数字鸿沟问题。前面曾经提到,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互联网为其基础设施,而电子政务也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上互联网呢?根据Net Value公司在2000年9月的调查,上网率最高的是美国,约有5,100万户(51%);英国为730万户(38%);德国850万户(24.7%);法国400万户(16.6%)。截止到2001年12月,我国互联风用户已经达到3,370万,约占总户数的8.4%。如果不能做到居民普遍上网,那么电子政务只能是为少数人提供了方便和服务,使社会的强势团体更强,而弱势团体更弱,并因而强化了社会的不均。事实上,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如社会救济)往往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为了克服这个难点,许多国家都想了很多办法。如意大利的波哥纳市向所有的居民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邮件信箱;加拿大和新加坡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计算机的补助;牙买加利用邮局,英国利用公共图书馆,印度利用公共信息亭等方便居民就近进入政府同站,等等。设立公共信息亭的国家正在逐渐增加。因为,它不但可以帮助居民上网,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还面临两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其一是所谓个人隐私问题,许多居民担心自己的数据都交给政府之后,个人的隐私是否还有保障。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立法,如数据保护法,但是仍然无法解除居民的疑虑。去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65%的居民希望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放慢一点,主要的顾虑就是担心隐私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另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则是安全和认证问题,特别是由第三方完成的认证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技术密切相关,但是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怎样通过各种努力来建立可靠的认证系统并在实践中赢得公众的信心的问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一样,不是一件轻易可以取得成功的事情。据Standish Group的报告,美国2000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就预算、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衡量,大约只有28%算是成功的,23%的项目被撤销,其余的项目只能说是部分成功,不能完全按上述三个指标完成。
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工程项目之所以成功率不高是因为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当作是技术人员的事,以为给了钱、给了人事情就可以办成。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政治领导,而不是技术领导。因为,电子政务是一场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场革命。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无法触动,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电子政务在整体上不可能成功。许多国家的实践都证明:“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而不是“电子”!
但是,由于职责的划分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要实现部门之间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法国和英国这种中央政府比较强势的国家,事情稍微好办一点。中央政府除了制订目标和政策之外,也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引导部门和地方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德国和美国这类联邦的国家以及意大利这类地方政府非常强势的国家,中央政府基本上无法对地方的电子政务发展进行干预或引导,电子政务的一体化就遇到相当的困难,成为一件头痛的事倩。从国外的经验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需求来看,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比较有利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换言之,就电子政务的建设而言,一个“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模式对国家比较有利。“逻辑上集中”是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规范。
第二个难点是所谓数字鸿沟问题。前面曾经提到,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互联网为其基础设施,而电子政务也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上互联网呢?根据Net Value公司在2000年9月的调查,上网率最高的是美国,约有5,100万户(51%);英国为730万户(38%);德国850万户(24.7%);法国400万户(16.6%)。截止到2001年12月,我国互联风用户已经达到3,370万,约占总户数的8.4%。如果不能做到居民普遍上网,那么电子政务只能是为少数人提供了方便和服务,使社会的强势团体更强,而弱势团体更弱,并因而强化了社会的不均。事实上,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如社会救济)往往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为了克服这个难点,许多国家都想了很多办法。如意大利的波哥纳市向所有的居民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邮件信箱;加拿大和新加坡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计算机的补助;牙买加利用邮局,英国利用公共图书馆,印度利用公共信息亭等方便居民就近进入政府同站,等等。设立公共信息亭的国家正在逐渐增加。因为,它不但可以帮助居民上网,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还面临两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其一是所谓个人隐私问题,许多居民担心自己的数据都交给政府之后,个人的隐私是否还有保障。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立法,如数据保护法,但是仍然无法解除居民的疑虑。去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65%的居民希望电子政务发展的步伐放慢一点,主要的顾虑就是担心隐私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另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则是安全和认证问题,特别是由第三方完成的认证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技术密切相关,但是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怎样通过各种努力来建立可靠的认证系统并在实践中赢得公众的信心的问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一样,不是一件轻易可以取得成功的事情。据Standish Group的报告,美国2000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就预算、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衡量,大约只有28%算是成功的,23%的项目被撤销,其余的项目只能说是部分成功,不能完全按上述三个指标完成。
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工程项目之所以成功率不高是因为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即把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当作是技术人员的事,以为给了钱、给了人事情就可以办成。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政治领导,而不是技术领导。因为,电子政务是一场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场革命。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无法触动,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电子政务在整体上不可能成功。许多国家的实践都证明:“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而不是“电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0755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北京小白兔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贵阳山水情深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深圳蓝天飞翔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