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成语
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孟子的成语有: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一:晬面盎背[ zuì miàn àng bèi ]
1. 【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
2.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3.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二、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
1. 【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2. 【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3.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
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
1.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2. 【出自】: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四、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
1. 【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2.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3.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
1.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 【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
3.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一:晬面盎背[ zuì miàn àng bèi ]
1. 【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
2.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3.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二、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
1. 【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2. 【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3.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
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
1.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2. 【出自】: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四、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
1. 【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2.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3.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
1.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 【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
3.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展开全部
鱼与熊掌:
1、读音:yú yǔ xióng zhǎng
2、表达意思:意思是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选择不能优柔寡断,有舍有得,更为珍贵。
3、出处: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鲜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只好舍弃鱼而取得熊掌呀。
扩展资料:
“鱼与熊掌”的确是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经常遇到的二难选择。
大而言之,想名又想利;想做官的权势又想不做官的潇洒自由。
小而言之,想读书又想打麻将;想工作又想休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之所以难,难在舍不得,难在那不可得兼的东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还有个: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还有个: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