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回答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目录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目录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目录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目录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草船借箭目录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用 法】
【歇后语】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弩和弓箭的差别】
【相关链接】
[编辑本段]【注 音】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草 船 借 箭
[编辑本段]【释 义】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计谋高明。或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目“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编辑本段]【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编辑本段]【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
[编辑本段]【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史书记载周瑜的心胸非常宽广,根本不可能会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编辑本段]【小说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编辑本段]【教材版的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编辑本段]【较简洁的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编辑本段]【弩和弓箭的差别】
弩兵所用的武器为横向的弓箭射程很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小,有利于水上交锋。弓箭射程不远,但对于近距离目标杀伤力巨大,适合陆地交战。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20岁时举孝廉为郎,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职。黄巾起义时起兵,官骑都尉。在讨董卓时建立私人武装,因镇压黄巾起义军壮大了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许都(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储蓄军资。先后平灭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率师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败于赤壁。他用人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建安五年封魏王。在北方屯田,修水利,改革赋税制度,使生产得到发展。广纳贤才,抑兼并,加强集权,同蜀、吴成鼎立局面。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刘备
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