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妃子的级别,名称,几品,谢谢了
1、后妃等级公分为9个等级,分别是皇后设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和官女子不计数。
(1)皇后位居中宫,可有10名宫女侍奉,每年俸禄1000两。
(2)皇贵妃可有8名宫女伺候,每年俸禄800两。
(3)贵妃也可得8名宫女伺候,但每年俸禄只有600两。
(4)妃可以拥有宫女6人,每年俸禄300两。
(5)嫔也能得6名宫女,每年俸禄200两。
(6)贵人可有4名宫女伺候,每年俸禄100两。
(7)答应和常在分别可分得宫女3名和两名,每年俸禄都只有50两了。
2、清朝后宫的嫔妃等级制度自康熙朝才正式确立,在此之前一般都是用福晋、格格来称呼妃子。
扩展资料:
1、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2、清朝历代后妃人数:
每个皇帝的妃嫔数目有很大差异:康熙皇帝拥有后宫嫔妃等79人,而光绪皇帝只有一后二妃三人。
下面是清朝12帝后妃数:
清朝后妃数目初看似乎不符合规定数目,但这是由于有后妃逝世,其他后宫女子可以进位补上,加上后世对已经逝世的妃嫔的追封,才导致最终数目大于规定数目。
3、先朝妃嫔:
在紫禁城内的隆宗门外,坐落一组以慈宁宫为主体的建筑群。有人把它称做紫禁城中的寡妇院。因为这里原主人便是先皇的后、嫔、妃们。她们当中主要是通过选秀女而入宫的。明清两代皇帝虽不象唐代“后宫佳丽三千”,但人数并不算少。
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东西六宫。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欢笑无缘,只有在“红颜暗老白发新”的清寡单调的生活中了此一生。
慈宁宫偶尔也有欢乐,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只有这时清王朝的遗孀们济济一堂,饮酒作乐。但这样的活动毕竟一年只有几天。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多,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试图从那虚无缥缈的佛界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清朝后妃制度
中国古代朝代众多,各超后妃制度各不相同:
一、西汉时期
1、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2、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从上以下制十四等: 昭仪、婕妤、经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二、晋朝时期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1、一等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品正第一;
2、二等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品正第二;
3、三等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四等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三、唐朝时期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一等夫人(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二等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三等世妇: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四等御妻: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四、宋朝时期
与唐制大同小异,只有少许差别(如增置了贵仪、妃仪、婉仪等)。
五、清朝时期
康熙时期以后,典制大备:
1、皇后居中宫;
2、一等皇贵妃设一人,二等贵妃设二人,三等妃设四人,四等嫔设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3、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嫔妃等级
(一)、周朝
1、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总共一百二十员,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二)、唐朝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曾改制,设置有:
1、赞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
2、宣仪四人以代九嫔,秩正二品;
3、承闺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
4、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
5、卫仙六人以代宝林,秩正六品;
6、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
7、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
8、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
咸亨二年(671年)复旧。
唐玄宗开元年间再次更定,
1、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以为三夫人,正一品;
2、又置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以为六仪,正二品;
3、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4、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
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唐制太子之妾可设: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三)、宋朝
宋与唐制大同小异,只有少许差别(如增置了贵仪、妃仪、婉仪等)。金制基本沿用唐制:
1、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九嫔,正二品。
3、婕妤,正三品;
4、美人,正四品;
5、才人,正五品;
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
6、宝林,正六品;
7、御女,正七品;
8、采女,正八品;
各二十七员,曰八十一御妻。
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
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
诸妃位号除贵妃外,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
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四)、清朝
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为主位。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妃制度
中国古代朝代众多,各朝后妃制度各不相同:
一、西汉时期
1、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2、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从上以下制十四等: 昭仪、婕妤、经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二、晋朝时期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1、一等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品正第一;
2、二等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品正第二;
3、三等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四等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三、唐朝时期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一等夫人(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二等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三等世妇: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四等御妻: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四、宋朝时期
与唐制大同小异,只有少许差别(如增置了贵仪、妃仪、婉仪等)。
五、清朝时期
康熙时期以后,典制大备:
1、皇后居中宫;
2、一等皇贵妃设一人,二等贵妃设二人,三等妃设四人,四等嫔设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3、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品)
世妇:婕妤(三品),美人(四品),才人(五品)
御妻:宝林(六品),女御(七品),采女(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