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体演变先后顺序是和朝代是? 20
汉字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2、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大篆: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4、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5、隶书: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7、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8、行书: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扩展资料:
随着机器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两种常见字体:
1、黑体:
机器印刷术的历史产物。至少已有一百年的时间,黑体汉字抹掉了汉字手书体的一切人为印迹及其造字渊源,没有手书的起始和收笔;它以几何学的方式确立汉字的基本结构(它是构建性的,而非书写性的),其均匀的笔划宽度和平滑的笔划弧度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充满机器意味的无时间性及共时性特征。
2、仿宋:
顾名思义是宋体的变体,也是印刷体。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
参考资料:
汉字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2、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大篆: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4、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5、隶书: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6、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
7、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8、行书: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扩展资料:
随着机器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两种常见字体:
1、黑体:
机器印刷术的历史产物。至少已有一百年的时间,黑体汉字抹掉了汉字手书体的一切人为印迹及其造字渊源,没有手书的起始和收笔;它以几何学的方式确立汉字的基本结构(它是构建性的,而非书写性的),其均匀的笔划宽度和平滑的笔划弧度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充满机器意味的无时间性及共时性特征。
2、仿宋:
顾名思义是宋体的变体,也是印刷体。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5617499.html?an=0&si=2&pt=9991com%5Fik
金文:又称铭文,钟鼎文,常用于青铜器上的铸刻,商周时期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是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小篆,秦朝,李斯整理
隶书:兴盛汉朝,又称汉隶,书写效果微宽扁,横长直短呈长方形
楷书:魏晋时期,兴盛隋唐,为汉字标准字体
草书:盛行隋唐,是为了简便隶书演变出来的
行书:魏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