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内容简介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一、革命活动
1兴中会: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革命手段推翻清
2民主共和
3社会革命
三、三民主义
1民族(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没有彻底反封,没有反帝。
2民权(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没有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
3民生(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四、《临时宪法》
1内容:国民权利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三权分立。
2意义:反封,第一个资性共和国宪法。
五、挽救共和的努力
1二次革命
2护国运动
3护法运动
六、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革命纲领。
2没发动人民群众。
3没好的革命政党。
七、意义
1推翻帝制
2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思想解放
4社会变革
内容简介: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清朝的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2、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但立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