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上一堂复习公开课,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展开全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全集教案,共84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1 、 观潮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 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 初读,感知全文。
1、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 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 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 ) 奇异( 3-4自然段 )
三、 再读,感悟全文。
1、 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平均深:2268 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 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 指导朗读:
6、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 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 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 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 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 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 理清课文的脉络。
(1) 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 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1 、 观潮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 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 初读,感知全文。
1、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 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 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 ) 奇异( 3-4自然段 )
三、 再读,感悟全文。
1、 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平均深:2268 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 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 指导朗读:
6、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 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 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 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 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 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 理清课文的脉络。
(1) 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 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展开全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生字。多音字巩固练习。能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
2、能正确拼读和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能理解词意,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要读准音,理解意思。
3、能根据意思,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5、背诵课文及《语文园地六》的“过故人庄”。
二、重点难点:能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能根据意思,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三、课前准备:回家作业本上生字抄写(一拼一字一词)中的错误和词语听写错误做成PPT上、自备本、回家读读第六单元的课文、背背重点段落。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注:古诗的背诵和理解与第二单元的两首古诗一起另外安排课时复习。
课前谈话:
课前谈话:
同学们,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你用不懈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取得成功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也用一个词语形容)
是啊!学习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去享受这个过程吗?你敢于去挑战这个过程吗?
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复习单元。(第六单元)
教学过程:
一、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昨天回家复习了课文,你知道本单元的共同话题是什么?(爱)
有哪些课文组成?(表达朋友间真挚的爱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乡亲们纯朴的爱——《搭石》、展现海峡两岸同胞无私的爱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还有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也展现了爱的真谛。
二、字的复习:
1、PPT出示复习要求:会读的字:要认清形,读准音。会写的字不仅要认清形,读准音, 还能书写得正确工整。
2、根据要求快速复习20~23课的生字。
3、检查复习情况:
(1)我能读准音:一生读(读时纠错)——一大组开火车读——齐读。
(2)仔细找找,这里有多音字吗?
多音字:舍、涨。在自备本上写一写,老师板书,一起读一读。
(3)书写要注意:从平时作业以及昨天的回家作业看来,书写错误主要发生在这几个字上。(PPT出示)
你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在自备本上写写自己会写错的字。写完后同桌互批一下。
(4)学习生字,我们不仅要读准音、写对形,还要明白字的意思。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理解字意呢?(联系上下文、查字典)
查字典:“暴”
4、字的环节复习得差不多了,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满分10分,用手指表示。
三、词的复习:
1、PPT出示要求:
读读写写的词:正确书写读准音,理解意思恰当用。
读读记记的词:读准音,会用就更棒。
2、打开课本齐读一遍。
3、我会读:一个学生读(正音)
4、在书写上,你有温馨小提示要送给同学呢?
5、词语看似简单,可内在的学问却很大。我们往往能从一个词语联想到很多的知识,你能吗?默读,试一试。
老师举例:读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语,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构词形式:ABCC)(联想画面)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及复习ABCC的词语。(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预设:
(1)用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多音字:间隔、联结
(4)反义词:懒惰(勤劳)
拓展:“勤劳”是形容一个人高尚品质的词语,那么还有这样的词语吗?同桌读论一下。(淳朴、善良、忠诚、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任劳任怨、艰苦朴素、拾金不昧、尊老爱幼)
6、给自己的学习打个分吧。
四、重点句段的复习:
(一)、复习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乡亲们,( )的台湾青年,( )的同学和老师,( )的小男孩,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知道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默读段落,完成练习。把括号里要填的答案写在自备本上。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抄写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2)这句话把( )比作( ),我意识到( )
(3)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4)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 )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 )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 )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 )间隔,台湾青年( )
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 把“的”或“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2) 给画横线的部分句子换一种说法。
(3) “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要怎么做才是安全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给自己的学习情况打个分吧。
(三)补充练习课外阅读:《谭老师的双臂》
(四)老师为学生两节课的表现打分。
课后谈话:
学习也许有时候让你觉得很累,但当你真正喜欢上它的时候,就一定会觉得非常快乐。让我们一直用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学习吧!
一、复习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生字。多音字巩固练习。能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
2、能正确拼读和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能理解词意,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要读准音,理解意思。
3、能根据意思,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5、背诵课文及《语文园地六》的“过故人庄”。
二、重点难点:能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能根据意思,找出相对应的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文重点段及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和朗读语气的巩固练习。
三、课前准备:回家作业本上生字抄写(一拼一字一词)中的错误和词语听写错误做成PPT上、自备本、回家读读第六单元的课文、背背重点段落。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注:古诗的背诵和理解与第二单元的两首古诗一起另外安排课时复习。
课前谈话:
课前谈话:
同学们,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你用不懈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取得成功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也用一个词语形容)
是啊!学习就是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去享受这个过程吗?你敢于去挑战这个过程吗?
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复习单元。(第六单元)
教学过程:
一、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昨天回家复习了课文,你知道本单元的共同话题是什么?(爱)
有哪些课文组成?(表达朋友间真挚的爱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体现乡亲们纯朴的爱——《搭石》、展现海峡两岸同胞无私的爱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还有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也展现了爱的真谛。
二、字的复习:
1、PPT出示复习要求:会读的字:要认清形,读准音。会写的字不仅要认清形,读准音, 还能书写得正确工整。
2、根据要求快速复习20~23课的生字。
3、检查复习情况:
(1)我能读准音:一生读(读时纠错)——一大组开火车读——齐读。
(2)仔细找找,这里有多音字吗?
多音字:舍、涨。在自备本上写一写,老师板书,一起读一读。
(3)书写要注意:从平时作业以及昨天的回家作业看来,书写错误主要发生在这几个字上。(PPT出示)
你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在自备本上写写自己会写错的字。写完后同桌互批一下。
(4)学习生字,我们不仅要读准音、写对形,还要明白字的意思。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理解字意呢?(联系上下文、查字典)
查字典:“暴”
4、字的环节复习得差不多了,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满分10分,用手指表示。
三、词的复习:
1、PPT出示要求:
读读写写的词:正确书写读准音,理解意思恰当用。
读读记记的词:读准音,会用就更棒。
2、打开课本齐读一遍。
3、我会读:一个学生读(正音)
4、在书写上,你有温馨小提示要送给同学呢?
5、词语看似简单,可内在的学问却很大。我们往往能从一个词语联想到很多的知识,你能吗?默读,试一试。
老师举例:读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语,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构词形式:ABCC)(联想画面)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及复习ABCC的词语。(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预设:
(1)用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多音字:间隔、联结
(4)反义词:懒惰(勤劳)
拓展:“勤劳”是形容一个人高尚品质的词语,那么还有这样的词语吗?同桌读论一下。(淳朴、善良、忠诚、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任劳任怨、艰苦朴素、拾金不昧、尊老爱幼)
6、给自己的学习打个分吧。
四、重点句段的复习:
(一)、复习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乡亲们,( )的台湾青年,( )的同学和老师,( )的小男孩,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知道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默读段落,完成练习。把括号里要填的答案写在自备本上。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抄写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2)这句话把( )比作( ),我意识到( )
(3)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4)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呢?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 )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 )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 )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 )间隔,台湾青年( )
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 把“的”或“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2) 给画横线的部分句子换一种说法。
(3) “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要怎么做才是安全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给自己的学习情况打个分吧。
(三)补充练习课外阅读:《谭老师的双臂》
(四)老师为学生两节课的表现打分。
课后谈话:
学习也许有时候让你觉得很累,但当你真正喜欢上它的时候,就一定会觉得非常快乐。让我们一直用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学习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也是要讲复习公开课了呀,我也是马上要讲复习公开课了,共勉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几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