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的观后感 急啊 帮忙 要原创 谢谢

 我来答
1269747105
2011-12-25 · TA获得超过19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万
展开全部
《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观后感

在3月20号,我们班参观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图片展览。在展览的图片中,那些少年犯残忍的犯罪手段使我震惊和发指,但对他们的“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也充满了同情和惋惜。正值花样年华的他们,应该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应该有着似锦的前程,但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他们亲手断送了,而把自己禁锢在了漫长的铁窗生涯中。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有那么残忍的手段?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这样?

在图片旁边的解说词中,“因交友不慎而勿入歧途”这几个字频频出现,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结识了坏的朋友,自己也学着变坏,这大概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吧!这也就应验了一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朱和墨都是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坏的环境常常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腐化堕落。青少年因为结交了坏的朋友而使思想变质,导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一个好的证明。但由此就断言“近墨者一定黑”,我想这未免太绝对化了。

近墨者未必黑,否则,哪来“出淤泥而不染”呢?我们承认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作用,但并不是决定作用。近墨者到底黑不黑,这要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如果一个人的意志薄弱,那么这个人在好的环境中未必能成才,在坏的环境中更要同流合污了。但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品德高尚,那他在坏的环境中不但不会被污染,反而能够显示出他的高风亮节。被称为“中国脊梁”的鲁迅先生,没有因为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而消沉,他对旧社会“浓黑的悲凉”深深地体会过了之后,以笔为枪,向那个他所憎恨的黑暗世界提出了挑战.有些人民的公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了廉洁的作风.这些都是"近墨者不黑"的表现,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表现!

可见,近墨者未必黑.但若近墨者变黑后,能够浪子回头,那也是难能可贵的.希望那些青少年罪犯们能够在劳改中改造自己,尽快做回一个心灵健康的人。
追问
要原创了
我爱我家人456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158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幸福童年,远离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图展观后感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县文化馆观看预防青少年犯罪图展。这里图文并茂:一幅幅图片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段段文字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一对兄弟,哥哥被人打了,回到家后,弟弟知道了,他很气愤,就和哥哥商量去找那人报仇,他们奋力地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愤怒,没想到居然把人打成了重伤。当然,他们兄弟俩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个故事让我们触目惊心,才十几岁就竟然会这样!花一般的年龄,他们却早早地枯萎了。他们只能在高墙大院里想象同龄人的幸福生活。他们错就错在当时太冲动,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打架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麻烦。假如他们当时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就会消除对方对自己的误会。古人说:“忍一言,风平浪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弟弟假如忍住一时之气,不和哥哥商量去报仇,那就不会有这悲惨的一幕,也就不会耽误自己的一生。

可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举不胜举。青少年往往是非不辨,法律意识单薄,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才酿成了大祸。通过这些教训,我们应该学习法律制度,提高法律意识,明辨是非,冷静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我们是“祖国的花蕾”。学校寄予我们厚望,家庭更是希望我们能像太阳一样散发出灿烂的光辉、拥有美好的明天,希望每位青少年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7-30
展开全部
当看到那一张张幼 稚 弱 智的画面 时,我其实是鄙 视的,但仔细看看图片还真有点道理,他们砍人却丧 失了几年的自 由,真的值 得吗? 不过在社会的 框架里活着太无聊了,或许对于他们,这是最好的 自由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