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创作者gbbIapgzZ5
2011-12-27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5万
展开全部
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①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②笛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用无线电的原因)

声音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感知声音的过程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
耳聋 神经性耳聋
非神经性耳聋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 颌骨把声音传给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
双耳效应: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一样,人据此区分声音的方位
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 频率越大 声音越高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③音色(声音的区别)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
从物理角度讲: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从生活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人们要听见的声音有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①声源处减弱 ②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应用
①声音能传播信息 (次声波预示天气)
②声音具有能量(超声波用来 打B超 声纳 雷达……)

注:①人的听觉范围:20Hz—20 000Hz
②弦乐器发声 /弦越短: 越细 越紧音调越高
空气柱乐发声:柱越短 越细音调越高
③道路两旁加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摩托车加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
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弱
④经常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声学的知识概念

第二章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无关 像是倒立的实像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在身后出现影子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模型法)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为3×108 m/s= 3×105 km/s
V空气›V液 ›V固(此点恰好与声速相反)
光年是长度单位
注:“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的形状与像的形状无关
经典例题:
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①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都在同一平面 ②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②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当垂直入射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⑤反射过程中光线是可逆的(注意顺序:反射在前)
两种反射类型:镜面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发射出去
镜面反射 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材料:玻璃板 白纸 两支相同的蜡烛 刻度尺
本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1) 用玻璃板的原因:方便寻找像的位置
(2) 使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 使物与像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为了证明物像大小相同
(4) 检验像的虚实:用白纸做屏幕放在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想的形成,说明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经典例题:
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KEY: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平面镜成像作图
(1)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旋转光线 (3)旋转平面镜(即旋转法线) (4)互成直角平面镜

注:
①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坑
②黑板反光是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③在桌子上铺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从侧面看纸比较亮(发生了漫反射)
④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散的光进入眼睛,而不是眼睛发光
⑤平面镜读数:

⑥自行车的“车灯”是一个垂直的平面镜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像
D.用一块木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挡住镜中的像

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发散光 凹面镜:会聚光
应用:汽车观后镜 放大镜 应用:太阳灶 汤勺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交界点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三线共面) ②折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射入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③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④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折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 折射同时发生 ⑥ 光的折射看到的是虚像 且虚像的位置总是比实际像的位置偏高
光的折射作图
① ②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在光斑C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 A )
A.只能是凸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
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KEY:

光的色散
白色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合光,光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透明物体 由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不透明物体 由表面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白色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看不见的光
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 同时也在接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电视遥控器 红外烤箱 红外夜视仪……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 紫外消毒灯……
光的考点应用:
①光的直线传播:立竿见影 日食月食……
②光的发射: 湖光倒影 猴子捞月 平面镜成像……
③光的折射: 潭清疑水浅 海市蜃楼 钢笔筷子错位……
④光的色散:人工虹……
经典例题: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C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饭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光的本领强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会聚光
凹透镜 发散光 中间薄 边缘厚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测凸透镜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纸上有一个亮点,用尺子量出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注:一切实像都是倒立的 一切虚像都是正立的
透镜的三条基本光路

归纳:所有光斜射入透镜(凸凹)都平行射出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光路是可逆的
②经过焦点的光线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传播反向不变
运用以上的三条光线,便可以画出所有透镜的图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和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答:不合理,只通过两组数据就得出结论,结论没有普遍意义。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
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

透镜作图
注:会聚光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发散的作用实质是使光线远离;会聚的作用实质是使光线靠近
(1) (2)

(3)

眼睛和眼镜
物体 → 光 → 视网膜 → 视神经 → 大脑
正常的眼睛:近点 大约10cm 远点是无限远 明视距离25cm

近视眼:晶状体太厚 戴凹透镜(眼镜)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 戴凸透镜(眼镜)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
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
是____________的实像(选项“正立”或“ 倒立”)。
KEY: 凸 倒立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物镜的作用 倒立放大 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物镜的作用 倒立缩小 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目镜的作用 正立放大 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目镜的作用 正立放大 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视角
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角越大 观察物体越清晰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材料:凸透镜 两支蜡烛 光屏 光具座
实验过程:将凸透镜 蜡烛 光屏调节到同一高度,测量物距u和像距v 并纪录像的性质特点
该实验的结论:当u›2f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当F‹u‹2f时 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注: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偏高,要使像呈在光屏中心,应该将①光屏向上移动②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该试验不可能成的像:正立缩小的虚像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平衡:只发生热交换而未发生其他变化,热总是由高温系流向低温系统。当二者的温度相等时即达热平衡。
温度计(这里专指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液体沸腾快慢的因素: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高高压锅的原理)
1. 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两者缺一不可

实验:水的沸腾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但有些题目故意考察读温度计或读表,使水的沸点不在100℃,记得以原题为标准,此点易失分)
②为了缩短加热到沸点的时间,可采用(1)减少水的质量 (2)提高水的初温
(3)密封加热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凝华(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熔化和凝固只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
汽化和液化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间 二者可互相转换,不存在其他中间过程
升华和凝华只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
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
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
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KEY:这里不给出答案,不懂问物理老师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这些要死记中考查物态变化逃不出这几点)
(1)“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融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因此周围的温度要降低
(2)舞台效果、人工降雨、樟脑丸变小、冻衣服变干,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3)雨、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霜、雪、雾凇、冰雹(小冰晶)都是凝华现象
(4)北方严冬,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玻璃内壁
(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重是因为库内的水蒸气附在肉上
(6)外科手术常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液体(冷冻剂),其沸点为13.1℃,能使皮肤局部麻痹,是因为氯乙烷汽化吸热(制冷)
(7)用同样多的0℃和0℃的冰冷却食物,用冰的效果更好,因为冰除了有像水一样热传递的功能,在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吸热。
(8)为了加快雪的融化速度,撒上盐或盐水是因为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
(9)灯泡(灯罩)用久了会变黑,是因为灯泡使用时,灯丝放热,使钨升华成钨蒸汽,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凝华成小颗粒。
(10)

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往下飘。
白气是空气中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呈雾状小水滴,之所以往下飘,一方面是由于液体要比空气来得轻,另一方面其周围的冷空气的重量也要比热空气大,因此白气一定是向下飘的。(在旧题中,会找到这样的题,不过大多都是以选择题出考)
(11)冰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12)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
___________,流到冷凝器里就会____________.这样就
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填“吸热”或“放热”)
KEY:吸热 放热

物态变化易错、易漏、易混经典题:
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两者缺一不可
例1:如图所示,当烧杯内的水加热到沸腾,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分析:很多人会认为:试管中的水回沸腾,烧杯中的水会把热量传递给试管,从而使试管内的水沸腾,该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所以试管中的水问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不存在温度差,
试管中的水无法从周围继续吸热,不满足沸腾的条件,所以
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例2: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肥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例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如图2—15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分析:因冰是晶体,所以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保持恒定(熔点).
试管中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本题的答案为选项C.

例4: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请在下图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请在图上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 的冷 却效果好.
KEY:这里不给出答案,不懂问物理老师

液化现象中常出现的“白气”到底是什么东西?
分析:很多人认为是水蒸气。该观点是错误的,水蒸气是眼睛看不见的,白气是小水珠。(以后做题,只要出现白气,都是小水珠。)

经典例题:
1、考点: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2、考点:判断物态变化
3、考点: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
4、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
5、考点:晶体熔化实验
6、考点:熔化、凝固的条件
7、考点:不同物体沸点不同
8、考点:沸腾的条件
例1. 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

例2.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是( )
  A. 27℃ B. 30℃ C. 32℃ D. 37℃
例3.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B )
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 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例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例5、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D  )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例6、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
例7、某同学在桦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 )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
例8、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D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例9、在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

例10、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拔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
例11、将冰、水组成的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观察到的物态变化是( )
  A. 水全部结成冰
  B. 冰全部化为水
  C. 水不结成冰,冰也不化为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12、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例13、将酒精从水与酒精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它们的( )
  A. 密度不同 B. 体积不同
  C. 熔点不同 D. 沸点不同
例14、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试管装水后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水的容器内。乙试管所置的容器有密封的盖子。若对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试管内的水都沸腾 B. 甲、乙两试管的水都不沸腾
  C. 甲管内的水沸腾,乙管内的水不沸腾D. 甲管内的水不沸腾,乙管内的水沸腾
KEY: 这里不给出答案,不懂问物理老师

第五章 电学
一、了解 电荷、元电荷、验电器、导体、绝缘体、电流方向、电路的组成等概念
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体靠近(但不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这是因为:带负电的带电体靠近金属球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正电荷移动到金属球,负电荷移动到箔片上表现出箔片带同种负电荷而张开。

二、看见电路,首先分析它的种类,是串联还是并联。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有:I1=I2=I3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路之和,则有:I=I1=I2
常考的串联:节日小彩灯 常考的并联:家庭电路(包括教室)

经典例题:
在同一个电源两端接两只不同的灯泡,用电流表测得通过这两只灯泡的灯泡电流不相等,则这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 C )
A 可能是串联 B 一定是串联 C 一定是并联 D 串联、并联都可以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小明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都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请你提出几个可行的判断方法.
注:当两灯泡电压相同,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检验的方法,拔掉其中一个灯泡,看另一个是否还亮

三、电压表与电流表
电压表 电流表
用途 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流
符号和单位 符号U 单位V --○V--
符号I 单位A --○A--

连接 能够直接并联在电源两端,必须与被测电路并联 不能够直接并联在电源两端,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量程 0~3 每小格表示0.1V
0~15每小格表示 0.5V 0~0.6每小格表示0.02A
0~3每小格表示0.1A
共同点 ①使电流从“+”接线柱进入“-”接线柱流出 ②不得超出所接入量程 ③电流表、电压表起测量的作用,不影响电路 ④未知量程时要选用大量程试触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注:两表快速向左偏转:接线柱接反
两表快速向右偏转:超出所接入量程

利用电压表串联在电路,测电路的通断
如图所示该电路有一处断开,请用电压表检测:

常考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 5V(不管是7号、5号、1号电池)②家庭电路的电压的电压
③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④蓄电池的电压为2V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考查实验设计
(1) 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
(2) 在右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KEY:器材:电源、各1个,小灯泡2个,电压表3个,导线若干
I1两端的电压U1/V1 I2两端的电压U2/V2 I3两端的电压U3/V3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结论:U3=U1+U2
该实验常考的不足:①没有控制两灯泡的规格相同 ②以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没有普遍性

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则有:U=U1+U2 串联电压有分压的作用
并联电路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则有:U=U1=U2 并联电路有分流的作用
百度网友3bc4b5c
推荐于2021-01-16 · TA获得超过2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5万
展开全部
这个行不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