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并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谈谈孟子思想之于现代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二、道德论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三、政治及经济方面
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四、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
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孟子还非常重视修养。在心性修养方面,孟子从“性善论”这一根本思想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贵在一个“养”字。孟子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等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体系。
大师讲评
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结束战乱割据,实现统一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反映了儒家的重要思想,同时在散文写作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成就。孟子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时的散文大师,几乎都以孟子的文章为典范。《孟子》一书所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在战国时期四面碰壁,却几乎在后世的每个朝代都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汉文帝时把《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传记博士”,《孟子》被视为辅翼经书的传记。两汉时,《孟子》已和《论语》并列。此后,《孟子》又被列入“经书”一类。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单独提出,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于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关键知识点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与法先王的主张,确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论,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扬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孟子》一书语言精辟,文字流畅,如珠走玉盘,气势恢宏,雄辩机巧,极富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堪为佳作。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二、道德论
“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三、政治及经济方面
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四、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
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孟子还非常重视修养。在心性修养方面,孟子从“性善论”这一根本思想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贵在一个“养”字。孟子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等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体系。
大师讲评
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结束战乱割据,实现统一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反映了儒家的重要思想,同时在散文写作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成就。孟子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时的散文大师,几乎都以孟子的文章为典范。《孟子》一书所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在战国时期四面碰壁,却几乎在后世的每个朝代都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汉文帝时把《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传记博士”,《孟子》被视为辅翼经书的传记。两汉时,《孟子》已和《论语》并列。此后,《孟子》又被列入“经书”一类。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单独提出,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于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关键知识点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与法先王的主张,确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论,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扬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孟子》一书语言精辟,文字流畅,如珠走玉盘,气势恢宏,雄辩机巧,极富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堪为佳作。
展开全部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 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 教民两个方面。
1.养民:
一要制民之产,
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
三要取民有制。 他主张薄税轻敛,取民有制。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 他屡屡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 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 化可以使人“明人伦”
3.法先王 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 (禹、汤、文、 行仁政 ) 武、成王、周公 的王道统治政治 这样便能 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三)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实现 “王道”这一目标。
(四)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 在孟子思想中,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 思想的根基。
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2."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观点,这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统一性。
3.孟子"制民恒产"经济思想肯定了物质生产条件是形成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发展了人民生活稳定对于保证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4.孟子"仁民爱物"的生态观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支持,对于我们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 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 教民两个方面。
1.养民:
一要制民之产,
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
三要取民有制。 他主张薄税轻敛,取民有制。
2.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 他屡屡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 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 化可以使人“明人伦”
3.法先王 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 (禹、汤、文、 行仁政 ) 武、成王、周公 的王道统治政治 这样便能 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三)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实现 “王道”这一目标。
(四)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 在孟子思想中,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 思想的根基。
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2."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观点,这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统一性。
3.孟子"制民恒产"经济思想肯定了物质生产条件是形成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发展了人民生活稳定对于保证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4.孟子"仁民爱物"的生态观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支持,对于我们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019·恩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