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划分?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隐生宙(Cryptozoic eon,现称前寒武纪 Precambrian supereon)、显生宙(Phanerozoic eon)。
二、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2、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3、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扩展资料:
地质年代简介:
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eon),宙下是代(era),代下分纪(period),纪下分世(epoch),世下分期(age),期下分时(chron)。
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世、期或时的遗物,间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时间(当然是很粗略的估计值)。
事实上,年表的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划分的,和日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个宙、代、纪、世、期或时经历的准确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质年代表
2023-08-28 广告
把不同地区的沉积地层,根据化石和岩性(主要是化石)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按先后(新、老)顺序连接起来,就建立起了完整的地层系统。
根据地层系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表,结合同位素年龄,生物演化的顺序、过程、阶段、老的构造运动、古地理环境变化等,将地壳的全部历史划分成许多自然阶段,即地质年代,按新老顺序进行地质编年,就构成了地质年代表。
按照地球岩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不同的单位,可以方便大家对地球和生命演化进行描述。但人们习惯以生物的情况对地球进行划分,将地球46亿年划分成两个大单元,其中看不到或者难以见到生物的时代称为隐生宙,而可以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为显生宙。
隐生宙开始于地球起源时,其结束时间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大概可以推至5.42亿年前。而5.42亿年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则被称为显生宙。
地质学家将宙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其中隐生宙划分为太代、元古代。太古代一般指地球形成时期,为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左右,其时间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因为目前研究人员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太古代之后是元古代,其结束的时间一般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该时期大概在5.7亿年左右。
地质学家将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古生代时期的许多动物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人们常将这个时代称为恐龙时代,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开始进化,新生代则是人类生活的时代,是地球最近的代,新生代也称为哺乳动物时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些名字大多为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其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名。比如寒武纪中的“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名称,“侏罗”指的是法国侏罗山脉。
扩展资料
地质年代表和标准地层表的区别,地质年代表与标准地层表完全不同。两种表都是需要的,它们各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局限性。
1、地质年代表毫无例外地都是用同位素比换算成以单位表示的持续时间。但是尚待决定的是,这些单位是否仍要用年来表示。
2、可能将持续时间代表的各单位看作是绝对的,然而特定的同位素或放射性年龄决不是绝对的。给出的数值皆为视年龄——即对在各种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年龄的最佳解释。
3、实验误差仅仅是同位素视年龄的许多误差当中的一种。同所用常数中的误差样,这种误差与化学比率的测定有关,因此,它与年龄是成比例的。随着岩石年龄的增加,实验误差及某些其它不确定性亦增加,从而导致给出的许多前寒武纪年龄的误差相当于显生宙一个纪的时间。
4、地质误差既包括岩石成因解释方面的,也包括直接地层关系缺失方面的。
5、当前正试图改进显生宙时间表,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以年龄对比或校准生物“表”、或以化石表征地质年代表而进行的。无论哪一种表,对特定的对比目的来说,有可能这一种会比另一种好,但由于方法有待完善,因此二者都不是稳定的。
6、有人认为,地层界线最好是用地质年代予以确定。例如,将寒武纪底部定为5.7亿年。只要有关岩石的年龄存在任何不确定性,那么这一点就不能解决地层学上的任何问题。
同时这样做还得改变寒武纪的含义。用同样方法确定晚元古宙或里菲代的界限,就会使这些术语和普通地层学脱节,并使它们成为“年龄由X到Y年”的同义语,因此是不需要的。
7、地层表一定要用岩石来确定,最好是用岩石顺序来确定,因为对岩石顺序不仅可以设法采用地质年代对比法,而且可以设法采用生物或其它对比方法。用岩石顺序确定的点,将为对比时岩单位提供一个地方性的指标。要是相距很远的对比成为可能的话,那么某些点就可选来用于国际标准表。
1、宙为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宙(曾经也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
2、4个宙下面又对应划分了5个大的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除此之外还有冥古宙之下划分的雨海代、酒神代等月球地质年代单位;5个大代中的个别又进行了二级代划分,如元古代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等等)。
3、5个代之下又对应划分了12个纪,除此之外国内一般还沿用元古代下的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等非国际认证的单位。
扩展资料:
从隐生宙到显生宙过渡标志性时间便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现在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动物种群都起源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为后来地球物种奠基的正是这次“大爆发”。关于这次生命大爆发的假说有多种,每一种都能够启发我们对于生命这个概念的理解。
假说 1:大气含氧量的升高阻碍生命进化的一大因素便是大气的含氧量,因为含氧量过低,生物无法进行“生理氧化”所以无法从低级演化到高级。
假说2:视觉的出现视觉是最强大的一种感觉,复杂的眼睛可以非常精确的定位猎物,可以观察三维空间非常有效的捕捉猎物,视觉的出现使得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非常快的速度发生,但是更复杂的眼睛是在稍晚时候才进化出来,视觉来源生物对于光线的感知。
假说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假说4:埃迪卡拉纪的软体动物寒武纪之前的年代被称为埃迪卡拉纪埃迪卡拉纪的动物是没有骨骼的软体动物,寒武纪中最早出现的棘皮动物便是他们的后代,因为软体动物没有骨骼,所以没有留下相应的化石,但是真相仍是物种按部就班的演进,只是没有留下化石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质年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质年代表
我们谈到地球的年龄,一般涉及到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地球相对年龄的确立主要依据于化石。自从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人们知道,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样,我们得到了这些化石后也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这种化石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时间地层单位时往往起主导作用。而有些门类则演化非常缓慢,或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时只能起辅助作用。前者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后者如舌形贝,这是一种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就已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它们的地层意义同三叶虫相比就逊色多了。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采集到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还可以根据三叶虫的属种进一步确定是生活在古生代的某一段具体时间,比如是寒武纪还是奥陶纪,但采集到舌形贝化石我们就感到茫然了,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年代。
以生物演化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见下表)。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以地质时代相对应,代表每一地质时期的地层也建立起地层单位。最大的地层单位是宇,其次是界、系、统、阶,如代表古生代的地层,我们就称作古生界,其中,寒武纪时形成的地层就被称为寒武系,奥陶纪期间形成的地层则被称为奥陶系,以此类推。
我们在讨论地球发展史时,涉及到了地质时代和地球的年龄,地质年代有时还应进一步明确,比如,我们讲寒武纪始于5.7亿年前,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结束于5亿年前,这个数据又是怎样得来的?这就必然涉及地球的绝对年龄。
人们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绝对年龄。很早以来,人们发现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都会自动并以不变的速率逐渐衰变为非放射性的子体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只要温度、压力等因素不变,人们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年龄了。常用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法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这些方法为获得地球不同时期绝对年龄值和各个地质时代的准确时限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在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时,所选取的样品很难消除后期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样品是遭受过风化的岩石,与母岩的性质更是相差甚远,所得到的绝对年龄值往往不能代表岩层的真正年龄。看来,要想通过同位素测定法得到一个地区准确的地质年代,精确的取样、先进的设备和缜密的测定过程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