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和李典素有不合?求前因后果(《三国演义》哪里有提到?)。张辽见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远征在外,若坐等援军来救,即便援军来到,那时吾等也早被吴军击破。现当乘吴军立足未... 张辽和李典素有不合?求前因后果(《三国演义》哪里有提到?)。张辽见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远征在外,若坐等援军来救,即便援军来到,那时吾等也早被吴军击破。现当乘吴军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出击,方能挫其锐气,守住城池矣。”乐进等闻听张辽之言,仍犹豫不决。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李典素与张辽不和,此时见张辽如此坚决,亦慷慨陈词:“此国家大事,既然将军主意已定,奋不顾身,吾等能以小私而舍大义乎?”于是,众将遵从张辽之见,连夜征募敢死之士800人,并设宴犒飨,以壮军威。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15
展开全部
1.前哨战:前哨战一般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然而就本战来说,前哨战恰恰是全局的关键。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张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连夜募集八百敢死队员,第二天黎明便向吴军发起突击。后来虽然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吴军为之胆寒,曹军则渐渐有了胆气,营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张辽。
  必要性:成败之机,在此一举。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曹方援军遥遥无期,若不能有效打击敌军士气以稳定军心,合淝必定失守。
  危险性:九死一生。此战是正面突击,曹方突击队员还不到吴方兵力的百分之一,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
  可行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方阵脚未稳,曹方有可乘之机。何况,因为兵力雄厚,江东士卒都不愿力战死战,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军居然敢主动出击;而曹方敢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决心。
  2.相持战:张辽打赢了前哨战敌我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围攻合淝十余日,却因士气低落,始终不能攻破只有区区七千守军的合淝,只好撤退。
  3.尾声:孙权败退,极善把握战机的张辽突然率军追击,打散吴军的后队。凌统部下全军覆没,孙权跃马逍遥津才得以逃脱。倘若说前哨战孙权败在轻敌,那此时孙权犯下的,则是指挥上的致命错误: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主帅居然完全不曾提防追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编辑本段]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编辑本段]总体分析  孙权在己方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曹方的突袭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而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果断决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此战可以说是三国乃至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15
展开全部
别了,三国志里都没有说明这个问题。不过我个人认为,李典和张辽,乐进之间的误会应该是公事,因为李典以前多是负责押韵粮草,而张和乐多是打大仗,他可能不甘心受他们两个人的指挥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2-15
展开全部
张辽以前是吕布旧将,可能是以前多次交战的原因。也可能是私事,张辽也说别为了私事而误了公事,所以他们合作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