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共有几个皇帝呢?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都城东京开封府时期,史称北宋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
【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赵炅(太祖赵匡胤二弟),(“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赵恒(太宗赵炅三子)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赵祯(真宗赵恒六子)
【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
【生平】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
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仁宗期间,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范“包青天”包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等。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赵曙(仁宗赵祯侄、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
【年号】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终36岁。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
【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体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
英宗本人对于“北宋中兴”抱有极大期望,相对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为成熟。无奈寿短,使得宋朝过早进入神宗朝,从而失掉了可能的中兴计划,为神宗朝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机会。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
【传位】长子赵顼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赵顼(英宗赵曙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赵煦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
【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
【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
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
【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传位】六子(延安郡王)赵煦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赵煦(神宗赵顼六子)
【年号】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终25岁。葬于永泰陵。
【在位】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时10岁。
【生平】登基时由高太后执政,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深感不满。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人,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传位】无子嗣,传位于弟赵佶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赵佶(哲宗赵煦弟、神宗赵顼十一子),(“佶”读jí)
【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丰年间(1082年)~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终54岁。被俘后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照当地习俗火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时19岁。
【生平】徽宗生前积极致力于发展书画艺术,广收字画古物,扩充翰林图画院(宫廷书画院),培养选拔书画人才。徽宗本人的艺术造诣相当相当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作品非常多,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并且都是国宝级的。自创书法字体——“瘦筋体(瘦金体)”(这种毛笔字体看上去像是用钢笔写的,看上去很“清爽”,属于“楷体”的一个变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即为徽宗本人用瘦金体所书。关于徽宗在艺术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来介绍也不一定够用。
徽宗对足球运动(蹴鞠)也很感趣,草民高俅(史上确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脚好球而深得徽宗喜爱,在徽宗登基后最终被提拔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这点很多文献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都有提到。
但是,做为一名帝王来说,他的首要工作应该是带领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而不应“不务正业”,但徽宗恰恰正是这样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一个皇帝,昏君一个,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他当皇帝如果能有他画画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于国破被俘,我国历史也会被改写的。
【大事】见“(钦宗)赵恒【生平及大事】”
徽宗时,爆发了著名的方腊起义及规模较小的宋江起义,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明朝初年经艺术加工后被写成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其老师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传位】长子赵恒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钦宗)赵桓(徽宗赵佶长子)
【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终60岁左右(死期不详)。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无法应对,于腊月急忙传位于儿子赵恒,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并带了蔡京、童贯、蔡攸等一帮亲信逃命到南方。赵桓接过了父亲徽宗的乱摊子,即了皇帝位,是为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东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压境并于十一月兵临东京城下,钦宗入金营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二次入金营谈判,但从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将被俘的钦、徽二帝及皇子、皇孙、后妃、公主、宫女、大臣(包括秦桧)、内侍、僧道、医卜、娼优、百工、技艺、民间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夺的巨多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等等等返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金太宗)完颜晟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册封宋臣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就此灭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迁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城区)。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金太宗)完颜晟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帝迁往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偏脸城)。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于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焚烧制成灯油。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钦宗去世。死因众说纷纭,《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叫当时57岁的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五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这使得对于钦宗去世于1156年还是1161年也产生争议(耶律延禧是辽国末代皇帝,也为金国俘虏。但《辽史》则称其早在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时只有54岁,而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说的81岁,二者差了相当大)。
故,钦、徽二帝至死也没有回到大宋国土。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传位】宋(北宋)亡后,其弟(康王)赵构南迁都城称帝,另起炉灶延续赵宋王朝,统治南部残存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北宋至此灭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人民涂炭。 ===============都城临安时期,史称“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高宗)赵构(徽宗赵佶九子、钦宗赵恒弟)
【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变时(1126年),(康王)赵构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赵构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种种经历使得赵构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赵构南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赵构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是(徽宗)赵佶31个儿子中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
虽然也算是一朝的开国皇帝,但高宗的这个开国皇帝显然做得太差劲了,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南下的战役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原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此时已被金人改称为汴京)仅45里之遥,已有收复的机会。但高宗却唯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绍兴十一年,被金人关押在五国城的高宗生母韦氏托人送信给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后,以能接回自己母亲为条件与金国订立和议誓约,即《绍兴和议》。金人提出的条件包括杀岳飞等人,以防止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大概可能吧、也许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杀岳飞、岳云父子及部将张宪于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高宗也于处死岳飞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韦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禅位给养子(太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马上为岳飞等人平反,赵构却没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这也就说明,对于岳飞的错杀,高宗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样,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只要没什么大事就天天练字。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早年即以高宗书法为榜样。
如果非要说出(高宗)赵构对党国和人民做过哪些积极的贡献的话,那一个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赵家的龙脉,延续了赵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还在我汉人政权统治下。再一个,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将帝位传给了养子,即后来的(孝宗)赵眘(事后历史证明赵眘是个明君),并且难能可贵的是(高宗)赵构是(太宗)赵炅的后人,而赵眘并不是(太宗)赵炅的这一支,而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虽然赵眘也为皇室宗亲,但血缘关系已经和赵构远得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高宗却正是将帝位传给了这一个几乎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还是很什么的)。
【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传位】元懿太子夭折后无子嗣(高宗当年逃命时被金人吓得没了生育能力),传位于养子赵眘。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赵昚(高宗赵构养子、太祖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七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子),(“眘”读shèn,同慎)
【年号】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终67岁。葬于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时35岁。
【生平】本名赵伯琮,入宫时更名赵瑗、过继高宗时更名赵玮、立为皇太子时更为现名。
孝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平反岳飞,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虽然不是高宗亲生而只是养子,但孝宗对养父仍非常孝敬,被尊为“孝宗”名符其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禅位于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尽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儿子光宗却不像他这样。与父不和,长年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郁闷致病而崩。
从孝宗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传位】禅位于三子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赵惇(孝宗赵昚三子),(“惇”读dūn)
【年号】绍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庆元六年(1200年)春,终54岁。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89~绍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时43岁。
【生平】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是一们比较昏庸的皇帝。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请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是为宁宗。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宁宗)赵扩(光宗赵惇次子)
【年号】庆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终58岁。葬于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
宁宗在统治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他追封岳飞为鄂王,剥夺秦桧的所有封职。但是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宁宗改变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其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
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传位】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赵竑为养子和太子,但因为赵竑对史弥远专权不满,因此宁宗崩后宰相史弥远废黜了赵竑,另立宁宗养子赵昀为皇帝。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赵昀(宁宗赵扩养子),(“昀”读yún)
【年号】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终60岁。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时19岁。
【生平】本名赵与莒,过继沂王时更名赵贵诚,过继宁宗后更为现名。本不是皇子,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篡诏废太子赵弘,而立赵贵诚为帝,是为理宗。
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元朝时西藏喇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六陵,见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朝时(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传位】元子嗣,传位于侄赵孟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赵禥(理宗赵昀侄),(“禥”读qí,同“祺”)
【年号】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终35岁。葬于永绍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时25岁。
【生平】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赵孜,1253年立为皇子后赐现名。
度宗年少时聪慧,但长大后昏庸无能。即位后北方元军大举南下,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元军猛攻襄樊,决定了南宋小朝廷兴亡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终走向灭亡,
【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隰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赵隰(度宗赵孟启次子、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隰”读xí)
【年号】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终52岁。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时3岁。
【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被伯颜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5岁的恭帝和谢太后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觐(元世祖)忽必烈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为瀛国公。后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成为萨斯迦大寺住,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法号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众谋反罪名于河西被赐死。
【谥号】孝恭懿圣皇帝
【传位】兄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赵昰(恭帝赵隰兄),(“昰”读shì,同“是”)
【年号】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终10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江门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1276年,刚满7岁的赵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元军统帅伯颜欲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故对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
【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传位】弟赵昺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国公、信王、广王、宋卫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赵昺(度宗赵禥子、端宗赵昰弟),(“昺”读bǐng,光明的意思)
【年号】祥兴(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终8岁。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
端宗死后,南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陆秀夫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屿山梅窝或广州市)拥立赵昺做皇帝,改元“祥兴”,并逃往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海滩)避难。元朝命令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当时的宋军还未到岸,一行人还在海上。宋军水师在张世杰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史称“崖门战役”,结果宋军全军覆灭。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岁的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二人壮烈牺牲。随行十多万军民在敌军面前不做亡国之臣、与国家生死与共,相继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
【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赵炅(太祖赵匡胤二弟),(“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赵恒(太宗赵炅三子)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赵祯(真宗赵恒六子)
【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
【生平】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
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仁宗期间,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范“包青天”包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等。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赵曙(仁宗赵祯侄、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
【年号】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终36岁。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
【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体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
英宗本人对于“北宋中兴”抱有极大期望,相对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为成熟。无奈寿短,使得宋朝过早进入神宗朝,从而失掉了可能的中兴计划,为神宗朝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机会。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
【传位】长子赵顼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赵顼(英宗赵曙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赵煦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
【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
【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
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
【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传位】六子(延安郡王)赵煦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赵煦(神宗赵顼六子)
【年号】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终25岁。葬于永泰陵。
【在位】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时10岁。
【生平】登基时由高太后执政,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深感不满。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人,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传位】无子嗣,传位于弟赵佶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赵佶(哲宗赵煦弟、神宗赵顼十一子),(“佶”读jí)
【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丰年间(1082年)~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终54岁。被俘后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照当地习俗火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时19岁。
【生平】徽宗生前积极致力于发展书画艺术,广收字画古物,扩充翰林图画院(宫廷书画院),培养选拔书画人才。徽宗本人的艺术造诣相当相当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作品非常多,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并且都是国宝级的。自创书法字体——“瘦筋体(瘦金体)”(这种毛笔字体看上去像是用钢笔写的,看上去很“清爽”,属于“楷体”的一个变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即为徽宗本人用瘦金体所书。关于徽宗在艺术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来介绍也不一定够用。
徽宗对足球运动(蹴鞠)也很感趣,草民高俅(史上确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脚好球而深得徽宗喜爱,在徽宗登基后最终被提拔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这点很多文献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都有提到。
但是,做为一名帝王来说,他的首要工作应该是带领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而不应“不务正业”,但徽宗恰恰正是这样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一个皇帝,昏君一个,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他当皇帝如果能有他画画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于国破被俘,我国历史也会被改写的。
【大事】见“(钦宗)赵恒【生平及大事】”
徽宗时,爆发了著名的方腊起义及规模较小的宋江起义,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明朝初年经艺术加工后被写成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其老师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传位】长子赵恒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钦宗)赵桓(徽宗赵佶长子)
【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终60岁左右(死期不详)。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无法应对,于腊月急忙传位于儿子赵恒,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并带了蔡京、童贯、蔡攸等一帮亲信逃命到南方。赵桓接过了父亲徽宗的乱摊子,即了皇帝位,是为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东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压境并于十一月兵临东京城下,钦宗入金营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二次入金营谈判,但从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将被俘的钦、徽二帝及皇子、皇孙、后妃、公主、宫女、大臣(包括秦桧)、内侍、僧道、医卜、娼优、百工、技艺、民间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夺的巨多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等等等返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金太宗)完颜晟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册封宋臣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就此灭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迁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城区)。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金太宗)完颜晟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帝迁往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偏脸城)。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于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焚烧制成灯油。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钦宗去世。死因众说纷纭,《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叫当时57岁的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五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这使得对于钦宗去世于1156年还是1161年也产生争议(耶律延禧是辽国末代皇帝,也为金国俘虏。但《辽史》则称其早在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时只有54岁,而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说的81岁,二者差了相当大)。
故,钦、徽二帝至死也没有回到大宋国土。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传位】宋(北宋)亡后,其弟(康王)赵构南迁都城称帝,另起炉灶延续赵宋王朝,统治南部残存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北宋至此灭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人民涂炭。 ===============都城临安时期,史称“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高宗)赵构(徽宗赵佶九子、钦宗赵恒弟)
【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变时(1126年),(康王)赵构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赵构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种种经历使得赵构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赵构南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赵构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是(徽宗)赵佶31个儿子中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
虽然也算是一朝的开国皇帝,但高宗的这个开国皇帝显然做得太差劲了,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南下的战役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原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此时已被金人改称为汴京)仅45里之遥,已有收复的机会。但高宗却唯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绍兴十一年,被金人关押在五国城的高宗生母韦氏托人送信给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后,以能接回自己母亲为条件与金国订立和议誓约,即《绍兴和议》。金人提出的条件包括杀岳飞等人,以防止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大概可能吧、也许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杀岳飞、岳云父子及部将张宪于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高宗也于处死岳飞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韦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禅位给养子(太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马上为岳飞等人平反,赵构却没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这也就说明,对于岳飞的错杀,高宗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样,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只要没什么大事就天天练字。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早年即以高宗书法为榜样。
如果非要说出(高宗)赵构对党国和人民做过哪些积极的贡献的话,那一个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赵家的龙脉,延续了赵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还在我汉人政权统治下。再一个,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将帝位传给了养子,即后来的(孝宗)赵眘(事后历史证明赵眘是个明君),并且难能可贵的是(高宗)赵构是(太宗)赵炅的后人,而赵眘并不是(太宗)赵炅的这一支,而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虽然赵眘也为皇室宗亲,但血缘关系已经和赵构远得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高宗却正是将帝位传给了这一个几乎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还是很什么的)。
【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传位】元懿太子夭折后无子嗣(高宗当年逃命时被金人吓得没了生育能力),传位于养子赵眘。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赵昚(高宗赵构养子、太祖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七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子),(“眘”读shèn,同慎)
【年号】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终67岁。葬于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时35岁。
【生平】本名赵伯琮,入宫时更名赵瑗、过继高宗时更名赵玮、立为皇太子时更为现名。
孝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平反岳飞,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虽然不是高宗亲生而只是养子,但孝宗对养父仍非常孝敬,被尊为“孝宗”名符其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禅位于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尽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儿子光宗却不像他这样。与父不和,长年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郁闷致病而崩。
从孝宗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传位】禅位于三子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赵惇(孝宗赵昚三子),(“惇”读dūn)
【年号】绍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庆元六年(1200年)春,终54岁。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89~绍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时43岁。
【生平】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是一们比较昏庸的皇帝。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请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是为宁宗。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宁宗)赵扩(光宗赵惇次子)
【年号】庆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终58岁。葬于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
宁宗在统治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他追封岳飞为鄂王,剥夺秦桧的所有封职。但是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宁宗改变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其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
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传位】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赵竑为养子和太子,但因为赵竑对史弥远专权不满,因此宁宗崩后宰相史弥远废黜了赵竑,另立宁宗养子赵昀为皇帝。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赵昀(宁宗赵扩养子),(“昀”读yún)
【年号】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终60岁。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时19岁。
【生平】本名赵与莒,过继沂王时更名赵贵诚,过继宁宗后更为现名。本不是皇子,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篡诏废太子赵弘,而立赵贵诚为帝,是为理宗。
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元朝时西藏喇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六陵,见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朝时(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传位】元子嗣,传位于侄赵孟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赵禥(理宗赵昀侄),(“禥”读qí,同“祺”)
【年号】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终35岁。葬于永绍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时25岁。
【生平】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赵孜,1253年立为皇子后赐现名。
度宗年少时聪慧,但长大后昏庸无能。即位后北方元军大举南下,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元军猛攻襄樊,决定了南宋小朝廷兴亡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终走向灭亡,
【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隰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赵隰(度宗赵孟启次子、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隰”读xí)
【年号】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终52岁。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时3岁。
【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被伯颜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5岁的恭帝和谢太后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觐(元世祖)忽必烈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为瀛国公。后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成为萨斯迦大寺住,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法号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众谋反罪名于河西被赐死。
【谥号】孝恭懿圣皇帝
【传位】兄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赵昰(恭帝赵隰兄),(“昰”读shì,同“是”)
【年号】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终10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江门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1276年,刚满7岁的赵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元军统帅伯颜欲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故对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
【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传位】弟赵昺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国公、信王、广王、宋卫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赵昺(度宗赵禥子、端宗赵昰弟),(“昺”读bǐng,光明的意思)
【年号】祥兴(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终8岁。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
端宗死后,南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陆秀夫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屿山梅窝或广州市)拥立赵昺做皇帝,改元“祥兴”,并逃往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海滩)避难。元朝命令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当时的宋军还未到岸,一行人还在海上。宋军水师在张世杰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史称“崖门战役”,结果宋军全军覆灭。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岁的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二人壮烈牺牲。随行十多万军民在敌军面前不做亡国之臣、与国家生死与共,相继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
展开全部
18个皇帝。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朝皇帝列表 宋代历届皇帝生平介绍 - 龙哥 - 蹉跎岁月
宋英宗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英宗长子。全名赵顼,又名仲针,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宋神宗命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夏,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哲宗即位后,年仅九岁,由高太后执政,1093年,亲政后,任用主张变法的大臣,对守旧派、中间派进行打击。追贬司马光,并将苏辙等人流放到岭南。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终止与西夏的谈判,加强边境防御,屡败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贪污横暴, 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兴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岳”,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用茂陵。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宁宗病死后,宰相史弥远拥立其为帝,年号宝庆。理宗即位后,有史弥远专政,他只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弥远亡,理宗亲政。1234年与蒙古军联合灭金。理宗崇尚理学,任用奸臣。1259年,蒙古军攻打鄂州,,奸相贾似道称臣纳贡,划长江为界国家败亡之势已成。1264年10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40年,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
宋度宗姓赵名(礻基),理宗之侄,被收为养子1260年立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继位。年号咸淳。即位后昏庸荒淫,重用奸臣贾似道,封其为太师,倍加宠信,朝政统统交给他。襄阳被困两年,贾似道密而不报,还骗度宗说元兵已经退去,此时的南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恭帝(赵显):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公元1274年登基
公元1276年去位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暂无.
端宗(赵[日正]):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公元1276年登基
公元1278年去位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文天祥之死,
卫王(赵昺)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公元1278年登基
公元1279年去位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朝皇帝列表 宋代历届皇帝生平介绍 - 龙哥 - 蹉跎岁月
宋英宗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英宗长子。全名赵顼,又名仲针,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宋神宗命兵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宋军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夏,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哲宗即位后,年仅九岁,由高太后执政,1093年,亲政后,任用主张变法的大臣,对守旧派、中间派进行打击。追贬司马光,并将苏辙等人流放到岭南。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终止与西夏的谈判,加强边境防御,屡败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贪污横暴, 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兴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岳”,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大快人心,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终年五十七岁,葬用茂陵。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宁宗病死后,宰相史弥远拥立其为帝,年号宝庆。理宗即位后,有史弥远专政,他只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弥远亡,理宗亲政。1234年与蒙古军联合灭金。理宗崇尚理学,任用奸臣。1259年,蒙古军攻打鄂州,,奸相贾似道称臣纳贡,划长江为界国家败亡之势已成。1264年10月,理宗病死于临安,在位40年,终年60岁,葬于永穆陵。
宋度宗姓赵名(礻基),理宗之侄,被收为养子1260年立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继位。年号咸淳。即位后昏庸荒淫,重用奸臣贾似道,封其为太师,倍加宠信,朝政统统交给他。襄阳被困两年,贾似道密而不报,还骗度宗说元兵已经退去,此时的南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1274年7月,度宗病逝于宫中,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恭帝(赵显):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公元1274年登基
公元1276年去位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暂无.
端宗(赵[日正]):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公元1276年登基
公元1278年去位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 文天祥之死,
卫王(赵昺)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公元1278年登基
公元1279年去位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北宋九个皇帝,南宋九个皇帝共十八个皇帝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8个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追尊 共5位
赵玄朗 ( 宋圣祖)赵朓 ( 宋僖祖)赵珽 ( 宋顺祖)赵敬 ( 宋翼祖)
赵弘殷 ( 宋宣祖)
北宋共9位
▪ 赵匡胤 ( 宋太祖)▪ 赵炅 ( 宋太宗)▪ 赵恒 ( 宋真宗)
▪ 赵祯 ( 宋仁宗)▪ 赵曙 ( 宋英宗)▪ 赵顼 ( 宋神宗)
▪ 赵煦 ( 宋哲宗)▪ 赵佶 ( 宋徽宗)▪ 赵桓 ( 宋钦宗)
南宋 共10位
▪ 赵构 ( 宋高宗)▪ 赵旉 ( 宋简宗)▪ 赵眘 ( 宋孝宗)▪ 赵惇 ( 宋光宗)
▪ 赵扩 ( 宋宁宗)▪ 赵昀 ( 宋理宗)▪ 赵禥 ( 宋度宗)▪ 赵显 ( 宋恭宗)
▪ 赵昰 ( 宋端宗)▪ 赵昺 ( 宋怀宗)
赵玄朗 ( 宋圣祖)赵朓 ( 宋僖祖)赵珽 ( 宋顺祖)赵敬 ( 宋翼祖)
赵弘殷 ( 宋宣祖)
北宋共9位
▪ 赵匡胤 ( 宋太祖)▪ 赵炅 ( 宋太宗)▪ 赵恒 ( 宋真宗)
▪ 赵祯 ( 宋仁宗)▪ 赵曙 ( 宋英宗)▪ 赵顼 ( 宋神宗)
▪ 赵煦 ( 宋哲宗)▪ 赵佶 ( 宋徽宗)▪ 赵桓 ( 宋钦宗)
南宋 共10位
▪ 赵构 ( 宋高宗)▪ 赵旉 ( 宋简宗)▪ 赵眘 ( 宋孝宗)▪ 赵惇 ( 宋光宗)
▪ 赵扩 ( 宋宁宗)▪ 赵昀 ( 宋理宗)▪ 赵禥 ( 宋度宗)▪ 赵显 ( 宋恭宗)
▪ 赵昰 ( 宋端宗)▪ 赵昺 ( 宋怀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