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开始于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我们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冲击,我们探索着从理念到实践的途径,我们分享着课改带来的成果,我们困惑着不断遇到的问题。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一点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方法,培养一种什么情感。我们的教师教学用书、包括教科书的课后要求都是整体笼统、模糊地提出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千篇一律的要求,因此,具体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简单、明了,不能面面俱到,笼统、模糊。我认为上每一节课,教师必须首先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一堂课结束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让语言文字润泽学生的心田,让语言文字滋养学生的精神。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环节的教学价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样是一年级听写字词这一教学环节,让我们来思辨其教学价值的体现。教例一:请同学们听写两个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默写)听写完毕后,老师要求学生同位间互查,发现错字后改正。教例二:老师提出后问学生,写完字你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吗?(学生回答:检查。但具体怎么做学生并不清楚。)老师出示范字,引导学生和范字进行比较,把错误的字改正过来。随即又提出,和范字进行比较时,我们要看字写得正确不正确,写错的同学一定要认真的改正;写对的同学也要和范字进行认真比照,看看自己的字哪一笔写得不到位,哪些部件写得不好看,照着范字再写一个,这样做有助于你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学生对照范字进行改正)最后,老师又提出,同学们改正后再和自己前面写的字比较一下,感觉有进步了就给自己加个“星”。
以上两个教例在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这一教学环节上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仔细品味,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教例二的教学引导更为细致,训练过程更为扎实,也更为学生所需。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掌握,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比照、修改、评价这一写字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写字的方法,收获到进步的喜悦,确立了“默完字后应怎么检查”的认识,而这些对学生以后的写字将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提默生字”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学环节的教学价值,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以下四点:一要研究学生。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需求、学习情感等具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心中有数;二要研读课标。课标的总目标和年段教学目标是什么,其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要有着清楚的认识;三要研读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凭借。如何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探寻到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的切入点是当前文本研读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四要研讨教法。教法决定着学法。怎样的“教”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怎样的“教”才能呈现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今天这个活动,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研讨的重点。
针对目前的教学改革提倡“减负增效”,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1)减什么?——冗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在课堂中尽量去诠释新的课程理念,演绎新的课程文化,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一些语文课堂过于臃肿,教学环节多,内容理解多,问题提得多,资源拓展得多,课件使用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依然占据课堂。臃肿绝不是丰满,语文课需要瘦身减肥。应减去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繁琐的内容分析、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华而不实的课件……语文课要量力而行,一堂课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不贪多求全。
(2)留什么?——清瘦。语文就是语文。王旭明先生认为,语文其实是一种技能,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文是正确理解、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干什么?营造一个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换言之,就是要念好张庆先生提出的“七字诀”,即:识、写、读、背、作、说、习。
再有,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问题是永远的话题,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理想的情境,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最后,语文教师需要有幸福感。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语文教育自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诗意人生的信念。打造高效课堂,不仅要追求“技”的提高,更要追求“道”的提升。
我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一点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方法,培养一种什么情感。我们的教师教学用书、包括教科书的课后要求都是整体笼统、模糊地提出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千篇一律的要求,因此,具体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简单、明了,不能面面俱到,笼统、模糊。我认为上每一节课,教师必须首先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一堂课结束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让语言文字润泽学生的心田,让语言文字滋养学生的精神。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环节的教学价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样是一年级听写字词这一教学环节,让我们来思辨其教学价值的体现。教例一:请同学们听写两个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默写)听写完毕后,老师要求学生同位间互查,发现错字后改正。教例二:老师提出后问学生,写完字你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吗?(学生回答:检查。但具体怎么做学生并不清楚。)老师出示范字,引导学生和范字进行比较,把错误的字改正过来。随即又提出,和范字进行比较时,我们要看字写得正确不正确,写错的同学一定要认真的改正;写对的同学也要和范字进行认真比照,看看自己的字哪一笔写得不到位,哪些部件写得不好看,照着范字再写一个,这样做有助于你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学生对照范字进行改正)最后,老师又提出,同学们改正后再和自己前面写的字比较一下,感觉有进步了就给自己加个“星”。
以上两个教例在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这一教学环节上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仔细品味,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教例二的教学引导更为细致,训练过程更为扎实,也更为学生所需。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掌握,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比照、修改、评价这一写字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写字的方法,收获到进步的喜悦,确立了“默完字后应怎么检查”的认识,而这些对学生以后的写字将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提默生字”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学环节的教学价值,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以下四点:一要研究学生。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需求、学习情感等具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心中有数;二要研读课标。课标的总目标和年段教学目标是什么,其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要有着清楚的认识;三要研读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凭借。如何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探寻到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的切入点是当前文本研读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四要研讨教法。教法决定着学法。怎样的“教”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怎样的“教”才能呈现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今天这个活动,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研讨的重点。
针对目前的教学改革提倡“减负增效”,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1)减什么?——冗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在课堂中尽量去诠释新的课程理念,演绎新的课程文化,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高耗低效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一些语文课堂过于臃肿,教学环节多,内容理解多,问题提得多,资源拓展得多,课件使用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依然占据课堂。臃肿绝不是丰满,语文课需要瘦身减肥。应减去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繁琐的内容分析、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华而不实的课件……语文课要量力而行,一堂课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不贪多求全。
(2)留什么?——清瘦。语文就是语文。王旭明先生认为,语文其实是一种技能,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文是正确理解、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干什么?营造一个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换言之,就是要念好张庆先生提出的“七字诀”,即:识、写、读、背、作、说、习。
再有,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问题是永远的话题,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理想的情境,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最后,语文教师需要有幸福感。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语文教育自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诗意人生的信念。打造高效课堂,不仅要追求“技”的提高,更要追求“道”的提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