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n1
内个,现在我日语n1的模拟题大概一套错21个左右,文字语汇语法错7-10个,读解3-6个,听力3-6个,求大神帮我估一下一级大概能过多少分谢谢(^ω^)...
内个,现在我日语n1的模拟题大概一套错21个左右,文字语汇语法错7-10个,读解3-6个,听力3-6个,求大神帮我估一下一级大概能过多少分谢谢( ^ω^ )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日语一级考试的实际情况(亲身经历)
7月4日中午我冒着炙热的夏日终于边走边找到了清华大学的考场,当时已经全身湿透。当时中午11点半,每个考场的楼里楼外站满了考生,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紧张的表情。下午一点,终于到了进入考场的时间,每个考生都非常安静守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候发卷。
监考老师阅读了注意事项后,有考生提了问题。一个问题是:填涂答题卡的时候使用铅笔,但是写准考证号码和姓名的时候使用什么笔?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监考老师没有说明,第二是考生没有阅读考卷上的注意事项。在考卷答题卡的右上方注有使用黑色铅笔的说明。因此在仔细听取监考老师的注意事项的同时阅读答题卡上注明的要求也很重要。另外一个问题是:听力时使用什么方法?我所在的清华的考场使用的是录音机。当时我在心里马上问了几个问题:“考生能不能听清楚?能不能听见?音质效果会不会太差?”但是随着试音,这些顾虑都打消了,音质很好,监考老师可以随着考生的要求进行音量的调节。
新的考试还是更加具备了合理性。考试分为了“笔试”和“听力”两个部分,比起以往的“笔试→听力→笔试”的流程还是更加合理。第一个部分是“词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6道“汉字读音”,第二个部分是6道“意思”,第三个部分是7道“近义词”,第四个部分是6道“用法”题。总体感觉是题的数量比以往大量减少的同时增加了难度。但是,根据以往26次的一级考试而出的题占了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从未出现的难度大的部分。可以说新型考题里的词汇部分不仅考察了对于以往考试范围的熟悉程度,同时测试出了考生更加广泛的更加深层的日语功底。
第二个部分是“语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0道“语法选择”,第二个部分是5道“组句”,第三个部分是5道“文章中语法”题。语法题于以往的考试形式大不相同,存留的是第一个部分的“语法选择”。此部分虽然难度较以往大大降低,但是更加强调了实用性和扎实的基础。第二个部分的“组句”可能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难和需要时间的题,但是如果找到方法还是可以在短时间迎刃而解的。我在6月份的考试强化班里特别对这个部分的应战方法进行了解释和练习,预计参加过这个强化班的考生都应该胸有成竹。第三个部分的“文章中语法”其实我的感觉就是阅读。我个人认为:所谓知识劳动者,其所从事的主要部分就是“阅读”和“撰写”,而新型考试在今年的改革中大大提高“阅读”的比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接下来的“阅读”,分为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3篇“短篇”,第二个部分是2篇“中篇”,第三个部分是1篇“长篇”,第四个部分是1篇“两篇文章比较”,第五个部分是1篇“长篇”,第六个部分是1篇“信息检索”题。总体感觉文章内容的长度循序渐进,难度适中,顺序安排也更加合理。在考试前如果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扩充背景知识、掌握做题方法,做到有备而战,阅读部分应该会轻松自如。
到此为止一共有77道笔试题,110分钟。对于考生来说时间应该是恰到好处或有十几分钟的宽裕。如果考试时感到时间不够,还是要在平时多进行练习来提高速度。
笔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收卷,休息10分钟后进行了最后一个部分“听力”。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是“问题部分有文字”的题,第三个部分是“没有任何文字”题,第四个部分是有3个选项的“问答题”,其余部分都是4个选项;第五个部分是一个听力2道问题,问题部分有文字。总体时间为60分钟,比以往增加15分钟。我个人认为:新型考试的听力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往的考试要简单,主要是以往的考试里有15题左右的有4张图的题,对于听力较弱的考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推断根据,但是对于有一定听力能力的学生来说,同时用耳朵和眼睛反而容易手忙脚乱。但是新型考试的听力必须掌握听力时的方法,也就是“速记”。此次考试时我所在的考场的考生感觉进行“速记”的程度还是不够。存在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不知道如何“速记”;第二,不知道“速记”什么地方;第三,不知道听到什么需要“速记”。所以出现了有个别考生在听力时放弃的现象。总体感觉听力的难度适中,与以往的没有太多改变,可能由于题型的改变出现了些许的不适应。平时除了掌握听力方法以外,可以结合以往的能力考试和实用日语鉴定的听力来进行练习,第四个部分的问答题就是实用日语鉴定的应答题。此外,第五个部分的一个听力两道问题的题也与实用日语鉴定有相同之处。另外,在做题的时候一定将答案直接图到答题卡上,在听力结束后会立即收卷。
总而言之,一个考生的水平还是局限于考试的阶段,而非研究考试和掌握考试的阶段,那么寻求专业人士的考试指导还是势在必行和至关重要的。
这样可以么?
7月4日中午我冒着炙热的夏日终于边走边找到了清华大学的考场,当时已经全身湿透。当时中午11点半,每个考场的楼里楼外站满了考生,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紧张的表情。下午一点,终于到了进入考场的时间,每个考生都非常安静守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候发卷。
监考老师阅读了注意事项后,有考生提了问题。一个问题是:填涂答题卡的时候使用铅笔,但是写准考证号码和姓名的时候使用什么笔?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监考老师没有说明,第二是考生没有阅读考卷上的注意事项。在考卷答题卡的右上方注有使用黑色铅笔的说明。因此在仔细听取监考老师的注意事项的同时阅读答题卡上注明的要求也很重要。另外一个问题是:听力时使用什么方法?我所在的清华的考场使用的是录音机。当时我在心里马上问了几个问题:“考生能不能听清楚?能不能听见?音质效果会不会太差?”但是随着试音,这些顾虑都打消了,音质很好,监考老师可以随着考生的要求进行音量的调节。
新的考试还是更加具备了合理性。考试分为了“笔试”和“听力”两个部分,比起以往的“笔试→听力→笔试”的流程还是更加合理。第一个部分是“词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6道“汉字读音”,第二个部分是6道“意思”,第三个部分是7道“近义词”,第四个部分是6道“用法”题。总体感觉是题的数量比以往大量减少的同时增加了难度。但是,根据以往26次的一级考试而出的题占了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从未出现的难度大的部分。可以说新型考题里的词汇部分不仅考察了对于以往考试范围的熟悉程度,同时测试出了考生更加广泛的更加深层的日语功底。
第二个部分是“语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0道“语法选择”,第二个部分是5道“组句”,第三个部分是5道“文章中语法”题。语法题于以往的考试形式大不相同,存留的是第一个部分的“语法选择”。此部分虽然难度较以往大大降低,但是更加强调了实用性和扎实的基础。第二个部分的“组句”可能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难和需要时间的题,但是如果找到方法还是可以在短时间迎刃而解的。我在6月份的考试强化班里特别对这个部分的应战方法进行了解释和练习,预计参加过这个强化班的考生都应该胸有成竹。第三个部分的“文章中语法”其实我的感觉就是阅读。我个人认为:所谓知识劳动者,其所从事的主要部分就是“阅读”和“撰写”,而新型考试在今年的改革中大大提高“阅读”的比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接下来的“阅读”,分为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3篇“短篇”,第二个部分是2篇“中篇”,第三个部分是1篇“长篇”,第四个部分是1篇“两篇文章比较”,第五个部分是1篇“长篇”,第六个部分是1篇“信息检索”题。总体感觉文章内容的长度循序渐进,难度适中,顺序安排也更加合理。在考试前如果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扩充背景知识、掌握做题方法,做到有备而战,阅读部分应该会轻松自如。
到此为止一共有77道笔试题,110分钟。对于考生来说时间应该是恰到好处或有十几分钟的宽裕。如果考试时感到时间不够,还是要在平时多进行练习来提高速度。
笔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收卷,休息10分钟后进行了最后一个部分“听力”。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是“问题部分有文字”的题,第三个部分是“没有任何文字”题,第四个部分是有3个选项的“问答题”,其余部分都是4个选项;第五个部分是一个听力2道问题,问题部分有文字。总体时间为60分钟,比以往增加15分钟。我个人认为:新型考试的听力在某种程度上比以往的考试要简单,主要是以往的考试里有15题左右的有4张图的题,对于听力较弱的考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推断根据,但是对于有一定听力能力的学生来说,同时用耳朵和眼睛反而容易手忙脚乱。但是新型考试的听力必须掌握听力时的方法,也就是“速记”。此次考试时我所在的考场的考生感觉进行“速记”的程度还是不够。存在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不知道如何“速记”;第二,不知道“速记”什么地方;第三,不知道听到什么需要“速记”。所以出现了有个别考生在听力时放弃的现象。总体感觉听力的难度适中,与以往的没有太多改变,可能由于题型的改变出现了些许的不适应。平时除了掌握听力方法以外,可以结合以往的能力考试和实用日语鉴定的听力来进行练习,第四个部分的问答题就是实用日语鉴定的应答题。此外,第五个部分的一个听力两道问题的题也与实用日语鉴定有相同之处。另外,在做题的时候一定将答案直接图到答题卡上,在听力结束后会立即收卷。
总而言之,一个考生的水平还是局限于考试的阶段,而非研究考试和掌握考试的阶段,那么寻求专业人士的考试指导还是势在必行和至关重要的。
这样可以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