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问题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展开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
(2)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
(3)持赞同态度。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4)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2)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
(3)持赞同态度。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4)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
材料二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
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
他持赞同态度。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这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谢谢,求采纳
材料二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
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
他持赞同态度。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这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谢谢,求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答案:①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3分)②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2分) ③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2分)④持赞同态度。(1分)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2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