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前三个单元的(最重要的、考试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 15

谢谢了我们快要考试了... 谢谢了 我们快要考试了 展开
 我来答
黄河p黄河
2012-01-13 · TA获得超过3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3万
展开全部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即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②【原理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认识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能够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个过程)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认识的主体方面: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认识的客体方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原理内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内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具有客观性。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发展的观点
(1)【原理内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勇于创新。
(2)【原理内容】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原理内容】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来实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原理内容】量变包括事物的排序和结构的变化。事物的排序和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方法论】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事物结构。
④【原理内容】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
(4)内因(内部矛盾)与外因(外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
(1)【原理内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同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原理内容】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认识事物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5)【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
②【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同时,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坚持重点论。)
②【原理内容】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不忽视支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
【总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创新的观点
(1)【原理内容】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原理内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匿名用户
2012-01-03
展开全部
唯物论中: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辩证法中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二分法两点论重点论;发展的观点,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

最后一单元:
人生观必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相关必考

北京某市重点高三文科生作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oolhand23
2012-01-09 · TA获得超过1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8万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一般不会出主观题也就是材料题,如果出材料题的话,最有可能从哲学的作用和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出
第二三单元是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第二单元 唯物论和认识论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都很重要的,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