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详细历史 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政治方面
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
2.平抑门第(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3.从谏如流(纳谏方面)
太宗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4.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时政治清明。
5.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
1.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农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2.救灾恤贫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文教方面
1.设馆兴学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后更在京设弘文馆,征集图书二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
武功方面
平定四方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东突厥、薜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并于西域置安西都护府,因此大唐声威远播,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
政治方面
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太宗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材济济。
2.平抑门第(选用人才任贤方面)
太宗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3.从谏如流(纳谏方面)
太宗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臣下直谏。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颜直谏,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
4.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时政治清明。
5.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经济方面
1.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农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2.救灾恤贫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文教方面
1.设馆兴学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后更在京设弘文馆,征集图书二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
武功方面
平定四方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东突厥、薜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并于西域置安西都护府,因此大唐声威远播,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
展开全部
李世民即位后,选贤举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开启 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得不提到 贞观之治的主角皇帝李世民以及魏征。在中国历史上,唐初 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最终辅佐唐太宗实现 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在戎马生涯中闯荡出来的。按他自己的话说,自己从前 是不读书的,他喜欢宝马、良弓和鹰犬。可是当上皇帝就不能这样了, 还必须学习,寻求治国的经验教训。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并常常与 大臣们讨论治国之道,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和批评。
太宗纳谏是贞观之治的一道风景线,为后世所推崇。唐太宗李世 民从谏如流,大臣们对他也是知无不言积极进谏,上到军国大事,小 到君王的一举一动。唐太宗积极采纳建议,为他的唐帝国增砖添瓦, 大臣协力同心,为创建大唐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贞观四年六月,李世民发了一道命令,要修建洛阳宫。有一个名
叫张玄素的大臣提了反对意见,给唐太宗上奏,并在奏疏中以隋炀帝 亡国为例,告诫太宗小心前车之鉴。唐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说我不 如隋炀帝?那么与桀、纣相比如何? ”答道:“如果此项劳役不停,
恐怕也要一样地遭致变乱!”唐太宗感叹道:“我考虑的不周到,以 至于此!”回头对房玄龄说:“朕以为洛阳地处大唐中央地段,四方朝 贡路途均等,想着便利百姓,所以派人营造。刚才玄素所说的确有道理, 应立即停止此项工程。日后如有事去洛阳,即使居于露天也不碍事。” 于是赐给张玄素彩绸二百匹,并下令停止修建洛阳宫。
太宗在鼓励大臣进谏的同时,还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马周的故 事就是一例。
唐太宗经常发布要求大家献言献策的命令,四品官以上的都要提, 不提不行。皇上让提意见,不能无中生有乱提意见,但提不出来怎么 办呢?将军常何没文化
李世民是在戎马生涯中闯荡出来的。按他自己的话说,自己从前 是不读书的,他喜欢宝马、良弓和鹰犬。可是当上皇帝就不能这样了, 还必须学习,寻求治国的经验教训。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并常常与 大臣们讨论治国之道,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和批评。
太宗纳谏是贞观之治的一道风景线,为后世所推崇。唐太宗李世 民从谏如流,大臣们对他也是知无不言积极进谏,上到军国大事,小 到君王的一举一动。唐太宗积极采纳建议,为他的唐帝国增砖添瓦, 大臣协力同心,为创建大唐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贞观四年六月,李世民发了一道命令,要修建洛阳宫。有一个名
叫张玄素的大臣提了反对意见,给唐太宗上奏,并在奏疏中以隋炀帝 亡国为例,告诫太宗小心前车之鉴。唐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说我不 如隋炀帝?那么与桀、纣相比如何? ”答道:“如果此项劳役不停,
恐怕也要一样地遭致变乱!”唐太宗感叹道:“我考虑的不周到,以 至于此!”回头对房玄龄说:“朕以为洛阳地处大唐中央地段,四方朝 贡路途均等,想着便利百姓,所以派人营造。刚才玄素所说的确有道理, 应立即停止此项工程。日后如有事去洛阳,即使居于露天也不碍事。” 于是赐给张玄素彩绸二百匹,并下令停止修建洛阳宫。
太宗在鼓励大臣进谏的同时,还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马周的故 事就是一例。
唐太宗经常发布要求大家献言献策的命令,四品官以上的都要提, 不提不行。皇上让提意见,不能无中生有乱提意见,但提不出来怎么 办呢?将军常何没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