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觉得试题永远都做不完的,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所以下面给你介绍一下物理的学习方法!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术,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展开全部
我有复习资料
第六章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七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第八章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本册有关名称概念
名称 含义 符号 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符号
电流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 I 安培(毫安) A(mA)
电压 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 U 伏特(千伏、毫伏) V(kV、mV)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 欧姆(千欧、兆欧) (k 、M )
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快慢 P 瓦特(千瓦、马力) W(kW、匹)
电能 电流具有的做功的能量 W 焦耳(千瓦时) J(kWh)
波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米每秒(千米每秒) m/s (km/s)
波长 电磁波一个波长的长度 米(千米) m (km)
频率 1秒钟内波长的个数 f 赫兹(千赫、兆赫) Hz(kHz、MHz)
本册有关公式
名称 公式 含义 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 I = U / R 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U = I RR = U / I
电功率公式1 P = W / t 电功率与电能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两者要同时考虑) W = P tT = W / P
电功率公式2 P = I U 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 I = P / UU = P / I
电功率公式3 P = I2 R 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的乘积 R = P / I2
电功率公式4 P = U2 / R 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R = U2 / P
电磁波速度公式 c = f 波速等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 c / ff = c /
本册有关科学家
姓名 国籍 事迹 涉及物理学知识
欧姆 德国 1826年总结归纳出欧姆定律 电路物理量的关系
奥斯特 丹麦 1820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1831年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 美国 1876年发明了电话 信息的传递
富兰克林 美国 发明了避雷针 安全用电
沈括 中国宋代 发现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 地磁场
梅曼 美国 1960年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激光
莫尔斯 发明了电报 数字通信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连结情况 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总分关系 表达式
串联电路 电流各处相等 I总 = I1 = I2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U总 = 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 R总 = R1+R2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总 = I1+I2
电压各处相等 U总 = U1 = U2
总电阻的倒数和等于各支路的倒数之和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第六章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七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第八章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本册有关名称概念
名称 含义 符号 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符号
电流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 I 安培(毫安) A(mA)
电压 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 U 伏特(千伏、毫伏) V(kV、mV)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 欧姆(千欧、兆欧) (k 、M )
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快慢 P 瓦特(千瓦、马力) W(kW、匹)
电能 电流具有的做功的能量 W 焦耳(千瓦时) J(kWh)
波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米每秒(千米每秒) m/s (km/s)
波长 电磁波一个波长的长度 米(千米) m (km)
频率 1秒钟内波长的个数 f 赫兹(千赫、兆赫) Hz(kHz、MHz)
本册有关公式
名称 公式 含义 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 I = U / R 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U = I RR = U / I
电功率公式1 P = W / t 电功率与电能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两者要同时考虑) W = P tT = W / P
电功率公式2 P = I U 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 I = P / UU = P / I
电功率公式3 P = I2 R 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的乘积 R = P / I2
电功率公式4 P = U2 / R 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R = U2 / P
电磁波速度公式 c = f 波速等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 c / ff = c /
本册有关科学家
姓名 国籍 事迹 涉及物理学知识
欧姆 德国 1826年总结归纳出欧姆定律 电路物理量的关系
奥斯特 丹麦 1820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1831年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 美国 1876年发明了电话 信息的传递
富兰克林 美国 发明了避雷针 安全用电
沈括 中国宋代 发现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 地磁场
梅曼 美国 1960年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激光
莫尔斯 发明了电报 数字通信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连结情况 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总分关系 表达式
串联电路 电流各处相等 I总 = I1 = I2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U总 = 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 R总 = R1+R2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总 = I1+I2
电压各处相等 U总 = U1 = U2
总电阻的倒数和等于各支路的倒数之和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建议到百度文库里去搜索,很多的,可以选到很多质量很好,题目很新的试题。去试试吧。比在这里传给你几套还要强很多呢。再说了,学会使用百度文库,也给以后若干年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素材,是一生学习的素材库。呵呵,我这帖子都快变成给百度文库做广告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