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单刀赴会中的好词好句

 我来答
艾特特特特特忒
2018-08-03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好词:

1、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2、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3、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4、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6、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7、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8、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9、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0、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一,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第四回)   

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第十四回)   

意思是:做事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后果,不为纪律所约束,是不能担负重任的。因为如果造成祸患无法补救,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第二十三回)   

这是孔融推荐祢衡去说服刘表时的话。意思为,见到善举就感到意外惊喜,对于恶入恶事,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憎恶。孔融这句话是指那些疾恶扬善,是非、爱憎分明的人。曹操准备派一人去招降刘表,荀攸推荐孔融担当此任,孔融却认为祢衡的才智高于自己,于是上表极力推荐他。在此孔融褒扬了祢衡的正直品格。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第三十回)   

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不因兵力的多寡而决定。缺少谋略,一意孤行,即使“兵强”,也会转强为弱;相反,远谋深算,能够充分把握机会,分化瓦解对方,也可以变“势弱”为“丘强”,最终取胜。此话是对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的一个总结性警句,虽短短一语,但揭示了一种军事思想,即军事谋略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第三十七回)   

诸葛亮一直居住在卧龙冈。这是诸葛亮居住的草堂门口的对联。刘备初到草堂,首先见到的就是这副对联。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也有类似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所指的淡泊,是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他讲的宁静,也是一种远离世俗、不求功名、修身养生的处世方法。全句的大意是:以恬静寡欲不追逐名利表明自己的志向,清净无为表达自己的理想。秦汉年间,由于世道浊乱,许多哲人学士远离尘世,过这种隐居生活,以示对时世的鄙弃。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第四十七回)   

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不就如同没有思想的草木一样没有意义吗?这是著名的“苦肉计”中的一段话。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可苦与没有向曹操密献假投降书的人。黄盖推荐阚泽,阚泽欣然应诺,并说:“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国,泽又何惜微!”阚泽的话说明了一个男子建立功业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并不惜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第五十三回)  

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参考资料

出国留学网.出国留学网[引用时间2018-1-16]

adadzyy
2015-03-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02
展开全部
江东吴国鲁肃欲杀关云长,夺会荆州,故在江边亭内摆下“鸿门宴”,亭外设下刀斧手,掷杯为号,群起杀之!
关云长明知是计,却仅带周仓一人替关云长拿刀,孤舟渡江前来赴宴! 席间,关云长故意骂走周仓,使其先到江边准备,后手拿青龙偃月刀,假借酒意手牵鲁肃,使其送自己去江边,东吴众人因顾及鲁肃安全,不敢妄动.只好眼看关云长安全离去,留下千古佳话!
分析:
关云长: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勇有谋.然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也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以至有了后来的败走麦城!
鲁肃:为人忠厚,善良,一力主张先向关云长索要荆州,如关云长不答应再动手! 要不是鲁肃忠厚,在关云长上岸就让众人杀之,关云长孤身一人必死无疑!
关云长正是看出鲁肃这个性格特点,才敢来单刀赴会的!凸显其智。
表现了关羽的智略和胆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元气123
2020-10-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3
展开全部
如果能再多点好词就更完美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JH013108
2024-08-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
展开全部
优美词汇一臂之力,一清方则,七步成诗,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言,不容偏废,趁虚而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