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在线等!!急!!!

目录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 目录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
展开
Fuccin
2012-01-05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无性生殖:(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植物组织培养。

2、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

3、营养生殖:(定义):依靠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优点):①保留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②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方式):嫁接、扦插、压条。
枝接:将一株植物体带有芽的枝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 接穗:带有芽的枝 砖木:被接的植物体)
嫁接 代表:(柑、橘)

芽接:将一株植物体的芽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 接穗:芽 砖木:被接的植物体)
代表:(桃、山楂、苹果)
嫁接的注意点:使接穗和砖木的形成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成活率。
嫁接的优点:①保留接穗的优良性状;②繁殖速度快。
扦插:菊,月季,杨柳

4、植物组织培养:(定义):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
(例子):胡萝卜根的细胞或组织
(优点):①短期内生产出大批的植物;
②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③培育出高产优良的新品种。

5、有性生殖:(定义):由亲代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植物的有性生殖:
花的六大基本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其中雄蕊和雌蕊最为重要。
子房的内部结构:外层是子房壁,内部有胚珠(外被是珠被,顶端有开口为珠孔,里面有卵细胞)。

①花开后第一步进行传粉: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同一朵花中,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一朵花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②传粉过后第二步进行受精:植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具体:当花粉管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粘液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内的胚珠中(从珠孔进入),末端破裂,释放精子,精子与结合成为受精卵。

③受精过后,花的各部分结构开始发育: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开始逐渐凋落,只有雌蕊中的子房发育为果实。
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一粒胚珠发育为一个种子,多籽植物主要是由于果实中含有多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卵细胞
| 受精卵-------胚
精子

依靠风力(蒲公英、虞美人)
7、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
依靠人和动物的运动(苍耳)
依靠水力(椰子)

8、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的发育过程。(家蚕、蝇、蚊、蜜蜂)
发育方式 家蚕经历了四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非常相似的发育过程。(蝗虫、蟋蟀、蟑螂、蝼蛄、螳螂)
蝗虫经历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9、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两栖类: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
两栖类的受精方式: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
两栖类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蝌蚪和成哇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不同的发育方式)
蛙的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腮 肺(主要)、皮肤(次要)
尾 有 没有
四肢 没有 有
生活环境 水中 靠近水边的潮湿地带

10、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鸟类的生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鸟类的受精方式: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
鸟卵产出后,胚胎会停止发育?(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
早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鸡,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能跟随亲鸡自行觅食的鸟。
(鸡、鸭、鹅、大雁)
晚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鸡,发育还不充分,眼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的鸟。
(家鸽 、麻雀、燕子)

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生物体普遍存在两种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

2、 遗传:生物体亲代与子代子间,子代个体子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的现象。

3、 遗传信息的中心:细胞核

4、 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
染色体的特点:成对存在;每中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目一定。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22对)
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1对。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

(性别决定图解):父亲:XY 母亲: XX
↓ ↓
精子:X/Y 卵细胞 : X
|

受精卵: XX XY
(女孩) (男孩)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与母亲无关。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
与人类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生物还有: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特点:双链;双螺旋

6、 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无数个基因。
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A、B、D)
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a、b、d、)
AA:表现显性性状 Aa :表现显性性状 aa:表现隐性性状

7、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 垂和无耳垂)

8、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智力低下、并指、多指、先天性聋哑)
一般不能根治,治愈率很低。
近亲结婚是导致遗传病患病率上升的重要途径。
原因: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
国家明确规定了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人)
优生优育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9、变异:生物体亲代与子代子间,子代个体子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的现象。
分类:
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镰刀形变异细胞贫血症、小麦的抗倒伏、玉米的白化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外界环境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并没发生改变。一般只表现在当代。
(哥哥皮肤白皙,弟弟皮肤晒黑)
有利变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
不利变异:玉米的白化苗,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10、生物发生变异的目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11、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1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意义:使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进化发展。

第 16 章 动 物 的 运 动
1、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运动方式:(空中):飞行,滑翔
(水中):游泳,爬行
(陆地):行走,奔跑,行走,跳跃

3、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为了适应生活的环境。

4、鸟类迁徙的目的:获得足够的食物;在迁徙地完成筑巢、孵卵、育雏等生殖活动;寻找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

5、运动器官:鱼----鳍;鸟类----翼;昆虫----翅膀;爬行动物-----四肢;
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

6、蚂蚁运动时,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7、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接共同构成了骨骼;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和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8、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要收缩,肱三头肌要舒张。
当人伸肘时,肱二头肌要舒张,肱三头肌要收缩。

9、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10、 动物的能量来源是食物,直接能量来源是ATP。

第 17 章 动 物 的 行 为
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①觅食行为
② 防御行为:保护色(变色龙);拟态(枯叶蝶、尺蠖);
警戒色(黄蜂、毒蛙)
③生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占巢、哺乳
④其它:迁徙行为、洄游行为、冬眠行为、攻击行为
⑤社群行为: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 有联系的行为。(白蚁、蜜蜂、)

2、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3、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例子: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婴儿喝奶、
小鸭游泳、动物哺乳

4、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例子:海豚的顶球,转圈和跳跃,蚯蚓走迷宫,小狗做算术,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钓白蚁

5、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形成的后天性行为越复杂。
6、动物的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第 18 章 疾 病 和 免 疫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乙肝、艾滋病、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蛔虫病、肺结核、灰指甲。

2、分类:①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
②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
③血液传染病:乙肝、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
④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
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4、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
保护易感人群:打预防针和锻炼身体。

6、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疾病。

7、冠心病形成的原因: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

8、凡是有心绞痛的人应随时携带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等药品。

9、癌症:又名恶性肿瘤,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发
生癌变。

11、 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是肺癌;在农村中,排第一位的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是白血病。(白血病治疗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12、 癌症的治疗方法:外科疗法(手术切除肿瘤);化学疗法(使用抗癌物质);放射疗法(向癌变部位施放射线。)

13、 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物理致癌因子(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因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防腐剂)
病毒致癌因子(乙肝病毒,疱疹病毒)
14、 人体内的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鼻毛,纤毛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5、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又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的,并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但作用力较弱。

16、 第三道防线又叫特异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的,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作用力较强。

17、 在第三道防线中:免疫器官:脾、扁桃体、淋巴结。
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就会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特定的抗原对应特定的抗体,当特定的抗体消灭特定的抗原后,部分抗体仍然留在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来入侵的时候,存在人体内的抗体就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因此,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第二次。(但感冒不一样,原因是感冒病毒在随时发生变异。)
18、 我国规定一岁以下的儿童接种四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
19、 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第 19 章 珍 爱 生 命
1、少量饮酒能够解除疲劳,促进消化;
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酒精中毒。(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引起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引起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道肿瘤;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2、长期大量吸烟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3、常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冰毒、摇头丸等。
其中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
吸毒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严重损伤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生出畸形儿等。

4、吸毒成瘾的原因:外来毒品中的吗啡肽代替了人脑中类吗啡肽,减少或抑制类吗啡肽的分泌,只能靠摄入外界的吗啡肽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5、家庭药箱: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
医用器具: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刻度服药杯、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
外用药:酒精、红药水、碘酒、创口贴、风湿止痛膏、风油精、眼药水。
内服药:阿司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乘晕宁、黄连素(治腹泻)。
外用药和内服药必须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和急救性等原则。

6、处方药: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从药店购买并在医生的监控和指导下才能使用的药。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可以从药店直接购买的药。

7、 人工呼吸:用人工的方法,是病人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的作用。
常用的人工呼吸的方法:口对口吹气法。
过程:进行 人工呼吸时,应在病人颈下垫物,解开衣扣、领带等,清除口和鼻内的污物,救护人员深吸气,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强度以吹气后病人胸廓略有起伏为宜,吹气频率和呼吸频率相似。

8、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9、 健康新概念的核心:由消极被动的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的呵护健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1004712380
2012-01-07 · TA获得超过5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永远不懂莪9653
2012-01-07 · TA获得超过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24万
展开全部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02daf6
2012-01-05 · TA获得超过11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哥SP
2012-01-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8万
展开全部
第5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八上P3—47)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P3—27)
1.生物无性生殖方式 A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 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由 母体 直接产生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是不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是 出芽生殖 、 营养生殖 ,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
无性生殖 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植物依靠 营养器官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 扦插 、 嫁接 和 压条 。
2.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B
(1)嫁接时要使 接穗 和 砧木 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两部分细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 接穗 特征。嫁接有 枝接 和 芽接 两种。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A
(1)将植物的 细胞 、 组织 或 器官 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 营养物质 和植物激素 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无病毒兰花苗,采用 植物组织培养。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A
(1)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 生殖细胞 ,通过 两性生殖细胞 结合,成为 受精卵,进而发育成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2)传粉是雄蕊 花药 中的 花粉 传送到雌蕊 柱头 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 自花传粉 和 异花传粉 。
(3)植物的 精子 与 卵细胞 结合成 受精卵 的过程叫做受精。
5.花的结构和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B
(1)花的结构图:
(2)果实包括 果皮 和 种子 ,果皮由 子房壁 发育而成。 种子 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其中的珠被发育成 种皮 ,受精卵发育成 胚 。一颗花生中有3个种子,说明子房中有 3 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 果实
子房 胚珠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6.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A
(1)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有 风力 、 水力 、 人和动物 、 自身力量 几种方式。其中,豌豆种子靠 自身力量 传播,蒲公英果实和虞美人种子靠 风力 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 人和动物 传播,睡莲靠 水力 传播。
7.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B
8.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实例 A
(1)家蚕的发育要经过 受精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 形态结构 和 生活习性 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 完全变态发育 。如:蚕、蚊子、苍蝇、蜜蜂等都进行完全变态发育。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期是 幼虫期 。
(2)蝗虫的一生经过 受精卵 、幼虫 、 成虫 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 形态结构 非常相似, 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都属于这种发育。它与家蚕的生殖发育相比,少了 蛹 时期。
9.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B
(1)两栖类概念: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在潮湿陆地上生活,有时下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蛙的发育经历 受精卵 、 蝌蚪 、 幼蛙 和 成蛙 四个时期。蝌蚪和成蛙的 形态结构 以及 生活习性 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 变态发育 发育。如:蟾蜍、蝾螈、大鲵也属于这类。
青蛙的受精方式和发育类型分别是 体外受精 和 变态发育 。两栖类是 鱼类 往 两栖类 过渡的中间阶段。
11.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B
(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 求偶 、 交配 、 筑巢 、 产卵 、 孵卵 、 育雏 等过程。
(2)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体内受精 ,鸟卵的最初发育是在 雌鸟体内 开始的,鸟卵产出后,由于 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 ,胚胎就 暂停 发育。
(3)鸟卵的结构:
①卵壳 ②卵壳膜 ③气室 ④卵白 ⑤胚盘
⑥卵黄膜 ⑦卵带 ⑧卵黄
胚胎发育的部位: ⑤胚盘 ;
蛋在孵化过程中,主要营养来自于 ⑧卵黄 ;水分主要来自于 ④卵白 ;空气主要来自于 ③气室 。
12.常见的早成鸟和完成鸟的实例 A
(1)雏鸟分为 早成鸟 、 晚成鸟 。鸡、鸭和大雁属于 早成鸟 ,家鸽、燕子、麻雀属于 晚成鸟 。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书P28-4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遗传 。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鼠细胞核移植实验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中心是 细胞核 。
(2)多利羊的实例:《指导书》P34:24
例如:A羊取细胞核,B羊取去核卵细胞,融合在一起,植入到C羊子宫里,产出多利羊,多利羊的性状与 A 羊一致,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中。产生多利羊的生殖方式叫 克隆 ,属于 无性生殖。
(3)生物学家发现, 染色体 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一定 的,一般还 成对 的存在。例如人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如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是 单条 存在的。
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A
(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 染色体 上,它有 蛋白质 和 DNA 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是 DNA ,是双螺旋结构。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 基因 。
3.遗传性状的概念 A
(1)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 遗传性状 。
4.生物相对性状的实例 A
(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长头发和短头发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等。
(2)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成对 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显性 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 隐性 基因。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现出 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5.基因控制生物的的性状 C
(1)基因图谱分析:《指导书》P35:26
将图中内容用箭头连接起来,并在图中(1)(2)(3)后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内容。
(1)生殖细胞的基因型; (2)受精卵的基因型; (3)子女的基因型
② 在图下的四个括号中分别填上相应的性状。
(显性性状)(显性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③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时应如何配对?(用序号表示,如①②。。。。。。)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6.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 B
(1)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性染色体 。
(2)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的写法 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女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的写法 22对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 ;男性性染色体的表示方式 XY ,女性性染色体的表示方式 XX 。男性的精子中含性染色体的类型 X或Y ,女性的卵细胞中含性染色体的类型 X 。
7.性别决定的方式 B

8.遗传病与近亲结婚 B
(1)遗传病是指由 遗传物质 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 致病基因 所控制的疾病,目前一般还不能得到根治。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和色盲属于遗传病,艾滋病不属于遗传病。
(2)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 大 。因此,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 高 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
(3)何为近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有 直系血亲 和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9.优生优育的措施 A
(1)优生优育的措施:3点 禁止近亲结婚 、 提倡遗传咨询 、 产前诊断 。
10.生物变异概念 A
(1)生物体 亲代 与 子代 之间以及 子代 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11.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B
(1)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种。其中,可遗传变异是由 遗传物质 引起的,例如人类的镰刀型贫血症,如人种的不同等;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体在 不同环境条件 下产生的变异,这种变异 没有改变,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12.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B
(1)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的意义:3点
①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②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③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八上P49—68)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A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 运动 , 主动地 、 有目的 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陆生动物如昆虫和鸟类的运动方式是 飞行或滑翔 ,其他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等 ,如蜥蜴、熊等;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以 游泳 为主,如鱼靠鳍,海龟靠四肢。
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B
(1)动物在长期 进化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 适应环境 的特征,动物的主动运动,有利于自身的 生存和繁衍 。
常见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A
(1)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鱼类——鳍;昆虫——翅和足;爬行动物——四肢;鸟类——翼和足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 A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骨 、 骨连接 和 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 骨 和 骨连接 合起来叫做骨骼。
(2)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 神经 的支配下,骨骼肌 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 骨 ,以 可动的骨连接 为枢纽,产生运动。
(3)当人进行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B
(1)人和动物的运动都需要消耗 能量 ,来源于 食物 ,它们经过__消化吸收 _的过程,营养成分进入细胞。动物通过__呼吸__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转化为__热能__,其余的贮存在能源物质___ATP__中。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自 ATP 。
6.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实例 A
(1)动物的主要行为有 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 生殖行为 、 攻击行为 和 节律行为 等。其中生殖行为如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或哺乳等。鱼类的洄游和鸟类的迁徙属于节律行为 行为。
(2)填出相应的动物行为:
①黄鼠狼偷鸡——觅食行为; ②北风吹,雁南飞—— 节律行为; ③蚂蚁共同搬食物 —— 社群行为
④孔雀开屏—— 生殖行为; ⑤蜥蜴断尾逃避敌害—— 防御行为
7.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B
(1)社群行为的概念: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 生殖 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2)社群行为的特点:① 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② 有的具有一定的等级
(3)白蚁的社群中,分为 蚁后(雌蚁) 、 雄蚁 、 工蚁 、兵蚁 。其中,喂养幼蚁、建筑蚁巢的是 工蚁 ,保卫蚁穴的是 兵蚁 ,专职产卵的是 蚁后 。蜜蜂群体,分为 工蜂 、 雄峰 和 蜂王 。
8.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及实例 B
9.动物的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及实例 B
(1)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__外界刺激__所作出的反应。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先天性 行为和 后天性 行为。前者是_ 生来__就有的、由 遗传物质 所控制的,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后者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积累生活经验___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小狗算算数,人类的学习行为等。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能大大地提高 适应复杂环境 能力。
10.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A
(1)后天性行为主要与_ 神经_ _系统中的__大脑皮层_有关,其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 神经 _系统和___内分泌__系统的共同调控。
第7单元 健康地生活(八上P69—98)
疾病和免疫(P69—82)
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 A
(1)传染病是指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是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 病毒 、 细菌 、 真菌 、 寄生虫 等。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 性和 流行性 性。
(2)常见的传染病:

疾病类型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肺结核、麻疹、腮腺炎、非典、百日咳、脑膜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 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蛲虫病
血液传染病 乙肝、疟疾、流行性乙脑炎、丝虫病、艾滋病等
体表传染病 破伤风、沙眼、狂犬病、血吸虫病、淋病等
遗传病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智障、先天性唇裂、先天性聋哑、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A
(1)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和 易感人群 。能够传播 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 传染源 ,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包括空气 、 饮用水 、 食物 和 接触 等,称为 传播途径 ,对传染病缺乏 抵抗能力 而容易感染的人群称为 易感人群 。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措施 A
(1)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是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和 保护易感人群 。
(2)传染病在发病前就有了传染性;发病 初期 ,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传染性最强。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血液传播 、 性传播 和 母婴传播 。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B
(1) 心血管疾病 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2)在主动脉的基部,有两条动脉贴在心脏的外面,这两条动脉叫做 冠状动脉。它为心脏的肌肉带来 氧气 和 养料 ,运走代谢废物。
(3)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官腔变窄等,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这种病变叫做 冠心病 ,如果心脏暂时性缺血可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就是 心绞痛 ,如果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就会引起 心肌梗死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凡是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身携带 硝酸甘油 、 麝香保心丸 等药品。
(5)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 高脂肪饮食 、 缺乏运动 、 吸烟 等,预防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等。
常见的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B
(1)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在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肺癌 ,在农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胃癌 ,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白血病 (骨髓移植治疗)。
(2) 预防 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预防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消除和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
(3)致癌因子有三种,X射线属于 物理致癌因子 ;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属于 化学致癌因子 ;乙肝病毒属于 病毒致癌因子 。
(4)治疗癌症的方法有 外科疗法 、 化学疗法 、 放射疗法 ,还有 基因疗法 等。
人体的免疫功能 A
(1)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脾 、 扁桃体 和 淋巴结 等。
(2)人体的免疫防线有三道,其中,第一道防线指 皮肤 和 黏膜 ;第二道防线指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 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指 免疫器官 和 免疫细胞 。
(3)免疫细胞主要是 淋巴细胞,当它受到病原体刺激时,会产生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抗体 。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抗原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的,通常只对某种 特定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称为 特异性免疫 。
(4)狗受伤后常用舌头舔伤口,这有利于伤口的好转,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溶菌酶 。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B
(1)三道免疫防线中,前两道是 非特异性免疫 ,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三道免疫防线是 特异性免疫 ,通常只对某种 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计划免疫的意义 A
(1)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是__计划免疫__。我国卫生部规定,对1岁以内儿童接种_卡介苗__、__脊髓灰质炎疫苗__、__百白破三联疫苗__和__麻疹疫苗__(称为“四苗免疫”),我国卫生部又将___ 乙型肝炎疫苗__等列入计划免疫的内容。每年的_ 4__月_ 25__日定为“全国儿童_ _预防接种日__”。
(2)①卡介苗—— 结核病 ; ②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
;③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④麻疹疫苗——麻疹
珍爱生命(P83—98)
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B
(1)酒精的化学成分为 乙醇 ,醉酒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酒精麻痹并抑制了人的 中枢神经___系统;
香烟中的 尼古丁 是其中的致病物质之一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B
(1)吸烟对人体哪些系统有损伤?(至少写出四个)
(2)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确定为“ 世界无烟日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A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学生“ 不吸烟 、不喝酒 ”。
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A
(1)毒品主要是指 鸦片 、海洛因 、 冰毒 、 吗啡 、 大麻 、 可卡因 等。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痹的 麻醉药品 和 精神药品 ,如某些医疗药物( 杜冷丁)被滥用,就会成为毒品。
(2)鸦片的原料是 罂粟 ,有镇痛和麻醉作用。鸦片中含有 吗啡碱 ,可进一步提纯为 吗啡 。
注意:罂粟→鸦片→吗啡→海洛因
(3)林则徐在广东进行的 “虎门硝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 禁毒 活动。
(4)目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 海洛因 ,俗称“ 白粉 ”。
(5)吸毒会引起人免疫力迅速下降,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功能,还可能感染 乙型肝炎 、艾滋病 等疾病。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A
(1)吸毒为什么会成瘾?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叫做 类吗啡肽 的物质,用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后,外来的吗啡肽 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 类吗啡肽 的分泌,最终使 类吗啡肽 完全停止分泌,只能靠摄入外界的 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 非法获得 、 占有、 出售 或 使用毒品 就构成了犯罪。
安全用药 B
(1)药品的包装上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 标签 并附有说明书 。
家庭药箱中常用药物的名称及其作用 B
(2)家庭药箱药品配备的原则: 针对性 、 实用性、 急救性 ; 家庭药箱主要存放的物品: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
(3)家中自行用药应该分清 处方药 和 非处方药OTC 。后者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不过不管哪种,长期服用都需要医生的指导。
(4)注意:药品使用上,务必留意保质期。
(5)黄连素——腹泻;阿司匹林——头痛、发烧;硝酸甘油——冠心病;
人工呼吸的方法 A
(1)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溺水、触电、中暑或煤气中毒等紧急情况,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人工呼吸 就是一种有用的急救方法,这种方法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病人的 胸廓 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作用。常用的方法是“ 口对口吹气法 ”。遇到严重时,拨打“ 120 ”。
健康新概念 A
(1)健康新概念:包括 躯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道德健康 和 社会适应良好 。
(2)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地呵护健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