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将弘扬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凸显地域特征。
1、重新解读首义精神,寻找结合点,形成主体思路。
我校地处辛亥革命发源地首义地区,历史悠久,周围红楼、起义门等历史文化古迹环绕,与天下闻名的黄鹤楼遥遥相望。我校又是直接以“首义”冠名的学校,一直把“首义文化”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来开展。我们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对首义精神进行新的解读,将其定位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振兴乡邦的爱国精神、通力协作的合作精神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是整个首义精神的核心,也是首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共通点,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结合点。于是,我们将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将首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爱首义,兴首义,强中国”的主体思路,并以此来指导开展整个活动。
2、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首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
早在2001年6月,我校就与首义路中学首开了武汉市中小学生“首义寻踪”的先河。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又及时开展了“首义精神千载唱,首小实践五步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聘请了打响首义第一枪熊秉坤之子熊辉老人,辛亥革命后裔朱方正爷爷,原武昌区教育局局长杨冬荣奶奶为学校校外辅导员,他们对于我校发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对于传承首义文明、发扬首义精神寄予的深切厚望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了首义系列活动(如“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首义之星,国防力量大研究”、“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 “首义之星,创新先行”、“首义之星,文化过节”、“首义之星,心中小康”等等),弘扬了首义精神、民族精神,并以此带动了整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比如,
⑴首义系列活动之一: “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首义精神的基点,我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了“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以此来体验首创精神,:一是寻找具有首创精神的人,即让学生寻找心目中了不起的首义人,寻找和发现其身上体现出的首创精神;二是寻找体现首创精神的事,寻找和发现其中蕴涵的首创精神;三是开展体现首创精神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中体会怎样做一个首义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首义人。学生通过讲述首义名人故事、描画首义名人肖像、寻找首义名人足迹、挖掘首义历史、研究首义特色文化等方式开展了活动。
孩子们从与首义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体会首义精神的精髓,激发作为首义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了立志成为首义传人的决心。
⑵首义系列活动之二:“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活动。
2003年3月,我们开展了“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的主题活动。各中队通过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等方式,寻找雷锋的足迹,寻找身边的雷锋,并积极行动,争做“校园小雷锋”。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周围人和事的闪光之处,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生命的美丽。他们分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工作,最后形成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秀成果集。其中四(2)中队的由张三千等10名学生组成的“七色光”小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主题为《外国人眼中的雷锋》的调查报告荣获“武昌区中小学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成果二等奖”。整个活动被《楚天金报》、《现代少年报》相继报道。
这些活动紧紧围绕“首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等形式,初步了解了首义的历史和意义,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首义精神的时代内涵。
二、将弘扬民族精神与“两课”研究结合,拓展实践的空间。
新课程强调学科的整合与互动,注重综合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如何将它与其他学科结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两课”是课改的亮点、焦点,从本质上说是实践性的发展性的综合性的课程,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与“两课”的研究相结合,拓展活动的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1、 以“首义文化”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特色活动。
⑴将校本课程纳入活动体系,制定推进计划。
我们将“首义文化”校本课程做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打开首义——走进首义——关注首义——传承首义——开创首义——畅想首义”为主线,分年段制定活动目标,将活动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⑵参与课题研究,注重少先队科研。
去年,我校承担了武汉市《首义文化资源开发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我们与校本课程课题组一起,将其做为少先队活动的课题之一,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目前,我们着手进行 “首义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包“六名“系列的创建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六名”系列——首义名事、首义名人、首义名址、首义名物、首义名篇、首义名景。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湖北省图书馆捐赠了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书籍100本,用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红楼馆长梁华平先生也欣然受聘为我校的课程指导专家。
2、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开展专题研究。
我们的具体做法:制定以“首义”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框架,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课外我们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课内我们将周五的班队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块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课上汇报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
⑴“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活动。2003年,361核潜艇失事,通过网上查询,我们了解到潜艇上有一名叫吴扬的烈士,曾住在我们首义辖区内。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们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教育契机,开展了“向首义之子吴杨学习,向英雄妈妈致敬”的活动。孩子们被吴扬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在大队部的号召下,全校师生为英雄母亲捐款1000 元,校领导及部分师生共同慰问了英雄母亲,当时学生代表汪立派滚烫的话语和感动的热泪,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一活动被《武汉晚报》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活动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的首义精神。于是,我们将活动进一步延伸,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开展了“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分组分课题开展调查、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四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和五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武器装备”的研究等活动颇具影响。其中李欢老师的《聚焦核潜艇》方案及蒋青老师的《中美武器装备的比较》方案均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
⑵“首义之星,航天科技探秘”活动。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着“神舟五号”火箭飞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学生对这一创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紧扣“首创”这一主题,因势利导开展了“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的活动。这一活动以“神舟载人第一箭,中华飞天第一人”的展版拉开了宣传的序幕。我们号召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录象、上网冲浪、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大量的航天知识,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杨利伟叔叔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发扬首创精神,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四年级(三)班的学生向全区展示了“中华飞天梦”的实践研究活动,获得一致好评,得到专家的认可。同时,王司林老师的《聚焦中国首次载人飞船》案例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评比二等奖。
通过与“两课”的亲密合作,我们的工作思路打开了,活动的领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将弘扬民族精神与科技艺术教育结合,提供展示的舞台。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要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创造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科技艺术教育之中,开展丰富生动的科技艺术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内涵。如,我校的传统特色活动——“首义之星,文化过节”。
活动以“传承首义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众星才华” 为主题,以“让每颗星都闪亮,让每一朵花都绽放”为主旨,以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为活动目的,以科技艺术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阔,创意绝妙,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写中华汉字,抒发首义情怀;画心中世界,描绘笔下天地;用朗朗书声,表达爱国情谊;妙笔生花,传递美好心声;数字首义,体现学习乐趣;精彩科学,展现现代生活;英语国语,开展双语交流;美声美乐,进展娱乐无限……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给每位学生露一手的机会,真正关爱他们的成长。同时,孩子们体会到浓浓授予情,拳拳爱国心。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增强了我校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建设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实践、共同探究创造中,民族精神也在师生身上得以真实的体现。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培养更多优秀的首义学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1、重新解读首义精神,寻找结合点,形成主体思路。
我校地处辛亥革命发源地首义地区,历史悠久,周围红楼、起义门等历史文化古迹环绕,与天下闻名的黄鹤楼遥遥相望。我校又是直接以“首义”冠名的学校,一直把“首义文化”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来开展。我们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对首义精神进行新的解读,将其定位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振兴乡邦的爱国精神、通力协作的合作精神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是整个首义精神的核心,也是首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共通点,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结合点。于是,我们将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将首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爱首义,兴首义,强中国”的主体思路,并以此来指导开展整个活动。
2、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首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
早在2001年6月,我校就与首义路中学首开了武汉市中小学生“首义寻踪”的先河。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又及时开展了“首义精神千载唱,首小实践五步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聘请了打响首义第一枪熊秉坤之子熊辉老人,辛亥革命后裔朱方正爷爷,原武昌区教育局局长杨冬荣奶奶为学校校外辅导员,他们对于我校发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对于传承首义文明、发扬首义精神寄予的深切厚望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了首义系列活动(如“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首义之星,国防力量大研究”、“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 “首义之星,创新先行”、“首义之星,文化过节”、“首义之星,心中小康”等等),弘扬了首义精神、民族精神,并以此带动了整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比如,
⑴首义系列活动之一: “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首义精神的基点,我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了“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以此来体验首创精神,:一是寻找具有首创精神的人,即让学生寻找心目中了不起的首义人,寻找和发现其身上体现出的首创精神;二是寻找体现首创精神的事,寻找和发现其中蕴涵的首创精神;三是开展体现首创精神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中体会怎样做一个首义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首义人。学生通过讲述首义名人故事、描画首义名人肖像、寻找首义名人足迹、挖掘首义历史、研究首义特色文化等方式开展了活动。
孩子们从与首义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体会首义精神的精髓,激发作为首义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了立志成为首义传人的决心。
⑵首义系列活动之二:“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活动。
2003年3月,我们开展了“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的主题活动。各中队通过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等方式,寻找雷锋的足迹,寻找身边的雷锋,并积极行动,争做“校园小雷锋”。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周围人和事的闪光之处,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生命的美丽。他们分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工作,最后形成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秀成果集。其中四(2)中队的由张三千等10名学生组成的“七色光”小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主题为《外国人眼中的雷锋》的调查报告荣获“武昌区中小学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成果二等奖”。整个活动被《楚天金报》、《现代少年报》相继报道。
这些活动紧紧围绕“首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等形式,初步了解了首义的历史和意义,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首义精神的时代内涵。
二、将弘扬民族精神与“两课”研究结合,拓展实践的空间。
新课程强调学科的整合与互动,注重综合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如何将它与其他学科结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两课”是课改的亮点、焦点,从本质上说是实践性的发展性的综合性的课程,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与“两课”的研究相结合,拓展活动的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1、 以“首义文化”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特色活动。
⑴将校本课程纳入活动体系,制定推进计划。
我们将“首义文化”校本课程做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打开首义——走进首义——关注首义——传承首义——开创首义——畅想首义”为主线,分年段制定活动目标,将活动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⑵参与课题研究,注重少先队科研。
去年,我校承担了武汉市《首义文化资源开发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我们与校本课程课题组一起,将其做为少先队活动的课题之一,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目前,我们着手进行 “首义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包“六名“系列的创建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六名”系列——首义名事、首义名人、首义名址、首义名物、首义名篇、首义名景。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湖北省图书馆捐赠了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书籍100本,用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红楼馆长梁华平先生也欣然受聘为我校的课程指导专家。
2、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开展专题研究。
我们的具体做法:制定以“首义”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框架,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课外我们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课内我们将周五的班队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块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课上汇报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
⑴“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活动。2003年,361核潜艇失事,通过网上查询,我们了解到潜艇上有一名叫吴扬的烈士,曾住在我们首义辖区内。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们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教育契机,开展了“向首义之子吴杨学习,向英雄妈妈致敬”的活动。孩子们被吴扬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在大队部的号召下,全校师生为英雄母亲捐款1000 元,校领导及部分师生共同慰问了英雄母亲,当时学生代表汪立派滚烫的话语和感动的热泪,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一活动被《武汉晚报》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活动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的首义精神。于是,我们将活动进一步延伸,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开展了“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分组分课题开展调查、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四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和五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武器装备”的研究等活动颇具影响。其中李欢老师的《聚焦核潜艇》方案及蒋青老师的《中美武器装备的比较》方案均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
⑵“首义之星,航天科技探秘”活动。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着“神舟五号”火箭飞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学生对这一创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紧扣“首创”这一主题,因势利导开展了“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的活动。这一活动以“神舟载人第一箭,中华飞天第一人”的展版拉开了宣传的序幕。我们号召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录象、上网冲浪、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大量的航天知识,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杨利伟叔叔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发扬首创精神,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四年级(三)班的学生向全区展示了“中华飞天梦”的实践研究活动,获得一致好评,得到专家的认可。同时,王司林老师的《聚焦中国首次载人飞船》案例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评比二等奖。
通过与“两课”的亲密合作,我们的工作思路打开了,活动的领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将弘扬民族精神与科技艺术教育结合,提供展示的舞台。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要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创造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科技艺术教育之中,开展丰富生动的科技艺术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内涵。如,我校的传统特色活动——“首义之星,文化过节”。
活动以“传承首义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众星才华” 为主题,以“让每颗星都闪亮,让每一朵花都绽放”为主旨,以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为活动目的,以科技艺术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阔,创意绝妙,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写中华汉字,抒发首义情怀;画心中世界,描绘笔下天地;用朗朗书声,表达爱国情谊;妙笔生花,传递美好心声;数字首义,体现学习乐趣;精彩科学,展现现代生活;英语国语,开展双语交流;美声美乐,进展娱乐无限……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给每位学生露一手的机会,真正关爱他们的成长。同时,孩子们体会到浓浓授予情,拳拳爱国心。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增强了我校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建设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实践、共同探究创造中,民族精神也在师生身上得以真实的体现。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培养更多优秀的首义学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展开全部
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去年,全国少工委提出这一活动;今年,又将这一活动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在全国全面铺开。作为基层学校,如何找准切入点,寻找结合点,抓好教育点,因校制宜地开展好“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是学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2003年,我校以“首义”为切入点,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以“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为载体,结合“两课”的研究,结合科技艺术教育,开展了以“爱首义,兴首义,强中国”为主题的“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其具体做法为:
一、将弘扬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凸显地域特征。
1、重新解读首义精神,寻找结合点,形成主体思路。
我校地处辛亥革命发源地首义地区,历史悠久,周围红楼、起义门等历史文化古迹环绕,与天下闻名的黄鹤楼遥遥相望。我校又是直接以“首义”冠名的学校,一直把“首义文化”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来开展。我们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对首义精神进行新的解读,将其定位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振兴乡邦的爱国精神、通力协作的合作精神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是整个首义精神的核心,也是首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共通点,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结合点。于是,我们将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将首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爱首义,兴首义,强中国”的主体思路,并以此来指导开展整个活动。
2、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首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
早在2001年6月,我校就与首义路中学首开了武汉市中小学生“首义寻踪”的先河。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又及时开展了“首义精神千载唱,首小实践五步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聘请了打响首义第一枪熊秉坤之子熊辉老人,辛亥革命后裔朱方正爷爷,原武昌区教育局局长杨冬荣奶奶为学校校外辅导员,他们对于我校发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对于传承首义文明、发扬首义精神寄予的深切厚望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了首义系列活动(如“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首义之星,国防力量大研究”、“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 “首义之星,创新先行”、“首义之星,文化过节”、“首义之星,心中小康”等等),弘扬了首义精神、民族精神,并以此带动了整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比如,
⑴首义系列活动之一: “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首义精神的基点,我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了“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以此来体验首创精神,:一是寻找具有首创精神的人,即让学生寻找心目中了不起的首义人,寻找和发现其身上体现出的首创精神;二是寻找体现首创精神的事,寻找和发现其中蕴涵的首创精神;三是开展体现首创精神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中体会怎样做一个首义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首义人。学生通过讲述首义名人故事、描画首义名人肖像、寻找首义名人足迹、挖掘首义历史、研究首义特色文化等方式开展了活动。
孩子们从与首义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体会首义精神的精髓,激发作为首义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了立志成为首义传人的决心。
⑵首义系列活动之二:“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活动。
2003年3月,我们开展了“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的主题活动。各中队通过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等方式,寻找雷锋的足迹,寻找身边的雷锋,并积极行动,争做“校园小雷锋”。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周围人和事的闪光之处,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生命的美丽。他们分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工作,最后形成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秀成果集。其中四(2)中队的由张三千等10名学生组成的“七色光”小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主题为《外国人眼中的雷锋》的调查报告荣获“武昌区中小学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成果二等奖”。整个活动被《楚天金报》、《现代少年报》相继报道。
这些活动紧紧围绕“首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等形式,初步了解了首义的历史和意义,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首义精神的时代内涵。
二、将弘扬民族精神与“两课”研究结合,拓展实践的空间。
新课程强调学科的整合与互动,注重综合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如何将它与其他学科结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两课”是课改的亮点、焦点,从本质上说是实践性的发展性的综合性的课程,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与“两课”的研究相结合,拓展活动的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1、 以“首义文化”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特色活动。
⑴将校本课程纳入活动体系,制定推进计划。
我们将“首义文化”校本课程做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打开首义——走进首义——关注首义——传承首义——开创首义——畅想首义”为主线,分年段制定活动目标,将活动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⑵参与课题研究,注重少先队科研。
去年,我校承担了武汉市《首义文化资源开发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我们与校本课程课题组一起,将其做为少先队活动的课题之一,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目前,我们着手进行 “首义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包“六名“系列的创建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六名”系列——首义名事、首义名人、首义名址、首义名物、首义名篇、首义名景。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湖北省图书馆捐赠了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书籍100本,用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红楼馆长梁华平先生也欣然受聘为我校的课程指导专家。
2、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开展专题研究。
我们的具体做法:制定以“首义”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框架,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课外我们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课内我们将周五的班队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块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课上汇报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
⑴“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活动。2003年,361核潜艇失事,通过网上查询,我们了解到潜艇上有一名叫吴扬的烈士,曾住在我们首义辖区内。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们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教育契机,开展了“向首义之子吴杨学习,向英雄妈妈致敬”的活动。孩子们被吴扬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在大队部的号召下,全校师生为英雄母亲捐款1000 元,校领导及部分师生共同慰问了英雄母亲,当时学生代表汪立派滚烫的话语和感动的热泪,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一活动被《武汉晚报》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活动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的首义精神。于是,我们将活动进一步延伸,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开展了“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分组分课题开展调查、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四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和五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武器装备”的研究等活动颇具影响。其中李欢老师的《聚焦核潜艇》方案及蒋青老师的《中美武器装备的比较》方案均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
⑵“首义之星,航天科技探秘”活动。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着“神舟五号”火箭飞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学生对这一创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紧扣“首创”这一主题,因势利导开展了“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的活动。这一活动以“神舟载人第一箭,中华飞天第一人”的展版拉开了宣传的序幕。我们号召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录象、上网冲浪、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大量的航天知识,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杨利伟叔叔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发扬首创精神,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四年级(三)班的学生向全区展示了“中华飞天梦”的实践研究活动,获得一致好评,得到专家的认可。同时,王司林老师的《聚焦中国首次载人飞船》案例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评比二等奖。
通过与“两课”的亲密合作,我们的工作思路打开了,活动的领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将弘扬民族精神与科技艺术教育结合,提供展示的舞台。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要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创造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科技艺术教育之中,开展丰富生动的科技艺术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内涵。如,我校的传统特色活动——“首义之星,文化过节”。
活动以“传承首义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众星才华” 为主题,以“让每颗星都闪亮,让每一朵花都绽放”为主旨,以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为活动目的,以科技艺术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阔,创意绝妙,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写中华汉字,抒发首义情怀;画心中世界,描绘笔下天地;用朗朗书声,表达爱国情谊;妙笔生花,传递美好心声;数字首义,体现学习乐趣;精彩科学,展现现代生活;英语国语,开展双语交流;美声美乐,进展娱乐无限……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给每位学生露一手的机会,真正关爱他们的成长。同时,孩子们体会到浓浓授予情,拳拳爱国心。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增强了我校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建设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实践、共同探究创造中,民族精神也在师生身上得以真实的体现。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培养更多优秀的首义学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一、将弘扬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凸显地域特征。
1、重新解读首义精神,寻找结合点,形成主体思路。
我校地处辛亥革命发源地首义地区,历史悠久,周围红楼、起义门等历史文化古迹环绕,与天下闻名的黄鹤楼遥遥相望。我校又是直接以“首义”冠名的学校,一直把“首义文化”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来开展。我们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对首义精神进行新的解读,将其定位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振兴乡邦的爱国精神、通力协作的合作精神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是整个首义精神的核心,也是首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共通点,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结合点。于是,我们将民族精神与首义特色结合,将首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爱首义,兴首义,强中国”的主体思路,并以此来指导开展整个活动。
2、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首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
早在2001年6月,我校就与首义路中学首开了武汉市中小学生“首义寻踪”的先河。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又及时开展了“首义精神千载唱,首小实践五步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聘请了打响首义第一枪熊秉坤之子熊辉老人,辛亥革命后裔朱方正爷爷,原武昌区教育局局长杨冬荣奶奶为学校校外辅导员,他们对于我校发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对于传承首义文明、发扬首义精神寄予的深切厚望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以“首义寻踪”活动为龙头,开展了首义系列活动(如“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首义之星,国防力量大研究”、“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 “首义之星,创新先行”、“首义之星,文化过节”、“首义之星,心中小康”等等),弘扬了首义精神、民族精神,并以此带动了整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比如,
⑴首义系列活动之一: “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首义精神的基点,我们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了“首义之星,首创精神大搜寻”活动,以此来体验首创精神,:一是寻找具有首创精神的人,即让学生寻找心目中了不起的首义人,寻找和发现其身上体现出的首创精神;二是寻找体现首创精神的事,寻找和发现其中蕴涵的首创精神;三是开展体现首创精神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中体会怎样做一个首义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首义人。学生通过讲述首义名人故事、描画首义名人肖像、寻找首义名人足迹、挖掘首义历史、研究首义特色文化等方式开展了活动。
孩子们从与首义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英雄事迹中汲取力量,通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体会首义精神的精髓,激发作为首义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了立志成为首义传人的决心。
⑵首义系列活动之二:“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活动。
2003年3月,我们开展了“春天在眼睛里,创新在行动里,雷锋在心坎里”的主题活动。各中队通过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等方式,寻找雷锋的足迹,寻找身边的雷锋,并积极行动,争做“校园小雷锋”。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周围人和事的闪光之处,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生命的美丽。他们分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工作,最后形成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秀成果集。其中四(2)中队的由张三千等10名学生组成的“七色光”小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主题为《外国人眼中的雷锋》的调查报告荣获“武昌区中小学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成果二等奖”。整个活动被《楚天金报》、《现代少年报》相继报道。
这些活动紧紧围绕“首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等形式,初步了解了首义的历史和意义,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首义精神的时代内涵。
二、将弘扬民族精神与“两课”研究结合,拓展实践的空间。
新课程强调学科的整合与互动,注重综合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如何将它与其他学科结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两课”是课改的亮点、焦点,从本质上说是实践性的发展性的综合性的课程,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有着相同的出发点,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与“两课”的研究相结合,拓展活动的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1、 以“首义文化”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特色活动。
⑴将校本课程纳入活动体系,制定推进计划。
我们将“首义文化”校本课程做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打开首义——走进首义——关注首义——传承首义——开创首义——畅想首义”为主线,分年段制定活动目标,将活动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⑵参与课题研究,注重少先队科研。
去年,我校承担了武汉市《首义文化资源开发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我们与校本课程课题组一起,将其做为少先队活动的课题之一,参与了课题的研究。目前,我们着手进行 “首义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包“六名“系列的创建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六名”系列——首义名事、首义名人、首义名址、首义名物、首义名篇、首义名景。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湖北省图书馆捐赠了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书籍100本,用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红楼馆长梁华平先生也欣然受聘为我校的课程指导专家。
2、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开展专题研究。
我们的具体做法:制定以“首义”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框架,将课外与课内结合。课外我们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课内我们将周五的班队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块展示平台,让学生在课上汇报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
⑴“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活动。2003年,361核潜艇失事,通过网上查询,我们了解到潜艇上有一名叫吴扬的烈士,曾住在我们首义辖区内。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们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教育契机,开展了“向首义之子吴杨学习,向英雄妈妈致敬”的活动。孩子们被吴扬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在大队部的号召下,全校师生为英雄母亲捐款1000 元,校领导及部分师生共同慰问了英雄母亲,当时学生代表汪立派滚烫的话语和感动的热泪,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一活动被《武汉晚报》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活动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奉献”的首义精神。于是,我们将活动进一步延伸,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开展了“首义之星,国防力量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我国的国防事业,分组分课题开展调查、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四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核潜艇”的研究和五年级(四)班的关于“中国武器装备”的研究等活动颇具影响。其中李欢老师的《聚焦核潜艇》方案及蒋青老师的《中美武器装备的比较》方案均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
⑵“首义之星,航天科技探秘”活动。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驾驶着“神舟五号”火箭飞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学生对这一创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紧扣“首创”这一主题,因势利导开展了“首义之星,航天科技大探秘”的活动。这一活动以“神舟载人第一箭,中华飞天第一人”的展版拉开了宣传的序幕。我们号召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录象、上网冲浪、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大量的航天知识,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杨利伟叔叔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发扬首创精神,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四年级(三)班的学生向全区展示了“中华飞天梦”的实践研究活动,获得一致好评,得到专家的认可。同时,王司林老师的《聚焦中国首次载人飞船》案例荣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评比二等奖。
通过与“两课”的亲密合作,我们的工作思路打开了,活动的领域拓宽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将弘扬民族精神与科技艺术教育结合,提供展示的舞台。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要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创造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尝试将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科技艺术教育之中,开展丰富生动的科技艺术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内涵。如,我校的传统特色活动——“首义之星,文化过节”。
活动以“传承首义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众星才华” 为主题,以“让每颗星都闪亮,让每一朵花都绽放”为主旨,以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为活动目的,以科技艺术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阔,创意绝妙,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写中华汉字,抒发首义情怀;画心中世界,描绘笔下天地;用朗朗书声,表达爱国情谊;妙笔生花,传递美好心声;数字首义,体现学习乐趣;精彩科学,展现现代生活;英语国语,开展双语交流;美声美乐,进展娱乐无限……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给每位学生露一手的机会,真正关爱他们的成长。同时,孩子们体会到浓浓授予情,拳拳爱国心。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增强了我校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建设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实践、共同探究创造中,民族精神也在师生身上得以真实的体现。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培养更多优秀的首义学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