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都有哪些青铜器
展开全部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数万件青铜器从这里出土,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折叠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楼的设计,在造型上把石鼓与铜镜巧妙结合--以石鼓为基座,以铜镜为顶面,饰以典型的西周凤鸟纹,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风、金石之韵。在石鼓山巅,这面巨大的铜镜迎接宝鸡每一天第一缕曙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体建筑分为五层,建筑形象运用了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筑语言,寓意着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时也完美地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仅三楼主展厅面积就达4000多平方米,主题陈列为"青铜铸文明",分为"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包括何尊、折觥、墙盘、逨盘、爬龙在内的15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宝鸡历史发展为主线,向人们展示周秦文明的灿烂成就和青铜器之乡的独特韵味及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设计人员以宝鸡地区周秦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用鲜明的标题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出周秦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使观众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建筑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张华
张华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研究员,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1977.12-1981.12 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本科
1982.2-1984.11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研究生
1984.11-至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作品集《璞思·百筑--原创建筑作品集》
折叠中华石鼓园
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
中华石鼓园还配套建成20个景点。利用自然崖体做成的周秦文化墙,展示了周秦民族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五德园景区,向游客阐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横贯石鼓阁东西的汉文字长廊,全面反映了汉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记载了周秦时期对汉文字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广场以及祭天敬祖台,将向游人展示祖先祭祀祈祷的神圣场景。使中华石鼓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成为宝鸡新的城市名片。
折叠石鼓阁
石鼓阁是中华石鼓园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之一,高56.9米,建筑宝鸡石鼓阁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历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供游人鸟瞰市貌,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石鼓阁建成后,对弘扬石鼓文化,完善宝鸡周秦文化体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陈列内容
折叠青铜史书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一名孩子在观看展出的文物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
折叠青铜之乡
核心看点:杨家村窖藏复原
展品数量:260件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
踏入第一个展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按比例定制的宝鸡地形沙盘,沙盘上标明了宝鸡的三区九县及重要遗迹遗址。吊顶上设置有"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及"宝鸡青铜器主要出土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点分布图"。 历史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计其数,青铜器有上万件,这些青铜器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出土的传世品和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主要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青铜器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保护环境,也使得世人可以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 窖藏是构成"青铜器之乡"青铜文化的一大特点,特别值得一提。在众多窖藏中,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则是重中之重。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县杨家村通过抢救清理,共出土鼎、盘、盉、盂、壶、鬲、匜等27件大型青铜礼器,这27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其中逨盘的铭文长达372字。这个青铜窖藏所在地杨家村自1955年以来屡出青铜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总体上来看,第一展厅以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从而引出"杨家村出土文物陈展区"、"宝鸡其他重要青铜器文物展区"、"青铜器之乡主题陈列区"以及"周之溯源版块"四大展区。
折叠周礼之邦
核心看点:厉王胡簋、墙盘、何尊
展品数量:688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第二展厅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参观者在观看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文物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通过对墙盘的重点解读,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一幅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在这一展厅展出的胡簋属于周厉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称为"王簋"。与此同时,它又是目前出土的历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称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铭文,完全颠覆了《史记》中周厉王暴君的形象,待博物院正式开放之后,游客可亲自详读这些铭文。
国宝重器何尊也在这一展厅展出,它于1965年出土自宝鸡境内,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何尊内胆底部刻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周天子向来注重礼法,制定了严格的《周礼》,而青铜器的使用,在"周礼"中也有严格的规范。随着青铜工艺的进步,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愈发紧密。
在西周时代,簋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与西周礼器的核心铜鼎配合使用。簋相当于现代的饭碗,在祭祀和宴会场合,簋和鼎的多寡与组合形式显示着古人的不同地位和身份。一般是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标志身份地位的高低。在展馆,周天子宴飨诸侯的盛景也以实景再现的形式出现,参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定。
折叠帝国之路
核心看点:秦公镈
展品数量:360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展现非子养马、始皇加冕等历史节点,游客在此可体验一场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第三展厅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出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在两个族群发展的此消彼长间,展现了一场宏大的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虽然周衰秦兴的历史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但精美而神秘的青铜器同样不可或缺,秦公镈将会是这间展厅的主角。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罄组合使用,形体特大的镈用以指挥乐队,节奏性强,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于贵族在祭祀或宴飨等礼仪场合。
1978年宝鸡市杨家沟乡太公庙村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一个窖藏,经专家发掘清理,共出土8件青铜器,其中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3件镈造型别致、形体宏大、铸造精美,外观装饰有透雕的蟠龙和凤鸟,轻灵有致,纹饰细致活泼,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
秦公镈上有铭文135字,从铭文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三展厅通过重点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王族的兴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渐强大,展现了秦"帝国之路"的重要场面。
折叠智慧之光
核心看点:折觥
展品数量:160件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以复原西周青铜作坊的形式,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
第四展厅面积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以单元叙说为逻辑构成,结合器物图文的静态展陈,漫画语言呈现的电子互动桌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多媒体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多层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重点展示国宝折觥,展现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折觥于1976年12月15日出土于扶风,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时铸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它的造型酷似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整个器物造型精美,纹饰设计独特,由十几种动物组合而成,四层花纹显得富丽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铜艺术珍品。
折叠编辑本段主题展览
2013年10月1日,主题为《守望家园--宝鸡石鼓山群众保护文物成参观者在观看首次展出的西周铜禁果展》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此次展出的青铜器近800件,其中珍贵西周铜禁及其酒器组合、罕见的西周铠甲是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从2013年10月1日持续至2014年2月1日。
2015年1月20日,《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四楼展厅开展,展览分为"文明的初声""无字的天书""陶制的人生""盛唐的气象""凝固的风尚"和"土里土器" 6个部分,展出文物近400件,全部出土于宝鸡地区,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包括龙山时代的"华夏第一瓦"、华丽的汉代朱雀灯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的"提线人偶"等,本次展览为常设展,诚邀观众朋友前来观赏。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折叠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楼的设计,在造型上把石鼓与铜镜巧妙结合--以石鼓为基座,以铜镜为顶面,饰以典型的西周凤鸟纹,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风、金石之韵。在石鼓山巅,这面巨大的铜镜迎接宝鸡每一天第一缕曙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体建筑分为五层,建筑形象运用了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筑语言,寓意着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时也完美地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仅三楼主展厅面积就达4000多平方米,主题陈列为"青铜铸文明",分为"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包括何尊、折觥、墙盘、逨盘、爬龙在内的15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宝鸡历史发展为主线,向人们展示周秦文明的灿烂成就和青铜器之乡的独特韵味及其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设计人员以宝鸡地区周秦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用鲜明的标题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出周秦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使观众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建筑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张华
张华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研究员,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1977.12-1981.12 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本科
1982.2-1984.11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研究生
1984.11-至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作品集《璞思·百筑--原创建筑作品集》
折叠中华石鼓园
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
中华石鼓园还配套建成20个景点。利用自然崖体做成的周秦文化墙,展示了周秦民族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五德园景区,向游客阐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横贯石鼓阁东西的汉文字长廊,全面反映了汉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记载了周秦时期对汉文字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广场以及祭天敬祖台,将向游人展示祖先祭祀祈祷的神圣场景。使中华石鼓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成为宝鸡新的城市名片。
折叠石鼓阁
石鼓阁是中华石鼓园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之一,高56.9米,建筑宝鸡石鼓阁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历代优秀书法作品,并供游人鸟瞰市貌,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石鼓阁建成后,对弘扬石鼓文化,完善宝鸡周秦文化体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陈列内容
折叠青铜史书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一名孩子在观看展出的文物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
折叠青铜之乡
核心看点:杨家村窖藏复原
展品数量:260件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
踏入第一个展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按比例定制的宝鸡地形沙盘,沙盘上标明了宝鸡的三区九县及重要遗迹遗址。吊顶上设置有"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及"宝鸡青铜器主要出土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点分布图"。 历史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计其数,青铜器有上万件,这些青铜器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出土的传世品和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主要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青铜器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保护环境,也使得世人可以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 窖藏是构成"青铜器之乡"青铜文化的一大特点,特别值得一提。在众多窖藏中,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则是重中之重。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县杨家村通过抢救清理,共出土鼎、盘、盉、盂、壶、鬲、匜等27件大型青铜礼器,这27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其中逨盘的铭文长达372字。这个青铜窖藏所在地杨家村自1955年以来屡出青铜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总体上来看,第一展厅以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从而引出"杨家村出土文物陈展区"、"宝鸡其他重要青铜器文物展区"、"青铜器之乡主题陈列区"以及"周之溯源版块"四大展区。
折叠周礼之邦
核心看点:厉王胡簋、墙盘、何尊
展品数量:688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第二展厅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参观者在观看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文物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通过对墙盘的重点解读,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一幅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在这一展厅展出的胡簋属于周厉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称为"王簋"。与此同时,它又是目前出土的历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称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铭文,完全颠覆了《史记》中周厉王暴君的形象,待博物院正式开放之后,游客可亲自详读这些铭文。
国宝重器何尊也在这一展厅展出,它于1965年出土自宝鸡境内,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何尊内胆底部刻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周天子向来注重礼法,制定了严格的《周礼》,而青铜器的使用,在"周礼"中也有严格的规范。随着青铜工艺的进步,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愈发紧密。
在西周时代,簋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与西周礼器的核心铜鼎配合使用。簋相当于现代的饭碗,在祭祀和宴会场合,簋和鼎的多寡与组合形式显示着古人的不同地位和身份。一般是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标志身份地位的高低。在展馆,周天子宴飨诸侯的盛景也以实景再现的形式出现,参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定。
折叠帝国之路
核心看点:秦公镈
展品数量:360件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展现非子养马、始皇加冕等历史节点,游客在此可体验一场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第三展厅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出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在两个族群发展的此消彼长间,展现了一场宏大的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虽然周衰秦兴的历史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但精美而神秘的青铜器同样不可或缺,秦公镈将会是这间展厅的主角。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罄组合使用,形体特大的镈用以指挥乐队,节奏性强,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于贵族在祭祀或宴飨等礼仪场合。
1978年宝鸡市杨家沟乡太公庙村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一个窖藏,经专家发掘清理,共出土8件青铜器,其中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3件镈造型别致、形体宏大、铸造精美,外观装饰有透雕的蟠龙和凤鸟,轻灵有致,纹饰细致活泼,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
秦公镈上有铭文135字,从铭文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三展厅通过重点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王族的兴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渐强大,展现了秦"帝国之路"的重要场面。
折叠智慧之光
核心看点:折觥
展品数量:160件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以复原西周青铜作坊的形式,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
第四展厅面积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以单元叙说为逻辑构成,结合器物图文的静态展陈,漫画语言呈现的电子互动桌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多媒体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多层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重点展示国宝折觥,展现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折觥于1976年12月15日出土于扶风,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时铸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它的造型酷似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整个器物造型精美,纹饰设计独特,由十几种动物组合而成,四层花纹显得富丽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铜艺术珍品。
折叠编辑本段主题展览
2013年10月1日,主题为《守望家园--宝鸡石鼓山群众保护文物成参观者在观看首次展出的西周铜禁果展》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此次展出的青铜器近800件,其中珍贵西周铜禁及其酒器组合、罕见的西周铠甲是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从2013年10月1日持续至2014年2月1日。
2015年1月20日,《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四楼展厅开展,展览分为"文明的初声""无字的天书""陶制的人生""盛唐的气象""凝固的风尚"和"土里土器" 6个部分,展出文物近400件,全部出土于宝鸡地区,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代。包括龙山时代的"华夏第一瓦"、华丽的汉代朱雀灯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的"提线人偶"等,本次展览为常设展,诚邀观众朋友前来观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