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的是原创的,二楼和三楼是粘贴党的,这也是我以前的最佳答案,希望能帮助你
回答人是我 网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3976041.html?oldq=1&from=evaluateTo#reply-box-914747651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回答人是我 网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3976041.html?oldq=1&from=evaluateTo#reply-box-914747651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 对照实验 P15
五、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 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时练习卷子的题目)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 实验过程P43-44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支持、保护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 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 液泡:细胞液
7、 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期中考后内容(重点复习)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 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 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 P65题3
十、 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 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 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三、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有益方面:笔记
2、 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 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长
1、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 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成茎
2、 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 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 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展开全部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
陆生动物
按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
2、鱼类的主要特征
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
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主要靠_躯干_和尾鳍_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起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3、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4、海马、鲨鱼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鳖是爬行动物。
5、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村)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使许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二、 陆地生活的动物
1、 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以便觅食和避敌。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蚯蚓,沙蚕,水蛭等,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无足)
7、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体内有膈等特征。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要高是因为哺乳动物是胎生哺乳。
8、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9、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减轻体重)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所以鸟体温高而恒定。 ⑦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与肺构成双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分布广泛,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3对足和2对翅。
4、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
6、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蜘蛛、蜈蚣、虾、蟹等不是昆虫。但它们与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有足)
7、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四、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就产生运动。
3、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当手提重物(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4、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叫做脱臼。人体有许多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通过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牢固性和延展性
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6、哺乳动物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五、动物的行为
1、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如蜻蜓点水、孔雀开屏、青蛙冬眠等都是动物的行为;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菜青虫总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 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4、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有蚂蚁群体、狮子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群体等
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如画眉鸟、黑长尾猴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来传递信息,蜜蜂是靠跳舞来传递信息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
7、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是:找到菜青虫的卵后要进行隔离饲养。
选择含特殊挥发油的植物的叶片较好如:芹菜、莴苣、莴笋叶等,不要选择有毛或带刺的叶子如:玉米、甘蔗叶等。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应当一样大,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
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如“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分泌出人们需要的某种物质”。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6、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例如::宇航员穿的“抗荷服”(模仿长颈鹿)、冷光灯(模仿萤火虫)、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薄壳建筑(模仿乌龟的背甲)、智能机器人。
七、细菌和真菌 (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异养)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2.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3.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生长和繁殖,食物容易腐败,人们吃了就易得胃肠炎。因此要把食物放到冰箱中,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不易长霉。脏衣脏鞋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容易发霉。
5.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6.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制作了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菌;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7.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细菌靠细胞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9.真菌既有单细胞(如酵母菌)的;又有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它们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真菌是通过产生孢子繁殖的。
10.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八、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致人畜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手足癣、小麦叶锈病 。
③与动植物共生。◇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草食动物与胃肠内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共生;
◇人的肠道中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1、制作发酵食品:
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
醋酸菌制醋;
霉菌制酱
酵母菌(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可酿酒、制作馒头面包。
3、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它们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烂。防止腐败的原理是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食品保存方法: ①“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②罐藏法(高温灭菌并防止菌类接触)③冷冻法、冷藏法(低温抑菌)④真空包装法(除氧抑菌)
⑤晒制与烟熏法、 腌制法、脱水法、 渗透保存法(除去水分抑菌)
5、抗生素是一些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如青霉菌可产生青霉素。(长有“绿毛”的浆糊可防止伤口发炎。)
6、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保护环境。
无氧时甲烷菌可将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发电。
有氧时另一些细菌可将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净化
九、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的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植物分类主要观察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3、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5、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同种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6、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界当中的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
7、生物多样性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9、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我国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 “裸子植物的故乡”。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位世界前列。
11、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1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13、植物”活化石”银杉(裸子);中生代动物“活化石”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
1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我国已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16、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17、其它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的保护管理;建立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保护遗传资源。
18、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颁布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
陆生动物
按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
2、鱼类的主要特征
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
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主要靠_躯干_和尾鳍_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起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3、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4、海马、鲨鱼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鳖是爬行动物。
5、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村)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使许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二、 陆地生活的动物
1、 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以便觅食和避敌。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蚯蚓,沙蚕,水蛭等,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无足)
7、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体内有膈等特征。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要高是因为哺乳动物是胎生哺乳。
8、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9、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减轻体重)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所以鸟体温高而恒定。 ⑦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与肺构成双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分布广泛,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3对足和2对翅。
4、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
6、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蜘蛛、蜈蚣、虾、蟹等不是昆虫。但它们与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有足)
7、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四、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就产生运动。
3、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当手提重物(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4、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叫做脱臼。人体有许多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通过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牢固性和延展性
5、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6、哺乳动物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五、动物的行为
1、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如蜻蜓点水、孔雀开屏、青蛙冬眠等都是动物的行为;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菜青虫总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 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4、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有蚂蚁群体、狮子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群体等
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如画眉鸟、黑长尾猴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来传递信息,蜜蜂是靠跳舞来传递信息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
7、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是:找到菜青虫的卵后要进行隔离饲养。
选择含特殊挥发油的植物的叶片较好如:芹菜、莴苣、莴笋叶等,不要选择有毛或带刺的叶子如:玉米、甘蔗叶等。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应当一样大,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
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如“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分泌出人们需要的某种物质”。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6、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例如::宇航员穿的“抗荷服”(模仿长颈鹿)、冷光灯(模仿萤火虫)、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薄壳建筑(模仿乌龟的背甲)、智能机器人。
七、细菌和真菌 (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异养)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2.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3.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生长和繁殖,食物容易腐败,人们吃了就易得胃肠炎。因此要把食物放到冰箱中,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不易长霉。脏衣脏鞋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容易发霉。
5.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6.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制作了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菌;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7.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细菌靠细胞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9.真菌既有单细胞(如酵母菌)的;又有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它们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真菌是通过产生孢子繁殖的。
10.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八、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致人畜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手足癣、小麦叶锈病 。
③与动植物共生。◇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草食动物与胃肠内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共生;
◇人的肠道中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1、制作发酵食品:
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
醋酸菌制醋;
霉菌制酱
酵母菌(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可酿酒、制作馒头面包。
3、食品腐败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它们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烂。防止腐败的原理是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食品保存方法: ①“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②罐藏法(高温灭菌并防止菌类接触)③冷冻法、冷藏法(低温抑菌)④真空包装法(除氧抑菌)
⑤晒制与烟熏法、 腌制法、脱水法、 渗透保存法(除去水分抑菌)
5、抗生素是一些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如青霉菌可产生青霉素。(长有“绿毛”的浆糊可防止伤口发炎。)
6、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保护环境。
无氧时甲烷菌可将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发电。
有氧时另一些细菌可将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净化
九、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的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植物分类主要观察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3、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5、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同种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6、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界当中的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
7、生物多样性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9、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我国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 “裸子植物的故乡”。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位世界前列。
11、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1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13、植物”活化石”银杉(裸子);中生代动物“活化石”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
1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我国已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16、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17、其它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的保护管理;建立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保护遗传资源。
18、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颁布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分化的概念; P65题3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p85图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例如:银杏、苏铁、水松等)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p90-92的实验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p 94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p66图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p102图)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树皮(从外到里):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p111图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p113-114的实验; p115图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p119-120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分化的概念; P65题3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p85图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例如:银杏、苏铁、水松等)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p90-92的实验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p 94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p66图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p102图)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树皮(从外到里):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p111图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p113-114的实验; p115图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p119-120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依存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