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地形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地势较高,山脉呈掌状向南展开。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地势高峻,沿海有狭窄平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爪哇岛上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金兰湾
越南东南部的海湾,东南亚著名的天然港湾是位于富庆省南部海岸.港湾深入内陆17千米,南北长32千米,宽约16千米,群山环抱,东面岛屿屏蔽,面临深海,为天然良港.港湾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内港金兰湾面积60平方千米,水深16米以下,湾口宽仅1300米,湾长20千米,宽6千米,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舰,战略地位重要。
早在1905年,俄国舰只就曾在巴巍和金兰镇停泊.金兰湾曾长期作为法国的海军基地。1941年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65年美国军队在金兰半岛上建立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设施。1975年全国统一后,又辟为潜艇基地。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间接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它因临近马来半岛上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
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西北自东南向的狭长水道,长1080千米,如果包括东部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则全长1185千米。海峡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处宽370千米,东南部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岛,最窄处仅37千米。海峡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约25-150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可供20万吨级的船舶出入。由于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峡道内总是风平浪静,再加上完善的航标系统,行船十分安全。
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西亚)及南亚地区通往东亚的一条主要海运通道,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据统计,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5万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过海峡,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海峡又被视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由于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从16世纪起,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占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六甲海峡才归沿岸国家所有,2013年,海峡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
除马六甲海峡外,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还分布有一些海峡,但它们或者水浅多礁,或者位置偏僻,缺乏助航导航设施,又多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领海之内,国际航线因此极少通过,这就使马六甲海峡在很长时期内实际上成了沟通两大洋的唯一通道,使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战略上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犹其是自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以及远东其他各国各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以来,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量大幅度上升,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因此更为突出,按其船舶通行的繁忙程度及其所载运的货物数量计算,仅次于英吉利海峡,在全世界1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通航海峡中居第二位。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新加坡依靠马六甲海峡,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
十字路口交叉点上的马六甲海峡,长800多千米,除海峡沿岸国两岸享有12海里领海和海峡内小岛至少也享有12海里领海外,其余为专属经济区;海峡沿岸国对海峡领海水域享有主权,对海峡专属经济区水域享有主权。马六甲是亚洲联系欧洲和中东洲地区的重要海运通道,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按照统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途经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舶有4万艘,其中日本7千艘,英国6千艘.此后,海峡的航运又有了发展,2010-2013年,每年的通航船舶已接近10万艘.尤其是船舶日趋大型化,自日本于1966年建造了世界上第1艘15万吨级巨轮“东京丸”以来,吨位更大的所谓超级油轮成批涌现,2010-2013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18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多达1500-1600艘。如此繁忙的航行,再加上船舶的大型化,使马六甲海峡变得愈加狭窄了,从而增大了航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此外,马六甲海峡内还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23米的就多达37处,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况经常改变,更增大了发生事故的可能,对沿岸国家造成严重威胁。典型的如1975年发生了两起重大的油船搁浅或碰撞事故,共流失石油8900吨。1979年一艘油轮与航空母舰相撞,又流失石油1万吨,每次都造成严重的污染。
克拉地峡
克拉地峡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为马来半岛北部最狭处,宽仅56千米。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千米(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千米,最宽处约190千米,最高点海拔75米。并且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克拉运河计划有望成为现实。由柳工集团、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经开始运作,东盟的“钻石十年”也将收到最好的礼物。 主要有坦博拉火山和马荣火山等76座活火山。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边的松巴哇岛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它在1815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8000万倍,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
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
1815年4月5日,在印尼中部,以松巴哇岛为中心,方圆1000多千米范围内的居民都听到了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不久消息传开,位于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了.爆发的火山伴着轰轰的巨响,不断向高空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后3天内将附近 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4月12日中午时分,在距火山几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岛,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坦博拉火山直到1815年7月15日才停止喷射气体和火山灰.从火山口倾泻下来的熔岩流,在淹没了山脚下大片农田后,流入海中,激起冲天水雾.火山爆发时伴随的地震使海底地壳沉陷,引起了海啸,巨浪将位于火山旁的坦博拉镇吞没了。
整个爆发过程中,火山上部失去了700亿吨山体,形成了一个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总共有600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400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22厘米厚。
2013年,坦博拉火山高2851米,自1913年又有一次小规模喷发以来,这个创造了世界纪录的火山一直在沉睡之中,或许它在为下一次喷发积蓄着力量。
除此座火山外,印尼还有76座活火山,因此,印度尼西亚又被称为“火山国”。
爪哇岛
爪哇岛(印尼语:Jawa、英语:Java)是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区。该岛面积不到全国的7%,却集中了全国65%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岛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椰林、海滩、热带作物种植园及众多火山构成了一幅风光绮丽的画卷。岛的中部有世界最大的古老佛塔——婆罗浮屠,相传是由几十万农民和奴隶用15年的时间建成的。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坐落在爪哇岛的西北部,人口800多万,是东南亚的第一大城市。
中南半岛
本区地形结构比较特殊,山川大势为南北纵走,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地形结构如掌状。
马来群岛
东南亚岛屿区又称马来群岛区,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高峻的地形支离破碎,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剧烈。
苏门答腊岛
世界第六大岛,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加里曼丹岛(婆罗洲),为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所属的大巽他群岛岛屿之一,经济地位仅次于爪哇岛。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濒印度洋,东临南海和爪哇岛东南与爪哇岛遥接。
加里曼丹岛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也译作婆罗洲、婆罗乃(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岛,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西为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南为爪哇海、爪哇岛,北为南海。
苏拉威西岛
苏拉威西岛,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大岛屿。岛形奇特,由四个半岛向北、东北、东南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积比重最大的岛屿。
新几内亚岛
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和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 ,又称伊里安岛。马来群岛东部岛屿,位于太平洋西部,澳大利亚北部。位于西太平洋的赤道南侧,西与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毗邻,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相望 。
山峰
查亚峰(CarstenszPyramid),印度尼西亚语作PuncakJaya,旧称苏卡诺峰(PuntjakSukarno)、卡斯藤士峰(GunungCarstensz或MountCarstensz)。亦名“普鲁峰”。是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内的山峰,为大洋洲最高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岛屿山峰,海拔5030米,峰顶终年冰雪覆盖。
2024-09-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