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怎么证明1+1=2的?求过程!!

百度网友bb00f89
高粉答主

2019-08-0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1+1=2”就是指哥德巴赫猜想,华罗庚并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数学家是陈景润,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扩展资料:

华罗庚是中国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1936~1938年,他赴英留学,师从哈代研究数论,并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验证了对于几乎所有的偶数猜想。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国,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参加讨论班的学生,例如王元、潘承洞和陈景润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同年,原苏联数学家阿·维诺格拉朵夫证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潘承洞于1962年证明了“1+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法作了新的重要改进后,证明了“1+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景润

李仲坚1948
2020-11-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65
展开全部
华罗庚的证明:n=p1+p2;
n表示大于2的偶数。p表示素数。p1素数的获得:n这个偶数开平方。
根据华罗庚这个思路,无法获得这个偶数的全部完全正确的素数之和。
例如偶数30,30开平方获得的素数:2;3;5三个素数。(其实还应该有1开平方等于素数1)华罗庚在遗嘱中认为“无法计算”!
我认为:华罗庚的n=p1+p2的数学表达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但是,p1选择n这个偶数开平方属于“方向”偏离!
我选择的p1素数的范围:n的二分之一以上到小于n之间。p2素数的获得:n减p1纳等于素数,筛弃等于合数。
那么偶数30=17+13=19+11=23+7=29+1四个组解。
凡是大于2的偶数以此类推都可以获得全部完全正确的1+1的组解。
(华罗庚的遗作中,介绍埃氏筛法时,数1属于素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爆炸实验室
2020-12-18 · 百度认证:教育达人
爆炸实验室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1等于几?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说是2;但是在科学的世界里,还真的存在1+1小于2的情况呢;今天爆爆就用一个科学实验,教你证明1+1不等于2。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仨X不等于四
高粉答主

2012-01-0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87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2362万
展开全部
这都是哪来的怪论?华罗庚什么时候证明过这个?
追问
搞错了,是陈景润。糊涂了,呵呵!
追答
陈景润也没证明过这个啊!!!
郁闷啊~最近见了无数搞错这个问题的人。
陈景润证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问题,这个问题是数论里面的一个重要猜想,和算术里面的1+2=3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未解决的问题是“1+1”,就是一个较大的偶数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相加的形式,这个没有人能证明,但是用计算机可以实验,已经实验到很大很大的偶数都满足这个规律,没有一个特例。这和1+1=2一点关系都没有。1+1=2是个公理,就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不需要证明的。数学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公理,比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
详见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808.htm
千万不要被误导!哥德巴赫猜想真的和算术里面的1+1=2、1+2=3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15d290fe21
2012-01-08 · 贡献了超过133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5万
展开全部
闪电狗。
追问
what?什么叫闪电狗?
追答
你有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