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天子坐姿:正襟危坐。
——端坐明堂,坐北而朝南,惜字如金,不辨面容。
何谓正襟危坐?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这样的姿势不是几秒钟的摆设,而是真正的“坐功”。古人说君子独善其身,古代官员是正颜厉色的坐,而皇帝是不假颜色的坐,意思就是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自威。
先秦皇帝是跪坐,椅始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成语正襟危坐也是源于历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胡床、马扎、布墩等最说舒适便利,但皇帝只会在私底下用,不会在正规场合坐的,毕竟那是胡人的东西,这样做的接见大臣,是极不庄重甚至带有侮辱性质的,在中国古代这个礼仪之邦,是十分严重的错误,放在春秋时代大臣大概甚至会以此类事件弑君了。
展开全部
早在周秦时期是“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铺上席子,坐者盘腿坐在席子上。尊贵者单独在上座坐一张席子,陪坐者在下座两人或者多人共坐一张席子。席前设一几案放置器物。席地而坐对坐姿有要求,通常要求“正襟危坐”,将衣襟理正,两手放在大腿上,腰板挺起,双目平视前方,不苟言笑。有必要动作时,手肘才可以触及几案。这种坐姿从现在可看到的史料来看,延续了很长时间。周朝的《周礼》、《仪礼》有明确记载,可能到汉、唐时期还有这样的坐法。唐太宗的《步辇图》也是以席地而坐的坐姿平坐在上面.
到南唐时,人们已经不席地而坐,有了床,也有了椅子。但是席地而坐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过来,韩熙载不管坐在床上还是坐在椅子上,还总是席地而坐的坐姿,双腿从不垂下去,而且床前有栏板,腿垂不下去。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有人坐在床上,坐得很随便;有人坐在椅子上也很随便,不再是“正襟危坐”,完全是一副休闲的样子。
高坐具出现以后,人们并不是不再正襟危坐,正规场合仍然要正襟危坐,要讲究坐相,要坐出庄重、庄严来;不可轻翘二郎腿,混身乱颤。宝座上的皇帝、坐床的活佛、大堂上的官老爷就是例子。
到南唐时,人们已经不席地而坐,有了床,也有了椅子。但是席地而坐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过来,韩熙载不管坐在床上还是坐在椅子上,还总是席地而坐的坐姿,双腿从不垂下去,而且床前有栏板,腿垂不下去。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有人坐在床上,坐得很随便;有人坐在椅子上也很随便,不再是“正襟危坐”,完全是一副休闲的样子。
高坐具出现以后,人们并不是不再正襟危坐,正规场合仍然要正襟危坐,要讲究坐相,要坐出庄重、庄严来;不可轻翘二郎腿,混身乱颤。宝座上的皇帝、坐床的活佛、大堂上的官老爷就是例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