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几篇文章^-^谢谢

以下的这些文章中随便找两片就行~第一辑岁月之河玻璃匠和他的儿子木头片子三条河在我桌头流淌铁凝的暖意原下的日子儿子是什么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戴眼镜的钻工学杀羊昨日来信曾经... 以下的这些文章中随便找两片就行~

第一辑 岁月之河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木头片子
三条河在我桌头流淌
铁凝的暖意
原下的日子
儿子是什么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戴眼镜的钻工学杀羊
昨日来信
曾经,他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导演
第二辑 美文之美
进入瑞士
雨雾漓江图
月下桨声
开往春天的列车
请拉住我的手
手执一枝黄花
动词医院
锡林郭勒
兰州上岛
今夜,我站在风中
第三辑 苍生之情
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
那女孩说:“我最幸福”
人家说他是我爹
泪洒山川难慰心
天底下最美的母亲
娘,我是疯子娘
向上的爱
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像老母亲那样淡远而札实
天堂里没有垃圾
第四辑 爱情之蜜
爱情然乌湖
父亲的金婚
六个爱情纽扣
猛灌九十天甜言蜜语的滋味
爱情老了的时候
玫瑰羞答答地开
女人夜
我暗恋过的老师
我想对你说
做自己的情人
展开
 我来答
林茂多幽林1
2006-02-10 · TA获得超过18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万
展开全部
  1.<开往春天的列车 ?(曾有情)
  列车不知疲倦地飞速奔驰。因为没有买到卧铺票,坐硬座的我早已疲倦和难受。作为惟一的消遣,我的目光只有与一本杂志里的文字亲密接触,一页页地翻着流动很慢的时光,偶尔拿起小桌上的矿泉水,小呷一口,徐徐咽下。其实,我并不渴,只是借矿泉水的凉爽来驱逐睡意,白天提前支取了睡眠,无梦的夜晚该如何熬过? 一篇文章几乎没在我脑子里留下什么印象,便慢吞吞地到了最后一个句号。我抬起头,习惯性地去拿那瓶矿泉水,这时,我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站在我对面的坐位旁,目光死死地盯着我,活像一尊技艺拙劣的雕塑。她衣服样式很土,上面布满汗渍和污垢,手里攥着一个肮脏的编织袋,里面鼓鼓地装着什么。 大约半个多小时过后,当我再次取矿泉水时,我发现“雕塑”仍立在原处,那个鼓着肚子的编织袋已经塞到了坐椅下面。她目光像一撮从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撒在我的身上,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让我不解的东西,很浓烈,很急迫。于是,我琢磨她一定是在等坐位,车厢里人很多,没有一个空位。我便暗想:老瞧着我干吗?我到终点站北京,等我为你腾位置你找错人啦。 我在“雕塑”的守望下照常看我的杂志。又一次喝水解困时,我见小女孩还站着,只把后背斜靠在对面的坐位旁,手里捧着一本皱皱巴巴的书。我瞅了一下封面,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她看得极专心,嘴唇微微颤动,像是在默念课文。我慢慢注意到,只有在我每次拿矿泉水时,她才抬头看我一眼,等我重新注视杂志时,她也把目光收回课本。 过了好久好久,列车又在一个什么站停下了。邻座的男子把车窗打开,我立即感到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几分钟后,列车徐徐启动,我拿起矿泉水,猛喝了一口,水已差不多见了瓶底,便顺手将空瓶向窗外扔去。此刻,对面的小女孩猛地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别——”她伸手去抓我的胳膊,而空瓶已落在车外,发出一声叹息般的轻响。 我似乎还没有理解女孩的用意,她却既气愤又委屈,两行泪珠竟然跳出了眼眶:“叔叔,我为了等你这个空瓶子,我都站了三百多公里了,可你……” “什么?”我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万分惊讶中我终于明白,苦苦等待了数小时,整整腿脚发软地站了几百公里,她原来不是为了等坐位,而是为了一个空塑料瓶,为了一个可以回收的废品,原来她的每一眼,都是在观察我什么时候能够喝完矿泉水!我有些愧疚地说:“对不起,小姑娘。别哭,不就一个空瓶子吗,不值得流泪。” 女孩一边用脏衣袖擦泪,一边说:“你们这些有钱人可以随便把它扔了,可它是我的学费呀!” 我愈发惊诧,在我的经历中,我不知扔掉了多少这样那样的饮品包装瓶,可从来没有想到这些随手可弃的垃圾,竟会与学费有啥关联。好奇心让我不得不刨根问底。女孩告诉我她家很穷,父亲因为车祸截了双腿,狼心狗肺的肇事司机逃了,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没日没夜的劳作维持。家里实在没钱供她上学,父亲体谅母亲的难处,要她从下学期开始别再上学了,回家帮母亲一把。她坚决不肯辍学,缠着父母又哭又闹,说不让她上学还不如让她去死。父亲最后无奈地长叹道,如果你自己能找来学费你就上,找不到就别上。为了能圆读书梦,她只好趁放寒假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到离家不远的火车站,买一张站台票混上火车,在列车上捡易拉罐、矿泉水瓶、啤酒瓶等废品,卖钱攒学费。 她每天都穿梭于铁道线上,早晨随车远去,下午或晚上再爬上返回的列车归来,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干馍,渴了就饮别人喝剩下的矿泉水,或者喝车上的凉水。她每天的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上车后,首先挨个车厢来回“巡视”几遍,把乘客丢弃的废品捡完后,便找一个能够为她提供废品的地方守株待兔。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抽一点时间复习功课,天天泡在车上,既要挣学费,也不能误了学习。复习一阵功课,然后她再进行下一轮全车“搜查”,如此反复。 听完女孩的诉说,我的心不仅仅是被感动,更是被强烈地震撼着,一个仅值几分钱的空塑料瓶,对于小女孩竟然包含着这么大的用途,竟然关系着女孩的前程,每一个空瓶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缕希望。我真的找不到什么话语来安慰她因为失去了一个空瓶而失落的心,作为一个生活十分幸福的孩子的父亲,我为另一个十分不幸的孩子感到难过,同时又对这个过早自强自立的孩子充满钦佩。我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她,算是弥补我的过失,算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献给希望工程的爱。我想女孩一定会把我当成恩人。 恰恰相反,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孩却执著地摇了摇头,怎么也不肯收我的钱。她坚定地说:“叔叔,谢谢你的好意。我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说,从小要学会一切靠自己,我连爸爸妈妈都不靠,更不能靠别人的施舍。我有手,我有脚,学费我一定能够自己挣来的。我不仅下学期要上学,我还要读高中,上大学!” 女孩说完,把语文课本卷成筒往裤兜里一插,躬下身子从坐位下面拉出编织袋,开始了又一轮全车废品跟踪。 望着女孩的背影,我的双眼有些湿润。好一会儿,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我追上一辆从我面前走过的售货小车,买了两瓶矿泉水,当即拧开瓶盖,将矿泉水哗哗倒进水池里。我看见售货员疑惑的目光冲我发愣,我听见背后有人说我神经不正常,我默默无话,只管大步穿过一节又一节车厢窄窄的过道,远远地我看见了那个小女孩。我双手高高举起矿泉水瓶向她晃动,她高兴地朝我走过来。 “叔叔,哪来的?”她激动地问。 “我帮你捡来的。”我淡淡地说。 她接过空瓶装进了编织袋。我见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像一朵开得极为饱满的菊花,我庆幸我既弥补了过失,又巧妙地满足了她的自尊。 “叔叔,你真好。”说完,她提着沉甸甸的编织袋离去。 此刻,我听到她那编织袋里发出啤酒瓶、易拉罐的碰击声,那是蓬勃的希望发出的清脆的鼓点,那是灿烂的明天传来的美妙的乐曲。对于女孩来说,她踏上的每一次车,都是开往春天的列车……
  2.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梁晓声 2005-11-6 04:07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行走街巷,架子上分格装着尺寸不等、厚薄不同的玻璃。他们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镜框!镶相框!”
  他们被叫做“玻璃匠”。
  有时,人们甚至直接这么叫他们:“哎,镶玻璃的!”
  他们一旦被叫住,就有点儿钱可挣了。或一角,或几角。总之,除了成本,也就是一块玻璃的原价,他们一次所挣的钱,绝不会超过几角。一次能挣五角钱的活,那就是大活了。他们一个月遇不上几次大活的。一年四季,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冒酷暑,顶严寒,为的是一家人的生活。他们大抵是些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被拒在国营体制以外的人。有玻璃匠的年代,城市百姓的日子普遍都过得很拮据,也便特别仔细。不论窗玻璃裂了,还是相框玻璃或镜子碎了,那大块儿的,是舍不得扔的。专等玻璃匠来了,给切割一番,拼对一番。要知道,那是连破了一只瓷盆都舍不得扔,专等锔匠来了给锔上的穷困年代啊!
  玻璃匠开始切割玻璃时,每每都吸引不少好奇的孩子围观。孩子们的好奇心,主要是由玻璃匠那一把玻璃刀引起的。刀本身当然不是玻璃。玻璃刀看去都是样子差不了哪儿去的刃具,像临帖的毛笔。刀头一般长方而扁,其上固定着极小的一粒钻石。玻璃刀之所以能切割玻璃,完全靠那一粒钻石。没有了那一粒小之又小的钻石,一把新的刀便一钱不值了。玻璃匠也就只得改行,除非他再买一把玻璃刀。而从前一把玻璃刀一百几十元,相当于一辆新自行车的价格。对于靠镶玻璃养家糊口的人,谈何容易!并且,也极难买到。因为在从前,钻石本身太稀缺了。所以从前中国的玻璃匠们,用的几乎全是从前的也即解放前的玻璃刀,大抵是外国货。解放前的中国还造不出玻璃刀来。将一粒小之又小的钻石固定在铜的或钢的刀头上,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可想而知,玻璃匠们是多么爱惜他们的玻璃刀!与侠客对自己兵器的爱惜程度相比,也是不算夸张的。每一位玻璃匠都一定为他们的玻璃刀做了套子。像从前的中学女生总为自己心爱的钢笔织一个笔套一样。有的玻璃匠,甚至为他们的玻璃刀做了双层的套子。一层保护刀头,另一层连刀身都套进去,再用一条链子系在内衣兜里,像系着一块宝贵的怀表似的。当他们从套中抽出玻璃刀,好奇的孩子们就将一双双眼睛瞪大了。玻璃刀贴着尺在玻璃上轻轻一划,随之出现一道纹,再经玻璃匠的双手有把握地一掰,玻璃就沿纹齐整地分开了,在孩子们看来那是不可思议的。
  我的一位朋友的父亲,便是从前年代的一名玻璃匠。他的父亲有一把德国造的玻璃刀。那把玻璃刀上的钻石,比许多玻璃刀上的钻石都大,约半个芝麻粒儿那么大。它对于他的父亲和他一家,意味着什么就不必细说。有次我这位朋友在我家里望着我父亲的遗像,聊起了自己曾是玻璃匠的父亲,聊起了他父亲那一把视如宝物的玻璃刀。我听他娓娓道来,心中感慨万千。
  他说他父亲一向身体不好,脾气也不好。他十岁那年,他母亲去世了,从此他父亲的脾气就更不好了。而他是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一发脾气,他就首先成了出气筒。年纪小小的他,和父亲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也越来越冷漠。他认为他的父亲一点也不关爱他和弟弟妹妹。他承认,少年时的他,心里竟有点儿恨自己的父亲……
  有一年夏季,他父亲回老家去办理他祖父的丧事。父亲临走,指着一个小木匣严厉地说:谁也不许动那里边的东西!他知道父亲的话主要是说给他听的。同时猜到,父亲的玻璃刀放在那个小木匣里了。但他也毕竟是个孩子啊,别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也免不了会对之产生好奇心呀!何况那东西是自己家里的,就放在一个没有锁的、普普通通的小木匣里!于是父亲走后的第二天,他打开了那小木匣,父亲的玻璃刀果然在内。但他只不过将玻璃刀从双层的绒布的套子里抽出来欣赏一番,比划一下而已。他以为他的好奇心会就此满足,却没有。第三天他又将玻璃刀拿在手中,好奇心更大了。找到块碎玻璃试着在上边划一下,一掰,碎玻璃分为两半,他就觉得更好玩了。以后的几天里,他也成了一名小玻璃匠,用东捡西拾的碎玻璃,为同学们切割出了一些玻璃的直尺和三角尺,大受欢迎。然而最后一次,那把玻璃刀没能从玻璃上划出纹来,仔细一看,刀头上的钻石不见了!他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毛了,手也被玻璃割破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使用不得法,刀头上那粒小之又小的钻石,是会被弄掉的。他完全搞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掉的,可能掉在哪儿了。就算清楚,又哪里会找得到呢?就算找到了,凭他,又如何安到刀头上去呢?他对我说,那是他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重大事件。甚至,是惟一的一次重大事件。以后他所面临过的某些烦恼之事的性质,都不及当年那一件事严峻。他当时可以说是吓傻了……由于恐惧,那一天夜里,他想出了一个卑劣的办法。第二天,他向同学借了一把小镊子,将一小块玻璃在石块上仔仔细细捣得粉碎,夹起半个芝麻粒儿那么小的一个玻璃碴儿,用胶水粘在玻璃刀的刀头上了。那一年是1972年,他十四岁……三十余年后,在我家里,想到他的父亲时,他一边回忆一边对我说:“当年,我并不觉得我的办法卑劣,甚至还觉得挺高明。我希望父亲发现玻璃刀上的钻石粒儿掉了时,以为是他自己使用不慎弄掉的。那么小的东西,一旦掉了,满地哪儿去找呢?既然找不到,哪怕怀疑是我搞坏的,也没有什么根据,只能怀疑啊!”
  父亲回到家里后,吃饭时见他手上缠着布条,问他手指怎么了?他搪塞地回答,生火时不小心被烫了一下。父亲没再多问他什么。
  翌日,父亲一早背着玻璃箱出门挣钱去。才一个多小时后就回来了,脸上阴云密布。他和他的弟弟妹妹吓得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口。然而父亲并没问玻璃刀的事,只不过仰躺在床上,闷声不响地接连吸烟。
  下午,父亲将他和弟弟妹妹叫到跟前,依然阴沉着脸但却语调平静地说镶玻璃这种营生是越来越不好干了。哪儿哪儿都停产,连玻璃厂都不生产玻璃了。玻璃匠买不到玻璃,给人家镶什么呢?我要把那玻璃箱连同剩下的几块玻璃都卖了。我以后不做玻璃匠了,我得另找一种活儿挣钱养活你们……
  他的父亲说完,真的背起玻璃箱出门卖去了。以后,他的父亲就不再是一个靠手艺挣钱的男人了,而是一个靠力气挣钱养活自己儿女的男人了。他说,以后他的父亲做过临时搬运工;做过临时仓库看守员;还做过公共浴池的临时搓澡人;居然还放弃一个中年男人的自尊,正正式式地拜师为徒,在公共浴堂里学过修脚。而且,他父亲的暴脾气,不知为什么竟一天天变好了,不管在外边受了多大委屈和欺辱,再也没回到家里冲他和弟弟妹妹宣泄过。那当父亲的,对于自己的儿女们,也很懂得问饥问寒地关爱着了。这一点一直是他和弟弟妹妹们心中的一个谜,虽然都不免奇怪,却并没有哪一个当面问过他们的父亲。
  到了我的朋友三十四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因积劳成疾,才六十多岁就患了绝症,在曾做过玻璃匠的父亲的生命之烛快燃尽的日子里,我的朋友对他的父亲孝敬倍增。那时,他们父子的关系已变得非常深厚了。一天,趁父亲精神还可以,儿子终于向父亲承认,二十几年前,父亲那一把宝贵的玻璃刀是自己弄坏的,也坦白了自己当时那一种卑劣的想法……
  不料他父亲说:“当年我就断定是你小子弄坏的!”
  儿子惊讶了:“为什么,父亲?难道你从地上找到了……那么小那么小的东西啊,怎么可能呢?”
  他的老父亲微微一笑,语调幽默地说:你以为你那种法子高明啊?你以为你爸就那么容易骗呀?你又哪里会知道,我每次给人家割玻璃时,总是习惯用大拇指抹抹刀头。那天,我一抹,你粘在刀头上的玻璃碴子,扎进我大拇指肚里去了。我只得把揣进自己兜里的五角钱掏出来退给人家了。我当时那种难堪的样子就别提了,那么些大人孩子围着我看呢?儿子你就不想想,你那么做,不是等于要成心当众出你爸的洋相吗?儿子愣了愣,低声又问:“那你,当年怎么没暴打我一顿?”
  他那老父亲注视着他,目光一时变得极为温柔,语调缓慢地说:“当年,我是那么想来着。恨不得几步就走回家里,见着你,掀翻就打。可走着走着,似乎有谁在我耳边对我说,你这个当爸的男人啊,你怪谁呢?你的儿子弄坏了你的东西不敢对你说,还不是因为你平日对他太凶吗?你如果平日使他感到你对于他是最可亲爱的一个人,他至于那么做吗?一个十四岁的孩子,那么做是容易的吗?换成大人也不容易啊!不信你回家试试,看你自己把玻璃捣得那么碎,再把那么小那么小的玻璃碴粘在金属上容易不容易?你儿子的做法,是怕你怕的呀!我走着走着,就流泪了。那一天,是我当父亲以来,第一次知道心疼孩子。以前呢,我的心都被穷日子累糙了,顾不上关怀自己的孩子们了。”
  “那,爸你也不是因为镶玻璃的活儿不好干了才……?”
  “哎,儿子你这话问的!这还用问吗?”
  我的朋友,一个三十四岁的儿子,伏在他老父亲身上,无声地哭了。几天后,那父亲在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守护之下,安详而逝……
  我的朋友对我讲述完了,我和他不约而同地吸起烟来,长久无话。
  那时,夕照洒进屋里,洒了一地,洒了一墙。我老父亲的遗像,沐浴着夕照,他在对我微笑。他也曾是一位脾气大的父亲,也曾使我们当儿女的都惧怕。可是从某一年开始,他忽然判若两人,变成了一位性情温良的父亲。
  我望着父亲的遗像,陷入默默的回忆:在我们几个儿女和我们的老父亲之间,想必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吧?那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可我却没有我的朋友那么幸运,至今也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了,将永远是一个谜了……

参考资料: 百度

tianyihai
2006-02-10 · TA获得超过6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六个爱情纽扣
父亲第一次突发脑溢血是在去年春天,那次经医生全力抢救方转危为安,他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就强烈要求出院。
我其实希望父亲能在医院多住几天。自母亲病逝后,他一个人守着家里空空荡荡的大屋子,我害怕他太寂寞。
回到家收拾停当,父亲叫我在床边坐下,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布包说:“听说得过脑溢血的人,很容易复发,复发了就很难过那个坎儿,我害怕出现那种情况,所以,提前给你交待一些事。”
我说:“爸,你好好的,说这些干什么!”
父亲摆摆手,打开了那个布包。布包里有存折、房产证之类的东西,父亲一一交到我手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块花手绢。我以为是什么贵重物品,却是6粒纽扣:一粒黑塑料纽扣,现在已很少看到了,还有5粒是中式对襟衣服上的盘云扣,盘得很精致。也许都是很久远的东西了,塑料扣已有划痕,黑色的盘云扣也泛白起毛了。
父亲满怀深情地看着这几粒扣子说:“我死后火化时,一定要记着把这几粒扣子放在我的手心里。”
“爸……”我疑惑地看着父亲,不知父亲为何要这么慎重其事地交待自己的后事。父亲一向将身后事看得很开的。
“这是你母亲衣服上的扣子,是我一生最珍爱的宝物。”父亲摩挲着这几粒扣子,第一次向我说起了他和母亲的爱情故事———
我和你妈妈是大学同学,我大学里的女友是你妈妈的好友。大学毕业后,你妈妈和我的女友一同留在了北京,而我响应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去了四川。
两年之后,我提出结婚,女友说,你还是调回北京再说吧。可调入北京,那是多么困难的事啊!再说,我是搞铁路设计的,到四川去就是想修铁路,回北京干什么呢?我希望她能随我去四川,可她不愿离开北京。
我们谈崩了。
本打算在北京过年的我,气冲冲地提着包去了火车站准备回四川。你妈妈听说后,急忙跑来拦住我,说她要再劝劝我那女友。我知道事情不可挽回,执意要走。你妈妈没有办法,她把我拉到附近的小饭店,要了两盘饺子,说再怎么也得吃点东西热热和和地赶路,也算是提前给你过个年吧。正吃着,你妈妈看见我上装的一颗扣子没了,马上起身去买扣子。她跑了一趟没买着,两手空空地回来。我说,一颗扣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她说你要赶那么远的路,没有扣子冷风直往脖子里灌,感冒了怎么办?她想也没想,就低头从自己的外套上扯下一颗扣子,向店主借了针线,一针一线地把那粒扣子缝在我的衣服上。她又害怕其他的扣子也不牢靠,就把所有的扣子都钉牢了……孩子,也许你妈妈当时什么也没想,她天生就是一副热心肠,可是,当我看着她那么细心地为我缝扣子时,真让刚被人浇了一盆凉水的我,心里热烘烘的……
从这以后,我和你妈妈开始通信了,我们的友情慢慢转化为爱情。又过了一年,你妈妈在我不知晓的情况下,自己联系好单位,放弃了北京户口和安逸的工作,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
我们平静幸福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0年。那时你妈妈刚生下你不久,我突然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几番批斗之后,我被押到更偏远的一座大山里去养护铁路。你妈妈含泪给我收拾行李,临走时她脱下身上的棉袄让我换上。那是你妈妈最喜欢的一件棉袄,缎子面,黑底红花,丝棉里子,缀着盘云扣,是你姥姥亲手给她做的嫁妆。我不肯穿,你妈妈以为我嫌这是女式衣服,就说,穿在里面,没人看得见,山上冷,穿上丝棉做的袄子御寒,丝棉又轻,干活时也利索……我就这样穿着带有你妈妈体温的袄子走上了“改造”之路。
那里的环境非常艰苦,吃不饱,住的地方不挡风不遮雨。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我们再也不能搞铁路设计了,也不知道哪天才能重新拿起心爱的绘图仪。同来的几个人,常常绝望得大哭,有人甚至想到了死。我没有。天寒地冻的夜晚,我一遍遍抚摸着穿在身上的棉袄,遥想着远方燃着昏黄灯光的家,想着在灯下忙碌的你妈妈。我想,我这辈子欠她的太多,所以再大的委屈我也要忍受着,再艰苦的口子我也要熬下去。
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早已说不出话来。我接过父亲手中的纽扣握在手心,感到那上面还留存着炙热的温度。父亲和母亲是世上千万对平凡夫妻中的一对,他们的婚姻生活,没有激情,没有浪漫,岁月的纷乱让他们记不住结婚纪念日,更不会在情人节互送鲜花与巧克力,他们彼此熟悉到几乎要忽略对方的地步……但他们向对方奉献的,是整个的身心与命运,是一生一世与对方荣辱与共不离不弃。这种爱早已化作一场杏花春雨,浸透了彼此的骨髓。
我明白父亲特意将这段往事告诉我,还有另一层深意:父亲对我的婚姻一直很担忧。我和丈夫要死要活地恋爱两年后结了婚,可是婚后却老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有几次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每次和丈夫吵了架回到娘家,父亲总是叹气。
想到这儿我突然想到,父亲说有7粒纽扣,可我手里却只有6粒。父亲笑了:“那一粒你妈妈带走了,到了那个世界里,我会凭着那粒扣子找到她的,我们早说好的,来世我们还要做夫妻,我要让她生活得比今世更幸福!所以,女儿你一定要记住,等我走的时候,千万把这几粒纽扣放在我手心里。”
我的泪落了下来,溅湿了手中的纽扣。
两年后,父亲再次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告别仪式上,我将那粒有道划痕的塑料纽扣和一粒泛白的盘云扣放在父亲手里,余下的4粒扣子,两粒交给从国外匆匆赶回来奔丧的哥嫂,一粒给了丈夫,还有一粒紧紧攥在自己手心里……当然与这些扣子一块交给他们的,还有父母的爱情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真的,看看前辈的故事,自己的又算什么呢?自己又为小石头做了些什么呢?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我想女孩子应该慢慢成熟成为一个伟大的女人,那种宽容和奉献,我发自内心的佩服,我想到了小石头的母亲,虽然我们的接触很有限,但是从它的身上我看到了宽容和奉献,默默的,真实的,毫无怨言,那种心态和崇高我想达到,我想学习,我真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她能成为我的妈妈,我的婆婆,我希望自己能为小石头多做一些事情,多付出一些!

人家说他是我爹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从省政府门口路过,但对马路对面的小广场印象并不深刻。只觉得把原来的小公园改建成开放式的广场,开阔了视野,方便了群众,远远看去,还点缀着几尊雕塑和几根柱子,多少凭添了几分活灵和文化气。

想不起来是哪一天了,司机指着远远一尊石像说:“我听院里的人说了,是你爹的像!”我吃了一惊:这么重要的事作为赵树理的儿子我竟一无所知,真是太不孝不敬,孤陋寡闻了!忙说:“真的,去看看!”

下车走了几步,只见一个面目陌生的石头人迎面直竖竖地立在解放路口,一手握笔,一手拿本。像下一个大理石座,正面赫然刻着三个大字:“赵树理”。我在像前木立良久,目光似乎比石像还呆痴,不知是种什么感觉。

作为赵树理的儿子,希望在省城给他立一个像样的雕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也是我几十年来的宿愿。可面对这尊面目呆板的脸庞,我实在是哭笑不得。想笑,是因为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总算有了一尊老人家的雕像,且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可见人民没有忘他,国家没有忘他;欲哭,却是因为这块本来就没有生命的石头和从未见过的面孔只是因为刻了“赵树理”这三个字我就必须认可,叫他声老爹。

这三二十年来,我杂七杂八干过不少行当,转来转去却还在文艺界这个圈子。尤其近十年,几乎是围着雕塑转圈,干的全是些与此相关的事,所以对雕塑这行并不完全陌生。像与不像对我们这些赵树理的亲人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一件雕塑艺术品而言,这其实不是主要问题,甚至与艺术本身无关。再过百年,谁也不会再细究这个问题了。说的苛刻些,这件作品都不必在这个范围内加以讨论,原因非常简单,其中并无艺术可言。无奈它已经充当,并且还在继续充当着美化城市、点缀环境的艺术角色,只好权当艺术来论,如不论,它将还会永远“艺术”下去。

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人皆知其名,即便逝去多年,他的人格形象依然会深印在人们脑海,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积淀下来。比如李白,历史上的真人可胖可瘦,但像必须做成一派仙风侠骨,桀骜不羁的样子,关公则必须红面凤眼,威武高傲。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世人早有定论,不能随便表现,这就是“神形兼备”中的神韵。雕塑家要表现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必须具备神和形这两个基本要素。赵树理这尊雕像,就算我们不论其形,我们承认这个老爹,在神似

上更无从谈起。

谁都知道,赵树理首先是作家。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呢?是一个一生为农民奔走呼吁,奋笔疾书的作家,是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作为一个雕塑家,在构思之前,至少要考虑这么两点。可是眼前这尊像,农民和农村就不要说了,一看作品的穿戴打扮、动作、神态,这点想都没有想过。惟一想到要表现的是赵树理是个作家这件最最明了、简单的事。作家嘛,必须先得有只笔,然后必须有本书,而且还得是个写书的,正在写文章。于是,省城的市中心,省政府的大门口就出现了这么一座直挺挺的站在大马路上,一手拿笔,一手拿本,眼往前看,手在写字的赵树理雕塑。我想,恐怕再不会有一个笨拙的雕塑家去这么注译和构想一个作家的雕像了吧!

前两天上网聊天,偶遇一网友,竟然就是当初建造这尊雕像的经纪人!我就开了几句玩笑,说:你们光图省钱省料了,把我老爹糟蹋成这个样子,这下总算找到“原凶”了!谁知他倒诉开了苦:就是这么省来省去,几年了,也没给我们结清工程款,这下可算找到要款的源头了!不想赵树理生前不欠别人分文,死后却背了一屁股冤枉债。

说归说,怨归怨,像在那里一立几年,风风雨雨,赵树理三个大字却仍然历历在目。出于对文章的思念,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小广场来了,闲下没事总想去那儿走走,每年清明时节,也仍不忘买几枝鲜花,恭恭敬敬放在他脚前,深深鞠上三个躬。唉,好歹也是个爹呀!

在这个小广场上,和我爹作伴的还有另外两位大大有名的山西老乡,一个是荀况老先生;另一位是大诗人白居易。一看手法,就知道是同出于做赵树理的这位“大手笔”;一样的呆板,一样的粗糙,当然更是一样的无艺术可言。早就没人敢假冒二位的传人后代,却偏偏有好事者咬文嚼字,吹毛求疵,从两个像座百余字的简介中找出了6个错字。三人老少有序,各差千余岁,却有同样的无奈。

我无意责备雕像的石匠,他们的工作只是老实地按照作者的图纸去打工;我甚至也无意责怪这位让人哭笑不得的“大手笔”,他肯定也是尽了浑身的解数。中国之大,雕家多矣。有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让英雄与石碑永垂不朽的,也有在偏远山区,为主庙神圣重塑金身的。决定这个在什么地方,请什么人,做什么像的人,其实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假如这位关键多少能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多少有些文化和审美意识,或多少知道此处立此像的意义与影响,而不是把它仅仅当成是政绩工程或生财之道,我想,事情是不会荒唐到这种地步的。

此像一立,立刻议论纷纷,省市电视台,山西诸报纸,当地游人,外省过客,七嘴八舌,却是毁多誉少,并且也引起了省里主管文化宣传事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去年省里有关领导也找我谈过此事,谈及此像,同样遗憾万分。表示一定推倒重建。但省里推到市里,市里推到区里,区里推到园林局,园林局我没去找,不知又推给谁了。越推动静越小,雷霆之势终于像塔里木河,一路咆哮,最后不知在哪儿渗到沙隙里,无声无息了。只有那尊面目皆非的赵树理像仍日复一日地默默地站在马路边。

呜呼我爹,生前受尽迫害,死后还惨落了个有碍市容的名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