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是谁发明的?
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群人发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到美国的科学家西拉德等人为防止德国人抢先造出原子弹,动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信中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起初罗斯福总统对此并不重视,直到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才批准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全力进行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步伐。1942年8月美国制订了研制原子 弹的“曼哈顿计划”随后任命格罗斯将军为负责人。
美国不惜重金全力投入提取铀235的研究。比较成功的方法是劳伦斯方法和尤里方法。劳伦斯方法也叫电磁法,是采用质谱仪的原理,利用铀235和铀238质量上的差异而使之分离。劳伦斯曾采用4900吨重的巨形磁铁,每天也只能分离几毫克铀235。在田纳西州建立的电磁分离厂中建造了空前大的电磁铁,磁极的直径为15英尺(1英尺=0.3048米),用这种方法终于生产出以千克计的铀235。尤里方法也叫气体扩散法。气体扩散法是根据轻的分子(像那些含铀235的分子)比含铀238的较重的分子容易、并较迅速地通过多孔障壁细孔的原理,于是把铀制成六氟化铀气体,使它通过4000次多孔障壁就能得到纯度为99%的铀235。美国为此建造了巨大的工厂,加热后的六氟化铀气体要通过成千的多孔障壁,每一障壁有成百万的小于百万分之一厘米的孔。需要几个月才能使一定量的气体从头至尾通过工厂。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是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而氢弹是在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
参考资料
美国不惜重金全力投入提取铀235的研究。比较成功的方法是劳伦斯方法和尤里方法。劳伦斯方法也叫电磁法,是采用质谱仪的原理,利用铀235和铀238质量上的差异而使之分离。劳伦斯曾采用4900吨重的巨形磁铁,每天也只能分离几毫克铀235。在田纳西州建立的电磁分离厂中建造了空前大的电磁铁,磁极的直径为15英尺(1英尺=0.3048米),用这种方法终于生产出以千克计的铀235。尤里方法也叫气体扩散法。气体扩散法是根据轻的分子(像那些含铀235的分子)比含铀238的较重的分子容易、并较迅速地通过多孔障壁细孔的原理,于是把铀制成六氟化铀气体,使它通过4000次多孔障壁就能得到纯度为99%的铀235。美国为此建造了巨大的工厂,加热后的六氟化铀气体要通过成千的多孔障壁,每一障壁有成百万的小于百万分之一厘米的孔。需要几个月才能使一定量的气体从头至尾通过工厂。
此外,由意大利移居美国的著名科学家费来设计的原子能反应堆生产出来的钚239也能作为制造原子弹的原料。1943年7月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成立了原子弹研究所,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为所长,以他为首的很多科学家日以继夜地进行工作,并不断取得重大的发现。
1945年3月美国成立合并秘密的原子能委员会,奥本海默、费米、劳伦斯、康普顿四位物理学家为该委员会人员。当时,除奥本海默尚未获诺贝尔奖外,其他三人均已获得过诺贝尔奖。
到1945年7月,美国生产出的铀235和钚239已经足够装配成原子弹了。
1945年7月16日凌晨在新墨西哥州 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使用的是劳伦斯法制取的铀235。在30米高的铁塔上安放着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清晨,5点30分按动引爆装置。瞬间,好象无数的太阳同时放射 出耀眼的光芒,立时出现了一个直径为2公里的巨大火球向空中升腾,转眼之间变成高达10 000米的庞大蘑菇云,由于爆炸引起了飓风,并象地震一样震撼着沙漠的大地。安放原子弹的铁塔,已被几百万度的温度蒸发得无形无踪,留下了巨大的深坑,估计原子弹的爆炸当量约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
背景:爱因斯坦发表了E=MC2 这个质能公式。德国一个科学家又根据这个公式,发表了一个关于核裂变会产生巨大能量的文章。
国际这时候就紧张了,怕德国会造出原子弹。 为了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就号召了同盟国所有科学家,一起研究原子弹,代号“曼哈顿计划”,研究院负责人是罗伯特.奥本海默 (中国喜欢称他为“原子弹之父”)
其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奥本海默和费米,而奥本海默被誉为“原子弹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