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018-07-30 · 打造可传承的民族化工灌装机品牌
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北方化工灌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专业从事自动化灌装机器人生产线、智能仓储、数字化车间研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批准生产防爆型产品的专业装备制造企业。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依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化学的兴趣。
首先,在开课前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检修仪器设备。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适宜的晚会上做一些魔术试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其次,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读。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化学课的阅读方法可分为通读、精读、选读、对比读。
(二)记。“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说明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
(三)练。练即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做。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依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化学的兴趣。
首先,在开课前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检修仪器设备。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在适宜的晚会上做一些魔术试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
其次,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读。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化学课的阅读方法可分为通读、精读、选读、对比读。
(二)记。“读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说明记笔记能有效地积累知识。
(三)练。练即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做。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重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教师要更新观念,确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目的,进行方法指导,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和优化获得知识的过程。
“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课堂的全过程,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
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个魔术,如“烧不坏的手帕”蘸有酒精的手帕点燃后却没有烧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加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我提出问题:“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顺利完成了物质的量的教学。
(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体验不断被强化,也就逐渐树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这样,遇上难事就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碰上失败就会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故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1、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
2、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开始可先布置预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例如,在学习《淀粉和葡萄糖》这节内容时,通过学案布置学生预习:人体内血糖偏高会得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血糖偏低又会如何?通过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不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真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理论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1)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种极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这一实验时,如果由教师演示实验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我决定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做实验,我在她的旁边告诉其实验步骤,作解释,并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夸奖该生的动手能力强,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能够促进班级中的竞争气氛的形成。
(2) 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操作,培养学生正确而良好的化学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机会实在是太少,有很多学生的操作都是不太规范的,教师并不能一一矫正。如果让学生上讲台操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到讲台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能够发现其中的错误操作。
(3)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
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方式来说,自己动手操作过的情景记忆要比单纯的聆听接受记忆要牢固的得多。有一些实验专门挑一些平时不太愿意去记忆某些知识点的学生“上台”进行操作。结果证明,即使他们平时不去刻意回想,当隔一段时间对相关知识向他们提问的时候,他们对这一段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四、优化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首先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严爱有加;其次是家长,对学生要有浓浓亲情,无尽关爱;第三是朋友,与学生友好共处,打破等级观;第四是学生,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这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是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必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解决学习的疑点;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了解到学生的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以及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
五、发挥课本的功能
化学教科书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写,供广大教师学生使用的知识宝库。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发挥课本功能,教育学生学会读书,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书本内容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读书可以在上课的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新课知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作好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的结构、内容设计、图文更加吸引学生,教师要适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真分析图表,用好教科书。
总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位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是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是他能看;解放他的嘴,是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是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我们坚信有自信和探索干劲,我们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重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教师要更新观念,确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目的,进行方法指导,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和优化获得知识的过程。
“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课堂的全过程,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
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个魔术,如“烧不坏的手帕”蘸有酒精的手帕点燃后却没有烧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加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我提出问题:“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顺利完成了物质的量的教学。
(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体验不断被强化,也就逐渐树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这样,遇上难事就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碰上失败就会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故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1、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
2、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开始可先布置预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例如,在学习《淀粉和葡萄糖》这节内容时,通过学案布置学生预习:人体内血糖偏高会得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血糖偏低又会如何?通过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不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真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理论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1)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种极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这一实验时,如果由教师演示实验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我决定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做实验,我在她的旁边告诉其实验步骤,作解释,并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夸奖该生的动手能力强,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激励,能够促进班级中的竞争气氛的形成。
(2) 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操作,培养学生正确而良好的化学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机会实在是太少,有很多学生的操作都是不太规范的,教师并不能一一矫正。如果让学生上讲台操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到讲台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能够发现其中的错误操作。
(3)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
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方式来说,自己动手操作过的情景记忆要比单纯的聆听接受记忆要牢固的得多。有一些实验专门挑一些平时不太愿意去记忆某些知识点的学生“上台”进行操作。结果证明,即使他们平时不去刻意回想,当隔一段时间对相关知识向他们提问的时候,他们对这一段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四、优化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首先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严爱有加;其次是家长,对学生要有浓浓亲情,无尽关爱;第三是朋友,与学生友好共处,打破等级观;第四是学生,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这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是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必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解决学习的疑点;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了解到学生的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以及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
五、发挥课本的功能
化学教科书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写,供广大教师学生使用的知识宝库。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发挥课本功能,教育学生学会读书,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书本内容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读书可以在上课的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新课知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作好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的结构、内容设计、图文更加吸引学生,教师要适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真分析图表,用好教科书。
总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位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是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是他能看;解放他的嘴,是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是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我们坚信有自信和探索干劲,我们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