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果敢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41个回答
2017-07-19
展开全部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
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
果敢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学校用简体中文授课。果敢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
果敢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学校用简体中文授课。果敢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1-18
展开全部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1-16
展开全部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
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
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拥有高度的自治权。果敢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学校用简体中文授课。果敢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 ”,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1662年,吴三桂率10万清兵进入缅甸,迫使缅人交出朱由榔。之后,朱由榔的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北。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随永历帝逃难的明朝将领杨高学家族统治果敢,果敢由此进入杨氏土司政权时代。[2]
雍正八年(1730年),杨猷才即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职权。[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
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1]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1-3]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4]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2]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2]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4] 。[6]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杨振材之父杨文炳宣布抗日,并入中国境至重庆被蒋介石召见,后被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中国远征军入果敢后,又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枪支弹药,自卫队曾发展至1千余人,并与日军作战上百次,牺牲150余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缅甸“班弄”会议,土司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著名的“班弄协议”上签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1] , 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经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联邦宪法[4] ,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6]
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6]
1962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4]
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3月29日,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家眷随从600余人离开果敢南下泰国。缅甸政府指示由步兵第六营和第三十九营接管果敢。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果敢进入动荡年代。缅甸政府对果敢的直接统治并不持久,不甘被废除领导权的杨氏土司地方民族武装,受缅甸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先后统治果敢地区。[2]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1968年,缅共开辟缅北根据地,杨氏土司武装和罗星汉与缅甸政府合作共同对付缅共人民军。不久,罗星汉自卫队在吃掉杨氏土司势力后不久被缅、泰两国军队击溃。缅共攻占果敢地区,果敢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2]
1989年3月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率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保留自己的武装,缅甸中央政府仅在当地派驻少量行政、教育人员。[2]
1992年 10月, 果敢同盟军发生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兄弟,杨茂良出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兼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率残部600余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贤。[7]
1995年10月22日,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 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重新入主果敢。经过缅甸政府的协调,彭家声重新出任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阵线主席; 彭家富任果敢同盟军司令[7] 。12月20日,由缅甸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代表组成的“果敢临时政府”成立。
2009年,缅甸军政府要求“民地武”接受整编和政府监管的要求被果敢方面拒绝。7月29日,缅甸东北军区司令昂丹突少将再次试图说服果敢同盟军遭到拒绝。8月8日,缅甸政府军以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果敢事件)。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二次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中央政府,政府军动用武力将彭家声逐出果敢,实质性自治的果敢同盟军政权宣告瓦解。缅甸官方宣布果敢战事共造成15名警察和11名军人死亡,13名警察和34名军人受伤,以及8名少数民族武装人员死亡。[4]
2009年12月,由白所成领导的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编制为1个营,番号为1006边防营,员额296人,另有缅军官兵30人。[4]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缅甸中央政府正式掌管果敢地区。[2]
2015年2月9日,缅甸政府军与地方武装在果敢地区爆发战事。[8]
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驻扎在果敢地区的为缅甸国防军属33师[9]
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
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拥有高度的自治权。果敢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学校用简体中文授课。果敢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 ”,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1662年,吴三桂率10万清兵进入缅甸,迫使缅人交出朱由榔。之后,朱由榔的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北。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随永历帝逃难的明朝将领杨高学家族统治果敢,果敢由此进入杨氏土司政权时代。[2]
雍正八年(1730年),杨猷才即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职权。[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
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1]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1-3]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4]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2]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2]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4] 。[6]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杨振材之父杨文炳宣布抗日,并入中国境至重庆被蒋介石召见,后被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中国远征军入果敢后,又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枪支弹药,自卫队曾发展至1千余人,并与日军作战上百次,牺牲150余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缅甸“班弄”会议,土司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著名的“班弄协议”上签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1] , 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经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联邦宪法[4] ,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6]
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6]
1962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4]
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3月29日,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家眷随从600余人离开果敢南下泰国。缅甸政府指示由步兵第六营和第三十九营接管果敢。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果敢进入动荡年代。缅甸政府对果敢的直接统治并不持久,不甘被废除领导权的杨氏土司地方民族武装,受缅甸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先后统治果敢地区。[2]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1968年,缅共开辟缅北根据地,杨氏土司武装和罗星汉与缅甸政府合作共同对付缅共人民军。不久,罗星汉自卫队在吃掉杨氏土司势力后不久被缅、泰两国军队击溃。缅共攻占果敢地区,果敢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2]
1989年3月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率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简称果敢同盟军)。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保留自己的武装,缅甸中央政府仅在当地派驻少量行政、教育人员。[2]
1992年 10月, 果敢同盟军发生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兄弟,杨茂良出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兼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率残部600余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贤。[7]
1995年10月22日,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 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重新入主果敢。经过缅甸政府的协调,彭家声重新出任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阵线主席; 彭家富任果敢同盟军司令[7] 。12月20日,由缅甸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代表组成的“果敢临时政府”成立。
2009年,缅甸军政府要求“民地武”接受整编和政府监管的要求被果敢方面拒绝。7月29日,缅甸东北军区司令昂丹突少将再次试图说服果敢同盟军遭到拒绝。8月8日,缅甸政府军以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果敢事件)。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二次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中央政府,政府军动用武力将彭家声逐出果敢,实质性自治的果敢同盟军政权宣告瓦解。缅甸官方宣布果敢战事共造成15名警察和11名军人死亡,13名警察和34名军人受伤,以及8名少数民族武装人员死亡。[4]
2009年12月,由白所成领导的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编制为1个营,番号为1006边防营,员额296人,另有缅军官兵30人。[4]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缅甸中央政府正式掌管果敢地区。[2]
2015年2月9日,缅甸政府军与地方武装在果敢地区爆发战事。[8]
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驻扎在果敢地区的为缅甸国防军属33师[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1-13
展开全部
与中国交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