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始的首都在哪里
明朝时期的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带领大军,日夜围攻,用了十天裂扒的时间,把元末重镇集庆(江苏南京)拿了下来。当他称帝后,就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作为自己的都城,同时把开封(河南开封)作为陪都。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枯源樱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扩展资料: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没丛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1430年,郑和从南京龙江关(今下关)启航,率领2.7万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开始第七次远航。
参考资料:
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段御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明朝灭亡。
应天府(现今的南京),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现在的北京)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扩展资料:
明朝有一项独一无二的两京制度。两京分别为南京和京师即北京。
要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两个都城各设一套中央机构,且多有相同之处,彼此独立迅丛,各不统署。
建国伊始,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改应天府名为南京。
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亩燃樱占京师,夺取帝位,史称明成祖,因为原本势力范围在北平,且即可以抵御蒙古贵族的威胁,又可以南向控制南方各地,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
北京所在为顺天府,南京所在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也就有了独特的两京一十三省行政区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京制度
明朝开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卖亩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明朝灭亡。
应天府(现今的南京),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现袭丛在的北京)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扩展资料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并建都于此,改名为南京。
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也定都南京。此时蒙古族的残余势力还在北方威胁着大明王朝的社稷安危,而北平“地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若迁都于此,即可以抵御蒙古贵族的威胁,又可以占据有利地形,控制南方各地。朱棣继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并大规模修筑北京城,做迁都的准备。
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出于种种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不过,南京各机构设员较少,管辖范围也仅限于南京。虽品级与北京各官相同,权力却大大不如。时人拍配樱均把南京官视为闲职,官员由北京调往南京,也往往是一种贬斥。明中期以后,党争激化,在北京失意的官员多集中在南京。一时之间,南京顿时成为反对派的大本营。于是便出现了对立的两党各据一京,互相贬斥,针锋相对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京制度
2015-04-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升吵运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吵梁止。
明朝疆域: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