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到底是什么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9-02-26
展开全部

功德

功德是怎么来的,布施一点钱就是有功德了?你们要把概念搞清楚。我曾经给你们讲过一个故事,在过去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子,她把自己积蓄的一点点钱送到庙里去,结果大 法师出来见她,而且很尊敬她,带她一起拜佛菩萨,就是因为她不断的积功德,最后被招进皇宫,后来这个女子又到这个庙里来捐钱,而且捐的钱很多很多,但是,这个大 法师没有出来见她,因为她轻视人家,藐视了庙宇,觉得自己了不起,以为自己捐这么多的钱,招呼都可以不打,随时随地来见法师,其实,大 法师已经知道她没有功德了,只是在做善事。什么是功德?功德是你用你的心来做某一件事情,就是功,如果做出来的事情是帮助到人家,就是德。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心里发出来帮助人家叫功德。

学佛的人要有境界,功德要齐备,一个人功和德不能少一样,你就算是从心里整天想 哎呀,我要帮助她呀,这个心中 出来的是有功,但是不去做,从来不去帮助人家,就没有德。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的帮助、照顾老人,但是她心中想着等到这个老头子死掉之后,说不定会给我留下很多东西,会给我很多遗产,好了,她的功没有了,就剩下善德了,对不对呀? 所以,一个人要懂得功德要齐备。如果轻视别人的人,本身就没有功德,如果这个人看不起人家,眼睛看都不看人家,不愿意跟人家讲话,这个人就没有功德,大家听得懂吗?以前很多人到电台来,以为自己学历很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人家,这些都是没有功德的,你没有资格来轻视人家,连我们的佛祖都说“众生皆具佛性”,他们都是原始佛,你为什么要看不起人家? 

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所以开悟的人,是不会轻视任何人的。另外如果一个人连眼泪都没有,就是心肠太狠,心肠太狠就是没有慈悲心,慈悲人的心肠是狠不出来的,修心就是修自己的慈悲心,修到自己越来越善良,修到自己越来越慈悲,像菩萨一样怜悯众生。虽然有句话叫“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假的,人有七情六欲,人应该是很善良的,你去看那些杀 人放 火的强盗,没有一个人能哭得出来的,就算关进监 狱里也照样笑嘻嘻,这种人能慈悲吗?能学佛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藐视佛性,你才不会损失你的功德。

常为他人想,这个人就是无我。你脑子里经常想着人家,你就没有时间想自己,你不就是无我了吗?因为没有自己,就开心了,有自己带来的就是烦恼。把自己忘掉,脑子里想的都是人家,你就成功了。为人家想,说明你有能力帮助人家,很多人只为自己想,那就是自顾不暇,今天有一份力就帮助人家一份,今天有一分钱就帮助人家一分钱,那你永远想到的就是人家,不要去想人家的回报,师父现在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就是不去想别人的回报,我就分分秒秒的在广播电台、网络里忘我的耕耘,有一个救一个,每一步都是按照观世音菩萨的安排做,如果没有观世音菩萨,哪来的我们,但是,我们做出了一点点,菩萨给了我们多少?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所以要无我,佛法上讲叫自他互换,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师父告诉你们牺牲自己为功,要忘记自己,要牺牲自己,就是功。一切平等视为德,你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平等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你就是有德性的人。

你的心就是他人的心,经常想,这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你就能得到这个人的心。比如,我现在所做的这些事情,我老公是怎么认为的呢?其实,你就能得到他的心了,因为你能得到他在想什么。所以要视你的心,就是他的心,你的身,就是他的身,都是一样平等的,你就不会吵架了。比如,妻子腰痛,这个先生心里会不会感觉自己的腰也痛呢?如果他当时感觉就像自己的腰痛一样,这样他就很快的去安慰妻子,因为她痛的时候会发脾气,会很烦躁,就算她讲你了,你也绝对不会讲她半句话的,这就叫道理。学佛就是让你们心明眼亮,要学会忍让,要修行修心。修自身的佛性是功,就是说修性要学会修自身的佛性,什么叫自身的佛性?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善良的心,就是修自己的良心。用佛心来修自己的身,是德,就是说经常用佛菩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身体上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德,比如,你偷了人家的东西了;比如你看见人家掉的钱,你拿起来了;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了,你打人了,骂人了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如果你不用佛菩萨的境界去衡量,去修它,你就永远没有德。

大家要记住,争是没有止境的,争斗是没有止境的,今天跟这个人争,明天跟那个人争,是争不完的,争来的都是没有用的东西,争到最后那有一个结果呀。只要进入了争的境界,你的境界就掉下来了,就会被万人所辱骂,好的东西是不争的,争来的也不是你的,随缘来的才是你的,所以争是没有止境的,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得到解决的。比如,夫妻两人吵架吵得不可开交时,非要说今天晚上你给我说说清楚,你不说我就跟你没完,最后的结果是离婚。如果大家忍让一下,这个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了,当时要是咬咬牙,时间长了就没有了。所以忍让是有止的,而争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当一方忍让了之后,对方就会停止了,所以忍让是最好的。佛祖说:佛教是无争的宗 教。佛教为什么会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因为它不争斗,如果争斗就是偏离了佛教的方向,如果一个人经常跟这个人争,跟那个人争,这个人肯定没有人喜欢他,大家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船与生活
2017-11-26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船与生活
采纳数:23563 获赞数:37689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世间人常将福德作功德,就象当年梁武帝一样,追求修庙建寺院、度人出家等“轰动效应”,享受其过程的快乐和荣耀,岂不知,这时的所作,除福德外,已毫无功德。
功德是内在的;福德是五欲六尘,对外的。贪着、炫耀,即使像梁武帝一样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寺庙,度人出家十几万,也如达摩祖师所说:“并无功德”。
关于“功德”一词的解释,《佛学常用词汇》为:“功是善行,德是善心。”《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这样说:“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义章卷九》曰:“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佛学大词典》将“功德”进一步深说为“真功德”:“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用,体自空寂,不求于世。”
也许是词面好解,词义难懂吧,虽然是我们很多时候能记得住“功德”的解释,但实行起来还是时常混淆于福德。其实,“功德”与“福德”是有很多差异的,大体有四点:
一是本性不同。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把修养升华成一种力量(即智慧)去帮助别人,称之为功德。福,指幸福美好之意,是把自己的幸福美好寄托于德行而实现的,称之为福德。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福德是利己的;功德是精神层面的,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无为而为的智慧;福德是物质层面的,是摸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二是发心不同。发心为己,图有所报,得到的只是福德;发心为他,不求图报,其果报是功德。福德是基于自己的行为造作,所完成而得到的一种结果,也可以说,福德是为自己享用的;功德,其行为也是自己造作,但它是对别人的一种帮助。简言之,福德是对己而言;功德是对人而言,造作的对象不同。上圆下空禅师开示:“一切为众生,为善,功德备;一切为自己,为恶,业障现。”
三是操守不同。持戒不持戒是区别功德、福德的一个重要标志。持戒表明心地清净,不持戒说明这个人心地还不够清净,修行的境界不同,果报也就不同。所以,若求功德,必须持戒,同样的善行,如能持戒则功德无量;若不能持戒,功德全无或微不足道,得到的是些许福报。如放生、布施、本来是善举,可有的人今天刚刚放完生,事后就大开杀戒,杀鱼宰鸭,涂害生灵。有的人今天布施了一万,明天又去发不义之财,骗走人家一百万,这种做法何来功德!
四是时效的不同。福德以积善而得,修养福德能获得善报,使物质条件优厚,精神欢畅,可是不能避免福报的享尽。福德如储蓄,那点储蓄用光了,福报也就随之没有了。而修养功德渐成正觉,才是功德效益的最好作为。有了功德就有了智慧,在了智慧就可以超凡成圣,了生脱死。因此说,功德是永恒的,福德是暂时的。
可见,功德是指行作清净善业所得者,修行是功,身心清净是德;灭除内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现前是德。六祖慧能大师论阐的更为全面详细: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者,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