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1861年5月7日,在印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大家庭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家族原先属于婆罗门教,后来因违反教规,受到排斥,17世纪90年代,一个叫彭乔农·库查利的族人领着家属来到恒河岸边的一个小渔村定居,这个小渔村就是后来繁华的加尔各答市。到泰戈尔的祖父达尔加纳德这一代,泰戈尔家族达到了最兴盛时代。泰戈尔的祖父共有三个儿子,泰戈尔的父亲是他的长子。祖父是当地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泰戈尔家族中人。泰戈尔的父亲是一个早年生活奢侈腐化,后来转而追求真理,积极从事宗教改革的开明人物。他和妻子共生有15个子女,由于他的影响,这些子女中不乏在印度近代史上留名的人物,如大儿子是哲学家,还进行过诗歌革新实验;次子是个梵文学者,可以用英文和孟加拉文写作;三子是个教育家;五子在诗歌、戏剧、音乐、绘画方面都很有作为;五女是孟加拉历史上第一个女作家。泰戈尔是他的第十四个孩子,第八个儿子。
由于父亲不理家务,泰戈尔出生时,他们家已经不大富裕了,什么马呀,车呀,只是名义上存在着罢了,而能在早餐时“吃面包和香蕉叶子包着的黄油”,对泰戈尔来说已经是“登了天”的享受了。(《我的童年》)因为家里子女多,母亲无法亲自照顾这个儿子,所以童年的泰戈尔并没能享受多少母爱,而是主要和仆人们在一起。这些仆人多才多艺,有的能念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有的会编民歌,泰戈尔文学的启蒙,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但也有些仆人又懒又谗。有个仆人为了去喝酒,就用粉笔在地下画个圆圈,让泰戈尔站在里面,然后吓唬他说,这是魔法圈,如果走出去,就会招来灾祸。泰戈尔就乖乖地站在里面,始终不敢走出去,只好望着远处的榕树出神。
事实上,泰戈尔和家里的其他孩子们是不允许走出家门的,连走遍屋子的自由都没有,他有时只好隔着栅栏窥视外面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心里想像着这神秘的自然中包含的秘密,他像一只渴望自由却被关在鸟笼里的鸟一样痛苦。关于童年的光阴,他最常想到的是那充满在生活与世界中的神秘:“梦想不到的事物到处潜伏着,每天最先浮上心头的疑问是:什么时候!啊,什么时候我们能碰到它呢?就像自然把一些东西握在拳头里,微笑着问我们说:‘你猜这里面是什么?’”(《回忆录》)
泰戈尔要上学了。在这之前,有一次他看见比自己年长的哥哥去学校,他曾哭着说:“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家庭教师严厉地警告他说:“你现在哭着要去学校,将来有一天恐怕你要哭着离开学校呢!”这话果然应验了。泰戈尔后来幽默地说,他平生没有听到过比这更准确的预言!关于学校,他的印象中就只有枯燥乏味,不论是孟加拉学校,还是英国的学校,他都同样感到机械、沉闷,再加上苛苦的体罚,让小泰戈尔无法忍受,终于在14岁时退学了。家里人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
但童年的泰戈尔并非没有快乐的时光。一是他在8岁的时候第一次按照韵律做诗:“立刻一朵十四音诗句的莲花就开放了,而且就有了蜜蜂飞了上来。诗人与我之间的距离开始消逝了,从那时起就一直消逝了下去。”(《我的童年》)二是他在12岁时父亲亲自为他主持的成人式;三是和父亲一起畅游喜马拉雅山,并在途中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诗剧。
泰戈尔自己说,从16岁到23岁之间,他的生活是极端放浪的。泰戈尔成长为一个艺术家的幸运,首先是他处于当时孟加拉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而他的家庭又是这个中心的中心。适宜的艺术土壤加上他自己的灵性,他心中的缪斯终于放声歌唱了。1876年2月,在加尔各答一年一度的印度节上,15岁的泰戈尔当众朗诵了一首爱国诗,大受欢迎,后来这首诗又发表在一家用孟加拉文和英文同时出版的周刊上。诗人由此受到鼓励,不久又发表了一首长篇故事诗《野花》,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但也是在这一年,诗人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痛苦,这一年的3月8日,他母亲去世了。他感到自己生命中的某种美好的东西永远失去了。
泰戈尔家族原先属于婆罗门教,后来因违反教规,受到排斥,17世纪90年代,一个叫彭乔农·库查利的族人领着家属来到恒河岸边的一个小渔村定居,这个小渔村就是后来繁华的加尔各答市。到泰戈尔的祖父达尔加纳德这一代,泰戈尔家族达到了最兴盛时代。泰戈尔的祖父共有三个儿子,泰戈尔的父亲是他的长子。祖父是当地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泰戈尔家族中人。泰戈尔的父亲是一个早年生活奢侈腐化,后来转而追求真理,积极从事宗教改革的开明人物。他和妻子共生有15个子女,由于他的影响,这些子女中不乏在印度近代史上留名的人物,如大儿子是哲学家,还进行过诗歌革新实验;次子是个梵文学者,可以用英文和孟加拉文写作;三子是个教育家;五子在诗歌、戏剧、音乐、绘画方面都很有作为;五女是孟加拉历史上第一个女作家。泰戈尔是他的第十四个孩子,第八个儿子。
由于父亲不理家务,泰戈尔出生时,他们家已经不大富裕了,什么马呀,车呀,只是名义上存在着罢了,而能在早餐时“吃面包和香蕉叶子包着的黄油”,对泰戈尔来说已经是“登了天”的享受了。(《我的童年》)因为家里子女多,母亲无法亲自照顾这个儿子,所以童年的泰戈尔并没能享受多少母爱,而是主要和仆人们在一起。这些仆人多才多艺,有的能念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有的会编民歌,泰戈尔文学的启蒙,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但也有些仆人又懒又谗。有个仆人为了去喝酒,就用粉笔在地下画个圆圈,让泰戈尔站在里面,然后吓唬他说,这是魔法圈,如果走出去,就会招来灾祸。泰戈尔就乖乖地站在里面,始终不敢走出去,只好望着远处的榕树出神。
事实上,泰戈尔和家里的其他孩子们是不允许走出家门的,连走遍屋子的自由都没有,他有时只好隔着栅栏窥视外面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心里想像着这神秘的自然中包含的秘密,他像一只渴望自由却被关在鸟笼里的鸟一样痛苦。关于童年的光阴,他最常想到的是那充满在生活与世界中的神秘:“梦想不到的事物到处潜伏着,每天最先浮上心头的疑问是:什么时候!啊,什么时候我们能碰到它呢?就像自然把一些东西握在拳头里,微笑着问我们说:‘你猜这里面是什么?’”(《回忆录》)
泰戈尔要上学了。在这之前,有一次他看见比自己年长的哥哥去学校,他曾哭着说:“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家庭教师严厉地警告他说:“你现在哭着要去学校,将来有一天恐怕你要哭着离开学校呢!”这话果然应验了。泰戈尔后来幽默地说,他平生没有听到过比这更准确的预言!关于学校,他的印象中就只有枯燥乏味,不论是孟加拉学校,还是英国的学校,他都同样感到机械、沉闷,再加上苛苦的体罚,让小泰戈尔无法忍受,终于在14岁时退学了。家里人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
但童年的泰戈尔并非没有快乐的时光。一是他在8岁的时候第一次按照韵律做诗:“立刻一朵十四音诗句的莲花就开放了,而且就有了蜜蜂飞了上来。诗人与我之间的距离开始消逝了,从那时起就一直消逝了下去。”(《我的童年》)二是他在12岁时父亲亲自为他主持的成人式;三是和父亲一起畅游喜马拉雅山,并在途中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诗剧。
泰戈尔自己说,从16岁到23岁之间,他的生活是极端放浪的。泰戈尔成长为一个艺术家的幸运,首先是他处于当时孟加拉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而他的家庭又是这个中心的中心。适宜的艺术土壤加上他自己的灵性,他心中的缪斯终于放声歌唱了。1876年2月,在加尔各答一年一度的印度节上,15岁的泰戈尔当众朗诵了一首爱国诗,大受欢迎,后来这首诗又发表在一家用孟加拉文和英文同时出版的周刊上。诗人由此受到鼓励,不久又发表了一首长篇故事诗《野花》,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但也是在这一年,诗人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痛苦,这一年的3月8日,他母亲去世了。他感到自己生命中的某种美好的东西永远失去了。
展开全部
泰戈尔详细资料
泰戈尔(1861~1941)
Rabindranath·Tagore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http://blog.bsdxm.com/index.php/176/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188.html
泰戈尔(1861~1941)
Rabindranath·Tagore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http://blog.bsdxm.com/index.php/176/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188.html
参考资料: blog.bsdxm.co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泰戈尔详细资料
泰戈尔(1861~1941)
Rabindranath·Tagore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泰戈尔(1861~1941)
Rabindranath·Tagore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你如果想知道的更清楚的话可以看这本书<<泰戈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