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如何处理60万日军俘虏?
今天笔者大家聊聊苏联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故事。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正式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精锐关东军发起进攻。当时百万苏军兵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与此同时,苏联海军也先后向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进而配合陆军作战。
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关东军的末日来到了,他们节节败退。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关东军开始向苏军投降,至此苏军对日作战结束。战争是结束了,那么怎么处理战俘呢?苏联有着自己的考虑。
据资料显示,当时约有60万关东军被苏联俘虏,这些战俘很快就被苏联押送到苏联设立在西伯利亚的上千个战俘集中营。由于当时缺乏铁路和公路运输工具,除了极少数重要战犯是乘坐火车前往苏联的外,绝大部分战犯都是步行来到西伯利亚的。
当时苏联负责接受日军战俘的机构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战俘和拘押人员事务管理总局下设战俘营管理局,战俘营管理局下面设立了一个个劳改所。当日军战俘来到劳改所之后,他们必须要将头发、腋毛等毛发全部剃光,将衣服消毒。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毒隔离处理,日军的劳动就开始了。西伯利亚冬天酷寒,零下30摄氏度是家常便饭。由于没有住处,日军战俘只能在简陋的窝棚、帐篷等度过严寒。起初很多日军战俘三五成群地偷偷逃跑,可是西伯利亚无边无际的寒冷地带,让很多逃跑的战俘最终又迫不得已回到战俘营。
据不完全统计,战俘营的日军战俘在第一年冬天就超过5万人被冻死。“地方当局没有做好接受如此众多数目的战俘的准备――住房不足、冬衣紧缺、粮食和药品也匮乏,由于这些原因,在1945至1946年冬天,在日本战俘劳改营里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相对于被冻死,日军战俘与德军战俘相比,要幸运的多。为啥呢?因为日军战俘是非常优质的劳动力。
苏联发现这些日军战俘被俘虏之后,他们干活非常勤快,与德军战俘相比,他们每天干的活是德军的2倍左右,而且修建的各种工程质量也非常的高。因此苏联官方暗地里表示,“从苏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角度考虑,希望尽可能地延长使用日本战俘在苏联劳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