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A算法加密
在RSA算法加密的过程中,若用户私钥是d,而公钥为e和n。设明文为M,则加密后的密文应为()A.m^e(modn)B.m^d(modn)C.e^m(modn)D.d^m(...
在RSA算法加密的过程中,若用户私钥是d,而公钥为 e和n。设明文为M,则加密后的密文应为()A.m^e ( mod n ) B.m^d ( mod n ) C.e^m ( mod n ) D.d^m ( mod n )
展开
2个回答
2018-05-05 ·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RSA加密算法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它基于大数的因式分解数学难题,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于197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三位学着: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 共同提出。
它的原理较为简单,假设有消息发送方A和消息接收方B,通过下面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消息的加密传递:
消息发送方A在本地构建密钥对,公钥和私钥;
消息发送方A将产生的公钥发送给消息接收方B;
B向A发送数据时,通过公钥进行加密,A接收到数据后通过私钥进行解密,完成一次通信;
反之,A向B发送数据时,通过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B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公钥进行解密。
由于公钥是消息发送方A暴露给消息接收方B的,所以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公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泄漏,则A通过私钥加密的数据就可能被解密。
如果要建立更安全的加密消息传递模型,需要消息发送方和消息接收方各构建一套密钥对,并分别将各自的公钥暴露给对方,在进行消息传递时,A通过B的公钥对数据加密,B接收到消息通过B的私钥进行解密,反之,B通过A的公钥进行加密,A接收到消息后通过A的私钥进行解密。
当然,这种方式可能存在数据传递被模拟的隐患,但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技术进行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由于存在多次的非对称加解密,这种方式带来的效率问题也更加严重。
它的原理较为简单,假设有消息发送方A和消息接收方B,通过下面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消息的加密传递:
消息发送方A在本地构建密钥对,公钥和私钥;
消息发送方A将产生的公钥发送给消息接收方B;
B向A发送数据时,通过公钥进行加密,A接收到数据后通过私钥进行解密,完成一次通信;
反之,A向B发送数据时,通过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B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公钥进行解密。
由于公钥是消息发送方A暴露给消息接收方B的,所以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公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泄漏,则A通过私钥加密的数据就可能被解密。
如果要建立更安全的加密消息传递模型,需要消息发送方和消息接收方各构建一套密钥对,并分别将各自的公钥暴露给对方,在进行消息传递时,A通过B的公钥对数据加密,B接收到消息通过B的私钥进行解密,反之,B通过A的公钥进行加密,A接收到消息后通过A的私钥进行解密。
当然,这种方式可能存在数据传递被模拟的隐患,但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技术进行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由于存在多次的非对称加解密,这种方式带来的效率问题也更加严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