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2-01-14
展开全部
剑桥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
费雪方程式: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说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只能是货币引起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展开全部
一、区别: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具体公式及其意义
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能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从这个方程看,p的取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
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
。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比例是1/v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剑桥方程式:md=kpy。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k表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收入。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第三,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具体公式及其意义
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能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从这个方程看,p的取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
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
。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比例是1/v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剑桥方程式:md=kpy。其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k表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收入。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