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作用矿床的基本类型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变质作用矿床分类开始强调变质作用本身的特征,包括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作用。董申保(1990)结合我国实际,根据变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变质作用阶段提出变质矿床分类:Ⅰ 前变质矿床;Ⅱ 变质形成矿床(包括:①变质重结晶型;②变质热液型);Ⅲ混合岩化矿床(包括:①原地交代型;②后期热液交代型)。
图3-11 常见变质岩中金红石的分布
前变质矿床属于受变质作用影响前已成为矿床的类型,也称受变质矿床。其形成可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变质前阶段),在火山-沉积作用过程中成矿组分在岩石中聚集起来;在第二阶段(变质阶段),由于原岩的溶解和重结晶而使矿床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同时,由于集合重结晶作用而使成矿物质在岩层内发生短距离迁移。这类矿床中常见有矿层、含矿透镜体和层状矿体,它们产于成分近于矿石、与矿石的区别主要在于成矿组分含量不同的岩石中。矿体及其围岩属于同一沉积建造或沉积-火山建造,而岩石和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属于同一变质相。变质作用改变了元素存在的原始矿物形式,元素的这种存在形式决定着矿石的工艺性质(磁铁矿、蓝晶石、石墨等矿石)。受变质矿床的实例有:在世界许多地盾区均有发育的含铁角岩、碧玉铁质岩和含铁石英岩;印度的锰矿床;澳大利亚的多金属矿床;加拿大、巴西、南非等地的元古代砾岩、砂岩和页岩中的金、铜、铀矿床。
变质形成矿床也称变成矿床,发生于变质作用时期的固态重结晶阶段,包括晚期抬升而受剥蚀的退化变质阶段。矿床的形成由变质重结晶作用和流体效应联合影响于含矿建造中所致。由于二者影响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①变质重结晶型:含矿组分的迁移、反应和集中主要由变质反应时的重结晶作用引起,流体占次要地位。它们迁移的距离不明显,集中于矿源层内。如大部分的条带磁铁石英岩、石墨片麻岩、蓝晶石或刚玉片岩等。②变质热液型:它们主要由变质作用发生时的流体参与而形成。受流体影响的迁移反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液蚀变所呈现的交代作用。含矿组分有明显的迁移,但大都限于含矿建造中。矿体结构常与变质结构有继承关系或包含关系,例如铁矿的海绵结构。
混合岩化矿床属于变质作用后期由固态重结晶转向重熔过程的转化阶段形成的矿床。根据其发生的阶段不同,又可分为:①原地交代型:属于混合岩化主期,表现为重熔的开始,贯通流体的发生和原岩组分的活化。原岩组分开始时常聚集成为伟晶或粗晶集合体,相当于聚晶作用,随后分解成为含水化合物、络阴离子化合物、氧化物等并逐渐析出。主要矿床有伟晶岩型白云母、锂、铍、铌、钽、磷灰石矿等,混合花岗岩型铀、钍矿等(辽宁连山关)。它们主要特征是:交代作用明显,伴生的热液蚀变矿物与原岩矿物成世代关系,并密切相关,矿体常成顺层状、浸染状或伟晶状并与含矿建造相一致,成矿期与混合岩期相一致。②混合岩化后期热液型:属于混合花岗岩形成后的热液型。它们往往处于后期的近于绝热降压阶段,流体贯通明显,形成矿床的组分基本来自含矿建造内,与含矿建造成线形排列。热液交代现象普遍,主要是铁、镁交代作用和碱性交代作用。这一类型矿床是混合岩化矿床中的重要类型,我国有:受电气石变粒岩所控制的金云母、透辉石化硼镁铁矿及硼镁矿床(辽宁营口—辑安)、受硅铁建造控制的铁镁闪石、铁铝榴石富铁矿床(辽宁鞍山)、受铁、铜建造控制的堇青石、直闪石型铜矿床(甘肃陈家庙)等。
我国变质作用矿床的实例见表3-16。
2024-10-0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