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的漆器有哪些特点?
关于漆器的记载,比较早的有韩非子的《十过篇》:“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这就是说,大禹时期,也就是夏朝做的漆器,外面是黑色的,里面用红色漆画出纹饰。
夏商时期,漆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夏商漆器品种以生活用具为主。夏代漆器器形有鼓、筒形器、觚、盒和漆棺等;漆器上的纹饰主要受当时陶器和青铜器的影响,以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如在河南省二里头典型的夏代遗址中,就发现有装饰兽面纹的漆器。
夏代漆器的胎骨,只有木胎一种,其制作工艺继承了前人的方法,如觚、钵、豆等都是采用挖制和斫制相结合,并出现了新的雕刻工艺。
如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有雕花漆器的残片,虽然已不再是成品的面貌,但仍然可以确定当时漆技术已经用于日常使用的多种器物中。
在辽宁省敖汉旗大甸子墓地有30多座夏代墓葬,都发现了漆器或漆器碎屑,器形有觚形器、筒形器等,并有经过加工的松石片、蚌片、螺片发现,说明当时已经有镶嵌绿松石和螺钿的漆器。
夏代之后,漆器的品种逐渐增多,殷商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水平在稳步发展,用途也在慢慢扩大,而且漆器的造型、纹饰深受青铜文化的影响。
商代漆器品种以日常用具为主,器型有盘、觚、钵等日常用品,乐器有鼓,兵器有盾、甲、马车,丧葬用的有棺椁等,并出现了长方形和圆形的漆盒。
商代漆器上的纹饰以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如饕餮纹、雷纹、蕉叶纹等纹样,漆色为红、黑两色,一般以朱漆为地,用黑漆涂成花纹,并能在漆里掺杂各色颜料。
还出现了镶嵌工艺和贴金箔技艺,即在有些器物的花纹上还嵌有磨制成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嫩绿色松石,还有一些器物的表面贴有金箔。
如在一件商代漆盒的朽痕中,发现了半圆形的金饰薄片,其正面阴刻有云雷纹,背面遗有朱漆痕迹,可能是漆盒上的金箔,这表明最早在商代金箔已用于漆器的装饰。
商代漆器的胎骨有木胎、陶胎和铜胎3种,其中以木胎为主,陶胎、铜胎则少见。
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在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省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商代漆器的发现地主要集中于河南安阳殷墟,同时在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一带也有发现。
河南省安阳殷墟的商代漆器均不完整,只有木器雕刻和带有朱红色印痕的泥土,在精致的花纹间,镶嵌有各种图案的骨雕、椭圆形小蚌壳。这些朱红雕花木器,是我国较早的漆器纹饰印痕之一;骨雕和蚌壳,是我国较早的漆器镶嵌实物之一。
殷墟武官村商代大墓中,发现了很多雕花木器的朱漆印痕,虽然木器已腐朽无存,但印在土上的朱漆花纹还很鲜艳。同一地点的虎纹石磐两侧,各发现一处方形印痕,据分析,是磐架方座漆绘的纹饰。
漆器在殷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普遍,在殷墟西北冈王陵的一座墓中发现一件圆形漆盘内,有漆豆7件,并且还发现髹漆的“抬盘”。
西北冈商代墓葬中的花土,还能清楚地看出上面绘有云雷纹、龙纹、虎纹、饕餮纹,部分花纹还镶嵌有刻着涡纹的蚌泡。
殷墟漆器也有皮革为胎骨的,在另一座王陵大墓南墓发现有两件“皮甲”,其上用漆涂饰出美丽的菱形和卷枝纹图案。
殷墟漆器最常见的兑漆颜色是红、黑、黄、白四色,这也是晚商木棺外表的常见颜色。兑色后的漆常常用来进行彩绘。不少殷墟墓葬中的棺木外表可以看到白地红彩、黑地红彩或红地黑彩的花纹装饰,但图案全形多不可辨。
小屯西地还发现过漆绘陶片和用于镶嵌漆器的材料如蚌片、绿松石片、龟片等细小饰物。
河北省藁城台西村遗址中发现的漆器最能代表商代漆器制作的水平,残片大小不一,原器为盘,为盒,尚能辨认。木胎,朱地黑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雷纹、蕉叶纹等图案,有的花纹上还嵌有经过磨制的圆形、方圆形、三角形的绿松石,有的贴金箔。
大部花纹经雕刻后施髹饰,故表面呈现美丽的浮雕。在已发现的商代漆器中,以这些残片的髹饰工艺最为精美。
湖北省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是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在遗址中,发现有涂朱的棺椁椁板板灰,推测此时的棺椁可能已用漆髹饰。
湖北省阳新的白沙遗址商代文化层,也发现有缠丝线黑漆柲,残长14厘米,最宽3.7厘米,木胎,斫制。木秘握手处凸起五层丝线,构成细密的方格云雷纹,每组图案为四层方格纹和一个十字纹,一端边缘横缠丝线。通体髹黑漆。
河南省罗山蟒张乡天湖村墓地中共发现漆器9件,器形为碗和豆。其中有一件商代缠丝线黑漆木桃,残长16.5厘米直径2.5厘米,木桃外缠绕丝线,呈四方连续的云雷纹图案,外表髹黑色漆,图案的每一单元呈方格状,这类图案在商代玉器、铜器上亦有发现。
另外,在山东省的益都和滕州也有商代漆器的发现。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被称为“江南商代第一墓”的大墓中,发现了3件虎形玉扁足和4件镂空扉棱玉片,应是商代漆器上的扁足及漆鼎腹部装饰的扉棱,进而大致推定出漆鼎玉足和腹部扉棱玉片的镶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