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文翻译
二.老龙下饮骨节瘦,因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翻译一下这什么意思 展开
2019-05-31
1、出自:《秦律·工律》,反映了秦朝加强工商业规范,统一度量衡,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加强工商业规范。
原文: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羸〉(纍)、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有工者勿为正。?(假)试即正。
译文:县和工室(手工业管理部门)由有关官府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校正一次。本身有校正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这些器物在领用时就要加以校正。
2、出自:南宋刘一止(1078~1161)《苫溪集》卷三,反映了宋代利用风力的水车进行农业灌溉,体现了当时农业技术进步。这里,“风轮”当指风车的风轮,“钩加”应指风车与翻车之间的传动。从“残年”二字推断,这当是1140~1150年前后的事。
*风力在《王祯农书》并未反映,这可能与它在宋元时期应用不广有关。
原文:老龙下饮骨节瘦,因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译文:依靠龙骨车车头浸入水中,龙骨车带动龙骨木链,引水上田(说明龙骨车灌溉只有在田高水底,有水位差、地形差的地方才能实现)时发出如呷呀的声音。刚开始还有点怀疑的踏动地轴,让风车的风轮和翻车之间开始传动(说明是风转翻车)。......晚年的我还希望(能用它)让大家能吃饱饭,听到这个声音(风车转动的声音)就象听到青蛙的叫声一样(高兴)。
*龙骨车的提水原理,是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畜力、水力或风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升到高处而流入田间进行农田灌溉。其结构一般是以木板为材料做成长条形的木槽,槽长一丈至二丈不等, 槽宽一尺左右,高度相近,其中安置行道板。槽的前端安有轮轴,上装拨链齿轮。槽 入水的尾端,装有小链轮,另一端有较大的链轮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大小链轮一般 都有六个以上的拨齿板。环绕两链轮架设木制链条(即龙骨)一周,上装许多板叶做 为刮水板(文献多称斗板或关水板)。使用时将尾部浸入水流中,当用人力、畜力或 风力装置驱动轮轴转动时,大链轮随之转动,带动木链及其上的刮水板循环运转,不断将水刮入槽内,并沿槽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参考的立式风车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