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岩相古地理分析的概念、思路与方法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黄汲清先生 ( 1945) 在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编制出了寒武纪、加里东泥盆纪、华力西二叠纪、燕山白垩纪和喜马拉雅期的中国构造古地理图 5 幅,勾绘出了这些地质构造阶段的海陆分布轮廓。这些古地理图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图,是我国构造古地理学的先导。
王鸿祯等 ( 1985) 的 《中国古地理图集》主要是以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为指导和以大量的区测资料为基础编制出来的,是我国大地构造古地理学的代表作。崔克信 ( 1986) 、黄汲清等 ( 1987) 、王鸿祯等 ( 1990) 、刘本培等 ( 1991) 、周志毅等 ( 1995) 、李通艺( 2000) 以及其他许多人以大地构造学的资料、理论和观点来论述古地理的专著和论文,均属构造古地理学的范畴。
国外的构造古地理学 代表著作有 Ziegler ( 1988) 、Dercourt 等 ( 1991) 、Scotese( 1997) 、Southeast Asian Research Group ( 1995) 、Li Zhenxiang 等 ( 1996) 等的作品。
当前国内外构造古地理学均呈现出与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的相互结合和渗透,研究热点集中在造山带沉积和古地理、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古地理、全球古大陆重建尤其是关键部位古大陆重建等方面,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古地理学分支学科。
20 世纪 60 年代板块学说的诞生为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该领域有关地质历史中洋、陆重建,古地理和古气候的研究成果已被石油地质家用于全球石油聚集和分布规律研究。在中国,王鸿祯先生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板块学说的提出,特别是海底扩张和磁条带年龄的证据,使古地理、古气候研究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地质学家必须重建原来沉积盆地所处的位置。这就使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的概念具备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在此之前大陆漂移说的出现,开辟了活动论思潮的萌芽阶段,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承认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存在。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部分古生物学家和古地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具有先驱性的推断。在作为地学革命的板块学说研究高潮中,地质学家们以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为基础,应用当代古地磁方法和成图技术,致力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大陆重建。许多学者编制了地质历史不同阶段的古地理再造和古气候带预测图。由于技术和数据密度不足等原因,目前全球性成图比例尺还较小,并带有推断性。随着古地磁和成图技术的进步以及资料的积累,这一领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学者如Scotese 等建立了数据库,不断根据新数据的积累修改全球及大区域古地理重建的结果。孙枢先生曾在第三届全国沉积大会上评述了此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向。上述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的思想很快引起了石油地质学家和沉积地质学家的重视。一些专题性的研究对全球油气聚集分析更有重要价值,如法国学者德高特等的 “特提斯古地理图集”。古大陆重建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成功地结合的一例体现在 Klemme 等的著作中。Klemme 等从全球尺度研究了自古生界早期以来各时代烃源岩形成油气资源的比例,并在古大陆重建的基础上标定了全球大型油气系统的分布。从而揭示了沉积盆地所处的古纬度与古气候带及其与古海洋的关系。其中特别强调了晚侏罗世和白垩纪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性———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油气资源形成于该期的烃源岩。这取决于当时特有的古构造、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被动边缘盆地形成的巨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在特提斯洋的被动边缘,以中东阿拉伯海湾地区为代表,形成了全球最为富集的油气聚集带。
地质历史上,盆地的演化和内部的沉积古地理变革均受盆地构造属性、盆地边缘和盆内构造活动规律的控制。位于不同板块或同一板块内的不同盆地由于盆地边界的构造属性和构造活动规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演化历程。同样,同一盆地内由于内部不同部位盆地动力学环境不同造就了盆地内不同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因此在进行构造古地理分析过程中应遵循构造控盆、盆地抓相的基本原则,完成构造 - 岩相古地理编图。
关于编图思路,可从两方面入手对构造古地理进行研究。首先,以文献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按照构造演化进行阶段划分,结合构造运动的属性、规律研究,查明研究区内、抓相断裂的位置、形成、活动时间及控盆、控相机制。其次,在构造及大型断裂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岩相古地理编图的基础资料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岩石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单剖面沉积环境分析、横向沉积相变规律研究和单因素资料统计、编制等。在完成上述基础资料和图件准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盆地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以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沉积相研究方法为基本思路,运用相应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法( 如岩比法、优势相法或单因素分析法) 完成研究区构造古地理编图。实际上,岩相古地理分析离不开盆地构造和全球构造的分析,构造分析构成了古地理分析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就盆地构造 - 岩相古地理分析的范畴而言,更应该注重构造带的古地理恢复与分析。
造山带古地理学是在造山带地区或经受了造山运动改造的地区开展古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程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用 “将今论古”的方法恢复地史期间的隆起区和堆积区,二是沉积相带的展布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控制,三是辨析原生沉积盆地与构造盆地 ( 吴根耀,2003) 造山带古地理学在盆地构造 - 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其核心是以发展的和动态演化的思路来研究盆地。
盆山耦合分析是正确认识盆地动态演化的钥匙。所谓盆山耦合,指的是造山作用与盆地演化间有统一的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就盆、山这一对矛盾而言,山常是主要的方面。但是,造山带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地质记录不全,故对地质现象常有多解性。盆地内地质记录相对完整,因而对其运动学的全面研究对造山过程的运动学认识带来宝贵的借鉴,对其成盆动力学机制的探讨对造山动力学机制的认识带来有益的启示。因而,在以动态演化的思路研究盆地发育的运动学特征时,应有意识地加强与造山动力学匹配的盆地动力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