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什么意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什么意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什么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一弹戏牡丹NA
高粉答主

2019-04-2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64
展开全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意思是: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一、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译文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三、作者出处

【作者】崔护 【朝代】唐《题都城南庄》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二、作品赏析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

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浪子秀一亚而9676
2016-04-18 · 超过5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只有桃花仍旧像以前那样在春风里盛开。
  完整理解,需要联系全诗解释。
  诗人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唐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
  去年的今天就是在这家门口,一位美丽的女孩子的粉脸与门口的桃花相映让人难忘。一年后重来探访时那位佳人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门口的桃花还是像以前那样在春风中灿烂地开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tl20061033
2007-10-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而留下的文字资料,叙其本事者极为罕见。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则是一个例外。在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
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去城南散心。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崔护“酒渴求饮”,有一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第二年,崔护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非常失望,在门上题下了这首诗。本来,故事讲到这里就行了:桃花人面,魂牵梦绕,充满了悬念。可好事之徒却偏要把故事续下去----过了一些日子后,崔护又到城南,闻屋内哭声。崔护探问,有老父答道,他的女儿自去年以来,“经常恍惚若有所失”,近日读了门上的题诗,“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崔护入室,抚尸痛哭,祝告道:“某在斯,某在斯!”这女子竟“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我想,这最后的一幕喜剧有点俗气,且与本诗感情基调不符,我们还是不管它为好。
这首诗的语言如清泉流泻,洁净浅白,似可不必再深思遐想,其实不然。“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因人面倍增艳丽;人面因桃花益添妩媚。人面因桃花红了,是映衬;桃花因人面红了,是移情。这是春色的美,这是青春的美,这是情爱初萌的美,这是生命勃发的美。“人面桃花”,为少女的美丽,创造了灿烂不朽的形象。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景在,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难言的惆怅、失落乃至悲凉;可桃花却浑然不察,依旧笑对春风!喜滋滋、乐呵呵,多少不合时宜的笑,多么不解人意的笑!正是这喜气洋洋的欢声鼎沸恶毒笑,视听通感,营造起一片欢快,把情景落差的感情冲突推到了顶峰。崔护有幸,就一个“笑”字,足以使他的诗名流千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风音流伤
2007-10-03 · TA获得超过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b5db04
2007-10-03 · TA获得超过4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9万
展开全部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而留下的文字资料,叙其本事者极为罕见。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则是一个例外。在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
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去城南散心。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崔护“酒渴求饮”,有一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第二年,崔护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非常失望,在门上题下了这首诗。本来,故事讲到这里就行了:桃花人面,魂牵梦绕,充满了悬念。可好事之徒却偏要把故事续下去----过了一些日子后,崔护又到城南,闻屋内哭声。崔护探问,有老父答道,他的女儿自去年以来,“经常恍惚若有所失”,近日读了门上的题诗,“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崔护入室,抚尸痛哭,祝告道:“某在斯,某在斯!”这女子竟“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我想,这最后的一幕喜剧有点俗气,且与本诗感情基调不符,我们还是不管它为好。
这首诗的语言如清泉流泻,洁净浅白,似可不必再深思遐想,其实不然。“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因人面倍增艳丽;人面因桃花益添妩媚。人面因桃花红了,是映衬;桃花因人面红了,是移情。这是春色的美,这是青春的美,这是情爱初萌的美,这是生命勃发的美。“人面桃花”,为少女的美丽,创造了灿烂不朽的形象。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景在,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难言的惆怅、失落乃至悲凉;可桃花却浑然不察,依旧笑对春风!喜滋滋、乐呵呵,多少不合时宜的笑,多么不解人意的笑!正是这喜气洋洋的欢声鼎沸恶毒笑,视听通感,营造起一片欢快,把情景落差的感情冲突推到了顶峰。崔护有幸,就一个“笑”字,足以使他的诗名流千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