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演化阶段划分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平面上可分为单家寺油田、滨南油田、利津油田、郑家油田、王庄油田、宁海油田、胜坨油田、盐家油田以及永安镇油田,根据这些地区46口井的镜质体反射率、伊利石/蒙脱石混层比、热解峰温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综合考虑划分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各层段主要的成岩演化阶段,北部陡坡带成岩演化主要处于早成岩A期和B期、中成岩A期和B期(图5.6)。其中SQ6(沙一段)和部分SQ5(沙二段)主要处于早成岩A期,SQ5、SQ4、SQ3(沙二段以及沙三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和少部分中成岩A期,SQ2(沙四段上亚段)主要处于中成岩B期,演化至晚成岩阶段的层序比较少,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内带少部分SQ1(沙四段下亚段),如利564井沙四段下亚段部分处于晚成岩阶段。
早成岩A期,埋深小于1600m,温度低于65℃,R0小于0.35,有机质未成熟。由于本区沉积物成熟度较低、分选较差和机械压实对其孔隙度影响较大,故颗粒之间多为点接触,以原生孔为主。蒙脱石呈极细的鳞片状,扫描电镜下呈薄膜状和蜂窝状,转化速度慢,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含量大。伊利石开始形成,但较慢,为蒙脱石带。可见早期泥晶菱铁矿和泥晶方解石,并可见单晶呈自形假六方片状,集合体成书页状或蠕虫状的自生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少。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外带的部分地区,特别是靠近凸起的井位SQ6(沙二段上亚段—沙一段)以及部分SQ2层序成岩演化处于早成岩A期,岩石原生孔隙较常见。
图5.6 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成岩演化序列
早成岩B期,埋深约为1600~2000m,65℃<t<85℃,0.35%<R0<0.5%,有机质半成熟。成岩仍以机械压实为主,颗粒为点-线接触。蒙脱石、I/S混层比开始大量减少,蒙脱石及伊利石/蒙脱石混层大量向高岭石转化,为无序混层带。由于有机质处于低成熟期,在形成一些低熟油的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及有机酸使溶液呈酸性,部分碳酸盐和硅铝酸盐矿物溶解,并出现石英次生加大。该期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少。靠近盆地中央的SQ6、SQ5层序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盆地边缘由于埋藏深度较浅,因此成岩演化较慢,主要集中在SQ4、SQ3处于早成岩B期,边缘地区SQ2也处于早成岩B期,例如郑家庄地区利14井镜质体反射率为0.33,应该属于早成岩B阶段。
中成岩A期,埋深约为2000~3000m,85℃<t<140℃,0.5%<R0<1.3%,有机质成熟。机械压实使颗粒为线-镶嵌接触,对孔隙的改变已无多大影响,以溶解与沉淀作用以及交代等作用为主。随着蒙脱石逐渐消失,伊利石大量生成,对应于有序混层带。碳酸盐含量出现先减少到再增多的现象,大量出现亮晶和世代胶结,并开始出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由于该区成分成熟度低,不稳定矿物含量较高,且有机质大量成熟,释放出的有机酸溶液使这些不稳定矿物大量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北部陡坡带主要SQ4、SQ3层序处于该演化阶段,边缘地区主要为SQ2处于该演化阶段,中央地区主要集中在SQ4、SQ3处于该演化阶段,因为该阶段的岩层为主要含油层系。因此为了研究的深入,将该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中成岩A1期和中成岩A2期。其标准为镜质体反射率0.7为标准,伊利石/蒙脱石混层比为35%,为标准。
中成岩B期,埋深大于3000m,温度约为140~175℃,R0大于1.3%~2%,有机质高度成熟。此时混层矿物逐渐消失,大量伊利石存在。碳酸盐岩由方解石和白云石转化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石英次生加大现象更加普遍,并且级别较高(Ⅲ级或Ⅲ级以上),颗粒多为缝合或镶嵌接触,岩石致密。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成岩演化阶段达到该阶段的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北部陡坡带内带的部分井位,如丰深2井SQ1(沙四段下亚段)层序镜质体反射率可达1.76,伊利石/蒙脱石混层比也比较低,大约为15%左右。因此也可以说明处于中成岩B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