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帮我写份小学的广播稿,急用。内容最好是受小学生欢迎的。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红领巾主持稿
王: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我是五(3)班的王安绮——披萨 。
常:我是四(1)班的常鞠——小橘子。
王: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关于书的话题:我们沉甸甸书包里装着各种各样的书,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知识,那么,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呢?怎样读书呢?
常:《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中规定——要看有益的图书。
王:是啊!我们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好书。
常:法国作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王:泰戈尔说得真是太好了!读一本知识丰富的好书,会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使人终生受益。
常:让我们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吧!
王: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广播的第一个环节:新闻袋袋裤。
常: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6日讯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属于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近日正式开通上线。
王:未来网以全新的创意进行构架设计,整个网站以服务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内涵,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用网需求,着力打造幼儿阳光苗圃、小学生快乐城堡、中学生花季乐园和红领巾集结号四大板块。在页面设计上,未来网创新表现形式,全部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用网习惯的设计手法,运用游戏界面、flash、卡通、剪纸等形式,从首页起到每个子页色彩斑斓、灵动活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常:第二条新闻是关于小学部跆拳道比赛的消息。跆拳道是我校自2008年起就开设的特色项目,通过在体育课、兴趣课、大课间、运动队和表演队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个人修为,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本周,为了巩固跆拳道基本的步法、腿法以及品式舞操的动作,在运动中促进身心健康,本部小学部二——六年级学生在操场举行了太极一章跆舞操比赛。各班充分发扬“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刚柔共济。
王:经过激烈角逐,二(3)班、三(4)班、四(6)班、五(3)班、六(3)班获得一等奖。
常:接着上一期的话题,再来说说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苏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今天,我带大家来了解苏州的传统剧种:昆曲。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它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王:你懂的还真多呀!不过,说了那么多也累了,让我们听首段丽阳的“放轻松”轻松一下吧!
常:优美的歌声一定让你们轻松不少吧!下面我们接着进入历史人物大揭秘环节,今天揭秘的是苏州的大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时,进入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草桥中学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哎,披萨,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你知道“叶圣陶”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吗?
王:哦,这个嘛,我来告诉大家。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12岁进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常:叶圣陶从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而且文句晓畅流利,说理通达。同学们,小荷作文近期也要开赛了呢!我可期待了!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上一次没写好的同学们,我送你们一首《失败的勇气》!
王:生活经常也会时落时起,别太伤心别太在意。放下所有顾虑从头做起,别太灰心别太失意,曾经感受太多失落惊喜,才有可能会拿第一!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放松心情,努力准备!
常: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要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拜拜!
王:我们下次再见!
红领巾主持稿
王: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我是五(3)班的王安绮——披萨 。
常:我是四(1)班的常鞠——小橘子。
王: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关于书的话题:我们沉甸甸书包里装着各种各样的书,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知识,那么,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呢?怎样读书呢?
常:《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中规定——要看有益的图书。
王:是啊!我们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好书。
常:法国作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王:泰戈尔说得真是太好了!读一本知识丰富的好书,会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使人终生受益。
常:让我们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吧!
王: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广播的第一个环节:新闻袋袋裤。
常: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6日讯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属于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近日正式开通上线。
王:未来网以全新的创意进行构架设计,整个网站以服务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内涵,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用网需求,着力打造幼儿阳光苗圃、小学生快乐城堡、中学生花季乐园和红领巾集结号四大板块。在页面设计上,未来网创新表现形式,全部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用网习惯的设计手法,运用游戏界面、flash、卡通、剪纸等形式,从首页起到每个子页色彩斑斓、灵动活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常:第二条新闻是关于小学部跆拳道比赛的消息。跆拳道是我校自2008年起就开设的特色项目,通过在体育课、兴趣课、大课间、运动队和表演队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个人修为,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本周,为了巩固跆拳道基本的步法、腿法以及品式舞操的动作,在运动中促进身心健康,本部小学部二——六年级学生在操场举行了太极一章跆舞操比赛。各班充分发扬“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刚柔共济。
王:经过激烈角逐,二(3)班、三(4)班、四(6)班、五(3)班、六(3)班获得一等奖。
常:接着上一期的话题,再来说说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苏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今天,我带大家来了解苏州的传统剧种:昆曲。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它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王:你懂的还真多呀!不过,说了那么多也累了,让我们听首段丽阳的“放轻松”轻松一下吧!
常:优美的歌声一定让你们轻松不少吧!下面我们接着进入历史人物大揭秘环节,今天揭秘的是苏州的大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时,进入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草桥中学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哎,披萨,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你知道“叶圣陶”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吗?
王:哦,这个嘛,我来告诉大家。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12岁进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常:叶圣陶从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而且文句晓畅流利,说理通达。同学们,小荷作文近期也要开赛了呢!我可期待了!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上一次没写好的同学们,我送你们一首《失败的勇气》!
王:生活经常也会时落时起,别太伤心别太在意。放下所有顾虑从头做起,别太灰心别太失意,曾经感受太多失落惊喜,才有可能会拿第一!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放松心情,努力准备!
常: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要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拜拜!
王:我们下次再见!
这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自己写的哦!!不过,中间的有关新闻的东西可以改一改,看在辛苦的份上,给个满意回答吧!!!
王: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我是五(3)班的王安绮——披萨 。
常:我是四(1)班的常鞠——小橘子。
王: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关于书的话题:我们沉甸甸书包里装着各种各样的书,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知识,那么,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呢?怎样读书呢?
常:《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中规定——要看有益的图书。
王:是啊!我们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好书。
常:法国作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王:泰戈尔说得真是太好了!读一本知识丰富的好书,会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使人终生受益。
常:让我们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吧!
王: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广播的第一个环节:新闻袋袋裤。
常: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6日讯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属于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近日正式开通上线。
王:未来网以全新的创意进行构架设计,整个网站以服务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内涵,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用网需求,着力打造幼儿阳光苗圃、小学生快乐城堡、中学生花季乐园和红领巾集结号四大板块。在页面设计上,未来网创新表现形式,全部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用网习惯的设计手法,运用游戏界面、flash、卡通、剪纸等形式,从首页起到每个子页色彩斑斓、灵动活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常:第二条新闻是关于小学部跆拳道比赛的消息。跆拳道是我校自2008年起就开设的特色项目,通过在体育课、兴趣课、大课间、运动队和表演队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个人修为,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本周,为了巩固跆拳道基本的步法、腿法以及品式舞操的动作,在运动中促进身心健康,本部小学部二——六年级学生在操场举行了太极一章跆舞操比赛。各班充分发扬“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刚柔共济。
王:经过激烈角逐,二(3)班、三(4)班、四(6)班、五(3)班、六(3)班获得一等奖。
常:接着上一期的话题,再来说说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苏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今天,我带大家来了解苏州的传统剧种:昆曲。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它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王:你懂的还真多呀!不过,说了那么多也累了,让我们听首段丽阳的“放轻松”轻松一下吧!
常:优美的歌声一定让你们轻松不少吧!下面我们接着进入历史人物大揭秘环节,今天揭秘的是苏州的大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时,进入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草桥中学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哎,披萨,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你知道“叶圣陶”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吗?
王:哦,这个嘛,我来告诉大家。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12岁进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常:叶圣陶从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而且文句晓畅流利,说理通达。同学们,小荷作文近期也要开赛了呢!我可期待了!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上一次没写好的同学们,我送你们一首《失败的勇气》!
王:生活经常也会时落时起,别太伤心别太在意。放下所有顾虑从头做起,别太灰心别太失意,曾经感受太多失落惊喜,才有可能会拿第一!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放松心情,努力准备!
常: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要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拜拜!
王:我们下次再见!
红领巾主持稿
王: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我是五(3)班的王安绮——披萨 。
常:我是四(1)班的常鞠——小橘子。
王: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关于书的话题:我们沉甸甸书包里装着各种各样的书,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知识,那么,我们应该读怎样的书呢?怎样读书呢?
常:《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0条中规定——要看有益的图书。
王:是啊!我们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好书。
常:法国作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王:泰戈尔说得真是太好了!读一本知识丰富的好书,会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使人终生受益。
常:让我们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吧!
王: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广播的第一个环节:新闻袋袋裤。
常: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6日讯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属于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近日正式开通上线。
王:未来网以全新的创意进行构架设计,整个网站以服务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内涵,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用网需求,着力打造幼儿阳光苗圃、小学生快乐城堡、中学生花季乐园和红领巾集结号四大板块。在页面设计上,未来网创新表现形式,全部采用适合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用网习惯的设计手法,运用游戏界面、flash、卡通、剪纸等形式,从首页起到每个子页色彩斑斓、灵动活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常:第二条新闻是关于小学部跆拳道比赛的消息。跆拳道是我校自2008年起就开设的特色项目,通过在体育课、兴趣课、大课间、运动队和表演队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个人修为,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本周,为了巩固跆拳道基本的步法、腿法以及品式舞操的动作,在运动中促进身心健康,本部小学部二——六年级学生在操场举行了太极一章跆舞操比赛。各班充分发扬“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刚柔共济。
王:经过激烈角逐,二(3)班、三(4)班、四(6)班、五(3)班、六(3)班获得一等奖。
常:接着上一期的话题,再来说说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苏州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今天,我带大家来了解苏州的传统剧种:昆曲。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它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王:你懂的还真多呀!不过,说了那么多也累了,让我们听首段丽阳的“放轻松”轻松一下吧!
常:优美的歌声一定让你们轻松不少吧!下面我们接着进入历史人物大揭秘环节,今天揭秘的是苏州的大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时,进入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草桥中学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哎,披萨,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你知道“叶圣陶”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吗?
王:哦,这个嘛,我来告诉大家。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12岁进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常:叶圣陶从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而且文句晓畅流利,说理通达。同学们,小荷作文近期也要开赛了呢!我可期待了!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上一次没写好的同学们,我送你们一首《失败的勇气》!
王:生活经常也会时落时起,别太伤心别太在意。放下所有顾虑从头做起,别太灰心别太失意,曾经感受太多失落惊喜,才有可能会拿第一!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放松心情,努力准备!
常: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要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拜拜!
王:我们下次再见!
这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自己写的哦!!不过,中间的有关新闻的东西可以改一改,看在辛苦的份上,给个满意回答吧!!!
追问
最好是一个人念得,3分钟左右
追答
一个人的进行删节就好了,三分钟大概的字数是两千~~
2014-02-25
展开全部
环保,节约,文明,礼仪,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