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在灭掉太平天国后 为啥不学习曾国藩裁撤淮军?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不堪,于是农民不堪重负纷纷起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太平天国终究是未能成功,最后还是消失在了清政府的镇压下。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事情结束后,湘军和淮军却面临全然不同的命运。湘军被曾国藩裁撤,而淮军却没有被李鸿章裁撤,是什么造成两者的差异呢?
这事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因为淮军的数量远不及湘军,武器装备也不算很精良。其二是因为李鸿章不想曾国藩那样对清政府有诸多顾忌。李鸿章所奉行的做事原则是怎么有利怎么做,显然不裁撤湘军是更为有利的。其三是清政府对淮军有所依赖。当时的清政府正面临着北方捻军骑兵的威胁,而淮军在当时是唯一一支可以与捻军相抗衡的军队。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李鸿章才没有裁撤淮军。而且非但没有裁撤,李鸿章还对淮军进行了优化。在灭掉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实际上是有对淮军进行裁撤的,不过裁掉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所以这些人的离开并没有削弱淮军的战斗力,反而还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淮军还接纳了不少来自于湘军的被裁人员。再加上李鸿章对淮军的管理仿造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制度,所以淮军的战斗力其实是不可小觑的。可以说淮军之所以能够免受裁撤,其实是天意、人为双重作用的结果,而湘军显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首先是因为李鸿章与曾国藩他俩的性格不同所导致的。其次是李鸿章与曾国藩,他俩不愿意将淮军撤掉,那是因为淮军里面包含了一些湘军。最后是因为形势所趋,所以才没被撤掉。
在1864年的时候,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结果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将太平军打败,太平天国以此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又因为朝廷的担心,朝廷害怕曾国藩因为湘军的力量,位置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厉害,所以不断地暗示他。曾国潘也就不得不将他的湘军进行裁撤。
而李鸿章创建的淮军,虽然比不上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但是淮军所使用的器械以及教练都是当时顶尖的。朝廷肯定也暗示过李鸿章将他的淮军进行裁撤,但是李鸿章不进行裁撤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李鸿章与曾国藩之间的性格不同。曾国藩信奉的是理学,他就是实实在在的一直为朝廷考虑。而李鸿章信奉的是实用政治学,他不会考虑那么多,只要觉得是对自己有利的,就那样行动。
第二就是李鸿章与曾国藩,他俩不愿意将淮军撤掉。淮军之前大部分是来自湘军的,湘军是曾国藩所建立的,所以曾国潘对湘军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淮军是李鸿章创建的,所以他俩就不愿意将淮军撤掉。
第三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因为朝廷没有可以与捻军抗衡的军队,所以只能够借用淮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