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上有几个大天
展开全部
除了制多山部的大天,还有历史上最出名的大天五事:
大天五事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因大天比丘提出在佛教教义上的五种主张,后称“大天五事”。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
玄奘大师翻译的《大毗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
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证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证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
大天遂造偈曰:“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1、“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淫欲烦恼,但仍有漏失不净之物,如遗精、便利、涕唾等;此是由于恶魔憎嫉佛法,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
2、“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无知,尚有疑惑存在。
3、“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后者,故虽为无学圣者,仍有惑相现前。
4、“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别,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的授记,才能自知已得解脱。
5、“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方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
大天五事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因大天比丘提出在佛教教义上的五种主张,后称“大天五事”。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
玄奘大师翻译的《大毗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
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证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证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
大天遂造偈曰:“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1、“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淫欲烦恼,但仍有漏失不净之物,如遗精、便利、涕唾等;此是由于恶魔憎嫉佛法,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
2、“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无知,尚有疑惑存在。
3、“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后者,故虽为无学圣者,仍有惑相现前。
4、“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别,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的授记,才能自知已得解脱。
5、“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方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
展开全部
阿弥陀佛。没有大天这一说法。
但天道众生依福德多少及禅定深浅分布在三界二十八天中。
自人世间向上算,在欲界范围内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诸天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越往上欲望越小。因而称为欲界。
再往上是色界诸天,分别是:
色界四禅合十八天
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第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第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第四禅(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此四天是凡夫。无烦恼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从无烦恼天以后五天是阿那含人。依第四禅修五品动禅生五天中。名五净居天)。色界的天神虽然没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形色、精神上的爱情、国家的型态、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此称为色界。
再往上则是无色界诸天。
无色界四天
空处天。识处天。无处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凡夫尔时谓心都尽。名为涅盘。圣者以理集之。怛无粗想。由有细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后句情理合说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顶。亦名第一有也)。无色界的天神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着于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美食。
三界二十八天的果报虽然各有优劣、苦乐等差别,都属于迷界,仍然难脱生死轮回之苦,因此《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意思是说,三界充满了生老病死等众苦,逼迫着众生的身心,就如一幢着火的房子,不能安居。因此众生唯有修行精进,以求出离三界,进而证悟涅盘,这才是究竟解脱之道。
阿弥陀佛
但天道众生依福德多少及禅定深浅分布在三界二十八天中。
自人世间向上算,在欲界范围内分别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诸天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越往上欲望越小。因而称为欲界。
再往上是色界诸天,分别是:
色界四禅合十八天
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第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第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第四禅(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此四天是凡夫。无烦恼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从无烦恼天以后五天是阿那含人。依第四禅修五品动禅生五天中。名五净居天)。色界的天神虽然没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形色、精神上的爱情、国家的型态、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此称为色界。
再往上则是无色界诸天。
无色界四天
空处天。识处天。无处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凡夫尔时谓心都尽。名为涅盘。圣者以理集之。怛无粗想。由有细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后句情理合说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顶。亦名第一有也)。无色界的天神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着于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美食。
三界二十八天的果报虽然各有优劣、苦乐等差别,都属于迷界,仍然难脱生死轮回之苦,因此《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意思是说,三界充满了生老病死等众苦,逼迫着众生的身心,就如一幢着火的房子,不能安居。因此众生唯有修行精进,以求出离三界,进而证悟涅盘,这才是究竟解脱之道。
阿弥陀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4-01
展开全部
佛教好像认为有28层天,每层天有帝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天有二十八层。虚空无量,世界无尽。为便于言说起见,假定若干星球组为一单位世界(如此地球五洋六洲经纬道带亦系假定)集千单位世界,为之小千世界;集千小千世界,为之中千世界;集千中千世界,为之大千世界。地球即星球,请于夜间,仰面观天,试问有几个星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